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745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2
一种配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涉及绿色建筑设计和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污水生态处理设施置于建筑单体的玻璃幕墙内,与景观设施相结合,实现景观效果与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目标,不仅可以将建筑单体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和消纳,而且可以降低污水排放,减少市政污水处理压力,而且提高污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同时相对于传统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该套系统处理占用额外的空间小,无有毒有害气味排入室内,达到同等景观效果展示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设计和污水处理
,具体的涉及一种配有置于玻璃幕墙之间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发展,城市资源、能源日益趋紧,针对资源的匮乏趋势越来越严重,绿色建筑、污水回用、超低依赖社区等新型城市建设理念的兴起,为城市资源的节约提供到了政策和技术支持。但从现有的城乡设施建设来看,都属于单一功能型的能源节约、资源回收、景观小品等集成房屋设施,无法体现功能融合和集成式建设的发展理念,同时无法实现能源与资源之间的互通有无。
[0003]污水生态处理设施置于建筑单体的玻璃幕墙内,与景观设施相结合,实现景观效果与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目标,不仅可以将建筑单体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和消纳,而且可以降低污水排放,减少市政污水处理压力,而且提高污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同时相对于传统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该套系统处理占用额外的空间小,无有毒有害气味排入室内,达到同等景观效果展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种配有置于玻璃幕墙之间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体系。属于绿色建筑与污水处理回用领域。
[0005]一种配有置于玻璃幕墙之间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其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管1、污水调节设施2、生物处理基质3、景观设施4、净化出水管5,中水回用系统包括:回用处理设施6、回用水管7,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净化通风口10;绿色建筑体系至少有一面墙为太阳能光伏幕墙8,在绿色建筑体系的室内与太阳能光伏幕墙平行设有透明玻璃幕墙9,太阳能光伏幕墙8与透明玻璃幕墙9之间具有空隙记为景观空间A,污水调节设施2、生物处理基质3、景观设施4置于太阳能光伏幕墙和透明玻璃幕墙之间的景观空间A内,在景观空间A内,污水调节设施2位于最底部,污水调节设施2之上依次为生物处理基质 3、景观设施4,且污水调节设施2、生物处理基质3、景观设施4依次水利连通;景观空间A属于封闭式区域,在上部设有净化通风口10;景观设施4的侧边设有净化出水管5,净化出水管5与回用处理设施6连接,回用处理设施6通过回用水管7再与建筑卫生器具连接;
[0006]建筑卫生器具的排水设施通过污水收集管1与污水调节设施2连接,污水收集管1用于收集污水废水,将污水废水导入污水调节设施2内进行处理;污水调节设施2处理后的水进入生物处理基质3。
[0007]污水调节设施2具有依次沉淀功能、滴加酸碱进行酸碱中和等预处理的污水处理池,可采用污水处理中常规的设备;生物处理基质3,为生物处理设备,为上下排布层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活性氧化铝层31、页岩陶粒层32,下层的活性氧化铝层又分为上下两
层,下层致密层311,上层稀疏层312下层致密能更好的过滤,上层稀疏能更好的挂膜且增加处理容积,氧气自下而上浓度降低,能更好的进行生物处理,水流向自下而上;生物处理基质3具有过滤、吸附功能,随着时间的累加挂具生物膜还具有生物降解作用。
[0008]下层致密层311可采用粒径相对较小的活性氧化铝,上层稀疏层312可采用粒径相对较大的活性氧化铝。
[0009]优选所述的生物处理基质3最上面的景观设施4为一层景观植被,景观植被生长可进一步降低水中的N和P等,同时具有美观绿化效果。
[0010]同时在绿色建筑体系中的其他地方如展览区也布置有污水处理系统。
[0011]中水回用系统可置于室内地下室或室外地下,依次具有过滤、净化、提升功能。可采用连续的集成装置,依次包括过滤装置、杀毒净化装置、提升功能装置 (如泵等)。
[0012]空气净化系统置于太阳能光伏幕墙和透明玻璃幕墙之间,将污水处理系统内产生的有毒有害及时通风排出。
[0013]所述建筑体系为集成房屋。
