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力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543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力发动机。它的转子或定子均含有至少两个单元。一个单元含有一块或两块(含)以上永磁体,后者采用搭接、叠接或/和拼接方式构成。一个转子单元周边附近的磁场称为转子单元磁场,它分为A、B、C、D、E、F、G七区,B与同性A或C区的长度比值μ大于3。一个转子的动力矩M近似等于推力矩∑Mb及∑Mc之合,与阻力矩∑Ma、∑Md等之合的差值,从而推动转子连续旋转做功输出能量。定子单元采用固定式21或活动式;活动式单元采用半旋转式22、进退式23、旋转式24或同步式33。用后置入式把永磁体嵌入预制的蜂窝式板架结构。在转子单元内侧设置异性配套单元,在其旋转的永磁场中,有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用作动力机或玩具。它将成为一种新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力发动机技术领城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动力机械,以下简称磁动机,国际专利分类为磁永动机H02N 11/00。现有技术由于能量转化与守衡定f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热-电磁-风-水转换及合外力矩EM^O的旋 转机械中,均已得到证明;相反,至今,各种磁动机技术方案又无一成功,于是,长期来, 磁动机也被认为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具备实用性。(张文海对'磁动 机'专利技术的分析评价,专利技术与革新,1993, N。l, P32、 33。刘兴良等编著两大迷梦,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本专利技术的磁动机将改写这个历史。现代物理学指出磁场力为非保守力,其机械能不守恒(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 巻,P33,沈阳出版社,1990年)。但这应该改为电磁场力为保守力,其机械能守恒;永磁 场力为非保守力,其能量转化和机械能不守恒。这个理论表明,传统的能量转化与守衡定律 不适用于永磁场力结构,也就是说,只要绕定轴旋转的永磁场力矩EM-O,就可能实现不平 衡而旋转!但是,永磁体的本性是自身磁力线要力图闭合平衡。因此,用简单形状的多块永磁体等 距离排列构成转子的任何方案,都因为各块的磁力线在小距离范围内已自身闭合或相互干扰而趋于平衡,均不能做到i:m-o。所以,检验这个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能否创建出永磁场驱动力矩》阻力矩,并能不间断地连续旋转作功输出剩余能量的结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磁动机将使这个美梦成真!从宏观看,永磁力是与时间和地域无关的能源。可见,永磁力与电磁力、风力、水力和 太阳能的本质不同。凡一次作用上后、无需再不断添加能源而能连续不停地运动作功输出能 量的,或需要不断输yV少量外界能源,才能连续不停地运动作功输出多余能量的,即输出远 大于输入的机器,均为永动机。本专利技术的磁动机符合这个界定。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永磁力发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永磁力发动机含有转子、定子和机架。机架支承转子轴和定子。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采用 —种具有长而大推力磁场区B的永磁体转子单元和永磁体定子单元。 1.转子和定子的结 #征1. 1 一个转子或一个定子均含有至少两个永磁体单元,简称转子单元或定子单元。1. 2 —个永磁体单元含有一块或两块(含)以上永磁体,含多块永磁体的单元采用搭接、疊接 或/和拼接方式构成。1. 3多个单元平拼出的转子或定子的轴向长度由需要而定。1. 4烧结永磁体的单块尺寸随生产条件而定。粘结永磁体则很容易直接压制成较大、且形式 复杂的单元。1. 5单块简单形状的永磁体分为端极块与面极块。面极块的N、 S极面尺寸大于側面尺寸(参 见图l);端极块的极面尺寸小于側面。1. 6转子2除含有永磁体转子单元3外,或再含有辅助单元。辅助单元分为辅助永磁体单元 和超导体单元。超导体单元由多块超导片拼成。辅助单元用来隔断转子相邻永磁体单元的头 部A区与尾部D区的部分异性磁力线,或隔断转子永磁体单元头部A区指向同性定子永磁场 的阻力线。2. 永磁体单元的fla^征2. 1每个永磁体转子单元周边附近的小范围内的磁场,称为单元磁场。按磁力线方向及磁 性,单元磁场分为七个区,即A、 B、 C、 D、 E、 F、 G。其中A、 B、 C、 G四个区同性,它们与 D、 E、 F三个区性相异。转子单元周边的磁力线,在A、 B、 C及D区处与定子单元的磁力线 相接触,受同性相斥或异性相吸而产生推力矩或阻力矩。(D转子单元磁场的A区磁力线处在头部的正面,与B区磁力线的走向相反。