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64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包括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无线传输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均接在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信号收发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采用SOC2020款的集成芯片作为主芯片,即实现了与外界进行无线通讯,同时可调节音量并对工作状态进行指示;可以提供稳定的供电电源,其电源输入端通过稳压管D5和稳压管D6的保护作用,有效防止瞬态大电流对芯片U1造成损伤。伤。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教麦克风
,具体为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

技术介绍

[0002]电教麦克风被应用于教学、会议等场所,并且越来越智能,随着集成度变高,因此其不同的集成模块也就需要不同的工作电压,为此,需要为其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而现有的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芯片在此点上做的不足,因此影响其控制功能,为了提高工作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集成度高,具有稳定的电源供电,可防止瞬态大电流造成损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包括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无线传输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均接在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信号收发端,电源管理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开关控制电路接在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控制端。
[0005]优选地,所述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包括芯片U1、无线传输端子BT

ANT1端子、按键开关SW1、按键开关SW2和显示灯LED2,无线传输端子BT

ANT1端子接在芯片U1的8脚和9脚上,芯片U1的型号为SOC2020,按键开关SW1的正极接到芯片U1的33脚上,按键开关SW1的负极接地,按键开关SW2的正极接到芯片U1的42脚上,按键开关SW2的输出端接地,显示灯LED2的输入端接芯片U1的28脚,显示灯LED2的输出端接地。
[0006]优选地,所述电源供电电路采用电源芯片U3和电源芯片U4,电源芯片U3的in脚接4.2V电源输入,电源芯片U3的out脚连接到芯片U1的21脚,电源芯片U4的in脚接4.2V电源输入,电源芯片U4的out脚连接到芯片U1的6脚。
[0007]优选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三极管Q5和按键开关SW6,场效应管Q1的3脚接4.2V电源输入,场效应管Q1的2脚接VBAT电源端输入,场效应管Q1的1脚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并连接到稳压管D5的输入端,三极管Q5的2脚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到芯片U1的45脚,稳压管D5的输出端连接到按键开关SW6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稳压管D6的输出端,按键开关SW6的输出端接地,稳压管D6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子上。
[0008]优选地,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包括无线接线排针J1、电容C12、电容C30、电阻R1、电阻R2、电容C20和电容C22,无线接线排针J1的4脚接电阻R1的输出端,并连接到电容C21的输入端,无线接线排针J1的3脚连接到电阻R2的输出端,电阻R2的输入端连接到电容C20的输出端,电容C20的输入端与电阻R1的输入端相连后接到芯片U1的20脚;所述电容C12的输出端连接到电阻R1的输出端,电容C12的输入端连接到AIP

R端子输入,并连接到电容C22的输入
端;所述电容C30的输出端连接到电阻R2的输出端,并连接到AIN

R端子输入以及连接到电容C22的输出端。
[0009]优选地,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接线排针JACK1和芯片U2,芯片U2的4脚与接线排针JACK1的2脚相连,并连接到电容C6的输入端,芯片U2的5脚连接到电阻R21的输入端,电阻R21的输出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相连后接地;所述芯片U2的3脚接发射端子E1输出,芯片U2的2脚接发射端子E2输出,芯片U2的1脚连接到发光二极管LED1的输出端,发光二极管LED1的输入端接到接线排针JACK1的2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采用SOC2020款的集成芯片作为主芯片,即实现了与外界进行无线通讯,同时可调节音量并对工作状态进行指示;通过电源芯片U3和电源芯片U4对输入的电源处理后输出稳定的电源给到芯片U1上不同的集成模块供电,用以提供稳定的供电电源,其电源输入端通过稳压管D5和稳压管D6的保护作用,有效防止瞬态大电流对芯片U1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电麦克风收发电路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电源供电电路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开关控制电路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无线传输电路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电源管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5,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包括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无线传输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均接在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信号收发端,电源管理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开关控制电路接在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控制端。
[0019]其中: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包括芯片U1、无线传输端子BT

ANT1、按键开关SW1、按键开关SW2和显示灯LED2,无线传输端子BT

ANT1接在芯片U1的8脚和9脚上,芯片U1的型号为SOC2020,按键开关SW1的正极接到芯片U1的33脚上,按键开关SW1的负极接地,按键开关SW2的正极接到芯片U1的42脚上,按键开关SW2的输出端接地,显示灯LED2的输入端接芯片U1的28脚,显示灯LED2的输出端接地。
[0020]其中:电源供电电路采用电源芯片U3和电源芯片U4,电源芯片U3的in脚接4.2V电源输入,电源芯片U3的out脚连接到芯片U1的21脚,电源芯片U4的in脚接4.2V电源输入,电源芯片U4的out脚连接到芯片U1的6脚。
[0021]其中: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三极管Q5和按键开关SW6,场效应管Q1的3脚接4.2V电源输入,场效应管Q1的2脚接VBAT电源端输入,场效应管Q1的1脚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并连接到稳压管D5的输入端,三极管Q5的2脚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到芯片U1的45脚,稳压管D5的输出端连接到按键开关SW6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稳压管D6的输出端,按键开关SW6的输出端接地,稳压管D6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子上。
[0022]其中:无线传输电路包括无线接线排针J1、电容C12、电容C30、电阻R1、电阻R2、电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包括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无线传输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均接在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信号收发端,电源管理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开关控制电路接在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的控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教麦克风收发电路包括芯片U1、无线传输端子BT

ANT1端子、按键开关SW1、按键开关SW2和显示灯LED2,无线传输端子BT

ANT1端子接在芯片U1的8脚和9脚上,芯片U1的型号为SOC2020,按键开关SW1的正极接到芯片U1的33脚上,按键开关SW1的负极接地,按键开关SW2的正极接到芯片U1的42脚上,按键开关SW2的输出端接地,显示灯LED2的输入端接芯片U1的28脚,显示灯LED2的输出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电路采用电源芯片U3和电源芯片U4,电源芯片U3的in脚接4.2V电源输入,电源芯片U3的out脚连接到芯片U1的21脚,电源芯片U4的in脚接4.2V电源输入,电源芯片U4的out脚连接到芯片U1的6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教麦克风智能控制集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三极管Q5和按键开关SW6,场效应管Q1的3脚接4.2V电源输入,场效应管Q1的2脚接VBAT电源端输入,场效应管Q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日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