[0014]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分别配有各自所需的用电设施、用于驱动系统运行的动力设施,同时太阳能光伏幕墙与储能设备连接,储能设备位于墙角;产生的电能可进行储存,用于供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各自的用电设施使用。
[0015]有益效果:
[0016]1.该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置于幕墙内,对空间形态没有特殊要求,是一种一体化、集成化污水深度净化和回用系统,解决建筑房屋排污问题。
[0017]2.可以满足污水净化后排入环境标准,也可满足污水再生回用标准,作为集成房屋的构件,可以实现集成房屋的就地污水零排放。在处理过程中,无需机械曝气系统。
[0018]3.涉及到污水、电力、空气的空间组织,对污水处理回用、节电节能、室内空气循环净化等有技术要求,可以实现建筑房屋绿色、低碳、健康运行。
[0019]本技术为一独立的封闭循环系统,可实现污水的“零排放”处理。本申请为解决分散式污水排放问题,提高污水的回用效率,对绿色建筑、低碳社区和生态家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20]图1一种配有置于玻璃幕墙之间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示意图。
[0021]图2生物处理基质结构图。
[0022]污水收集管1、污水调节设施2、生物处理基质3、景观设施4、净化出水管5,中水回用系统包括:回用处理设施6、回用水管7,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净化通风口10、活性氧化铝层31、页岩陶粒层32,下层致密层311,上层稀疏层3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针对以上问题与需求,本技术一种配有置于玻璃幕墙之间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体系。
[0024]实施例1
[0025]本技术申请的技术方案,见图1和图2:将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与建筑玻璃幕墙和景观设施灵活融合,形成能源与资源自给自足的循环体。具体如下:
[0026]污水收集管1与建筑卫生器具如大便器、小便器、洗涤池、淋浴间、洗手盆等排水设施的污水管、废水管相连通,收集和输送至污水调节设施2中,在污水调节设施中进行沉淀、酸碱中和等预处理,后进入生物处理基质3中,经生物填料页岩陶粒、活性氧化铝过滤、吸附处理后形成生物膜,再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实现氮、磷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 一级A标准。经净化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景观设施4,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氮、磷元素,经植被吸附处理后的污水经净化出水管5排入回用处理设施6中,在回用处理设施6中进行过滤、消毒、加压,后经回用水管7供冲厕使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系统置于太阳能光伏幕墙8与透明玻璃幕墙9之间,与室内活动场所相隔离。
[0027]4空气净化系统置于8太阳能光伏幕墙与9透明玻璃幕墙之间设置,以进一步消除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气体排入室内造成污染。8太阳能光伏幕墙负责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以及空气净化系统的用电设备运行提供能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其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管(1)、污水调节设施(2)、生物处理基质(3)、景观设施(4)、净化出水管(5),中水回用系统包括:回用处理设施(6)、回用水管(7),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净化通风口(10);绿色建筑体系至少有一面墙为太阳能光伏幕墙(8),在绿色建筑体系的室内与太阳能光伏幕墙平行设有透明玻璃幕墙(9),太阳能光伏幕墙(8)与透明玻璃幕墙(9)之间具有空隙记为景观空间A,污水调节设施(2)、生物处理基质(3)、景观设施(4)置于太阳能光伏幕墙和透明玻璃幕墙之间的景观空间A内,在景观空间A内,污水调节设施(2)位于最底部,污水调节设施(2)之上依次为生物处理基质(3)、景观设施(4),且污水调节设施(2)、生物处理基质(3)、景观设施(4)依次水利连通;景观空间A属于封闭式区域,在上部设有净化通风口(10);景观设施(4)的侧边设有净化出水管(5),净化出水管(5)与回用处理设施(6)连接,回用处理设施(6)通过回用水管(7)再与建筑卫生器具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建筑卫生器具的排水设施通过污水收集管(1)与污水调节设施(2)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绿色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调节设施(2)具有依次沉淀功能、滴加酸碱进行酸碱中和预处理的污水处理池;生物处理基质(3),为生物处理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兴超尹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