其特点是与 定子同性磁力线相交、相斥,成为阻止转子前进的阻力磁场区,构成小阻力矩Ma。② B区在正面中部,其长度与A或C区的长度之比值P大于3,更优的"值大于5。转 子单元B区磁力线的走向与转子前进方向相反,且最靠近定子单元的B区,因而受定子同性磁 场相斥作用,构成大推力矩Mb,带动转子前进。故B区是驱动转子旋转前进的主推力磁场区。当转子单元的B区与定子磁场动态接近时,将有一些B区磁力线被挤压,趋倒向C区。③ C区在单元正面的尾部,与尾部后面的异性D区磁力线相连。C区有部分磁力线可能 与同性定子磁场相遇而相斥,构成小推力矩Mc。当转子单元C区与定子磁场动态接近时,C 区的长度将会发生变化。④ D区在尾部或尾部正面。它将力图与定子异性磁力线相吸,是阻碍转子前进的阻力磁 场;但D区大多距定子单元较远,或与定子磁力线的接触长度短,强度小,因而构成较小的 阻力矩Md。⑤ E区在B区的背面,与定子磁场不相遇。敏F区在头部后面,少部分与G区异性磁力线相连。⑦G区在头部的正前方及后面,与定子同性磁力线不相交。少部分的G区与F区异性磁 力线相连。2. 2永磁体定子单元的磁场特点与转子单元类似,但有两点不同。第一,定子单元有对称或 基本对称的结构形式,此时它没有C、 D区(图5);第二,定子单元A区的部分磁力线可能 成为同性相斥、推动转子单元B区的推力线。2. 3转子单元与定子单元之间的气隙越小,则两者间的相斥力越大,推力矩Mb或H:越大; 但须避免运转时,因气隙太小,两者间出现较大的异性吸力。3. 转子磁场3. 1 —个转子采用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单元。3. 2由多个转子单元合组成的转子外周边缘附近的磁场,即转子单元磁力线与定子单元磁力 线相交接触处小范围内的磁场,称为转子外边缘磁场,简称转子磁场。它仍以各单元原磁场 的B区为基本特征;差别在于,因各单元的相互影响,单元头尾处A、 C、 D区磁力线走向和 磁强度有较大的改变。这种变化的力度主要取决于各转子单元的类型及单元之间的关系。(参 见附图说明图12、 13)3. 3转子单元间的距离足够大者,相邻单元的A与D异性区相互影响少,即吸力小,从而 使转子相邻单元A、 D区的变化小。3. 4转子2的半径R越大,输出功率越大。4. 一个转子的动力矩M近似地等于,受定子单元磁场同性相斥而得的大小推力矩EMb、 SMc之合,与各阻力矩I]Ma、 EMd等之合的差值,从而推动转子旋转前进,不停地连续作功, 输出剰余能量折合成的动力矩其中,i:W)为克服机械运动摩擦的摩擦力矩,i:N^为其它耗能折合成的阻力矩。5. 定子单元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即固定定子单元(参见图12、 13)或活动定子单元。5. 1活动定子单元采用半旋转式22、进退式23、旋转式24或同步式33,即半旋转定子单元 22 (图14)、进退定子单元23 (图15)、旋转定子单元24 (图16)、同步定子单元33 (图17)。5. 2当转子单元B区到达时,半旋转式22、进退式23或旋转式24三种活动定子单元才迅 速逼近,相斥、推动转子单元3前进;而当转子单元3的A区或D区到达之前,该活动定子 单元的主推力磁场B区已离开,这样,就减小了活动定子单元磁场与转子单元磁场相互作用 而产生的阻力矩Ma或Md。5. 3前三种活动定子单元之间的距离相隔适当,以便既可设置更多的活动推力单元,又能减 小运动时相邻活动单元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与阻力。5. 4两个或多个活动定子单元采用各自独立的或相互配合的联动推拉力P装置。联动推拉力 装置用铰、连杆、齿轮或/和链索等构件组成。联动推拉力装置的作用,是使力P推动一个活 动定子单元前进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拉动另一个活动定子单元回退的过程。或者相反。 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力发动机,含有定子、转子和机架,机架支承转子轴和定子,其特征在于:①一个转子或一个定子均含有至少两个永磁体单元,即转子单元或定子单元;②一个单元含有一块或两块(含)以上永磁体,后者采用搭接、叠接或/和拼接方式构成;   ③一个单元周边附近的小范围内的永磁体磁场称为单元磁场;按磁力线方向及磁性,转子单元磁场分为七个区,即A、B、C、D、E、F、G,其中,B区为主推力磁场,B与同性的A或C区的长度之比值μ大于3;④转子单元周边的磁力线,在A、B、 C及D区处与定子单元的磁力线相接触,受同性相斥或异性相吸而产生推力矩Mb、Mc或阻力矩Ma、Md;由各个转子单元磁场组合成的转子外边缘磁场,仍以各单元原B区磁场为基本特色,但各单元原头尾处A、C、D区磁力线走向和磁强度有较大的变化;一个转子的动力矩M近似等于推力矩∑Mb及∑Mc之合,与阻力矩∑Ma、∑Md、∑M↓[0]及∑M↓[1]之合的差值,从而推动转子旋转前进,不停地连续作功输出剩余能量折合成的动力矩M=∑Mb+∑Mc-∑Ma-∑Md-∑M↓[0]-∑M↓[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培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科奥赛技术研究中心陆毓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