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家臣专利>正文

永磁动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37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由位于圆形外壳外侧围成等距圆形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定子轴,固定在此定子轴上的定子磁棒,固定在此定子轴上并在定子磁棒上方的卡槽盘,固定在此定子轴上并在卡槽盘上方的换向器,固定在此换向器与定子磁棒之间的卡簧装置,位于外壳中心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转子轴,固定在此转子轴上的椭圆形截面的转子磁极,固定在此转子轴上并在转子磁极上方的换向拨动器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合理设置磁极,充分利用磁极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合力驱使动力机械运转。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方便,没有噪音,没有污染,造价低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动力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械
,特别是一种永磁动力机
技术介绍
目前,所有的动力机械都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作为驱动能 源,设备较为复杂,消耗能量较多,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永》兹动力机,根据永久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把 永久磁铁的磁力作为动力机械的驱动能源,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动力才几才成运4亍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由圆形外壳,设置在此圆形外壳内 侧的围成等距圓形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定子轴组,固定在此定子轴组上的 定子磁棒组,固定在此定子轴一端部的卡槽盘,固定在此定子轴上并在卡 槽盘上方的换向器,固定在此换向器与定子磁棒之间的卡簧装置,位于外 壳中心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转子轴,固定在此转子轴上的椭圓形截面的转子磁极,固定在此转子轴上并在转子磁极上方的换向拨动器组成,所述的 换向器四周设有换向齿,该换向齿与设在换向拨动器两端的换向拨齿啮合,所述的各个定子磁棒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到外壳圓心距离相等,所述的 定子磁棒半侧N极在内侧、另半侧S极在内侧,所述的转子》兹才及的N极与S 极的分界线在椭圆长轴上。所述的卡簧装置由固定在外壳上的卡簧支点,中间固定在该支点上的 卡簧杆, 一端固定在外壳上、另一端固定在卡簧杆上的拉簧,固定在换向 拨动器下方的拨动柱和位于卡槽盘外沿两侧的两个卡槽组成,所述的卡簧 杆为"L"形,其顶端在拉簧未拉开时卡在卡槽内。所述的定子》兹一奉组为5组以上,每组2个。所述的换向器四周齿的数目是换向拨动器每端齿的数目的2-5倍。 本专利技术依靠合理设置磁极,充分利用磁极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合力驱 使动力机械运转。本专利技术的永磁动力机制作方便,没有噪音,没有污染,造价低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动力装置。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完成一次换向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由圆形外 壳l,设置在此位于圆形外壳1内侧的围成等距圓形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定 子轴组8,固定在此定子轴组8上的定子f兹棒组9,固定在此定子轴一端部 的卡槽盘14,固定在此定子轴上并在卡槽盘14上方的换向器13,固定在 此换向器13与定子磁棒之间的卡簧装置,位于圆形外壳l中心并与圓形外 壳1转动连接的转子轴11,固定在此转子轴11上的椭圓形截面的转子磁极 10,固定在此转子轴11上并在转子磁极10上方的换向拨动器12组成,所 述的换向器13四周设有换向齿7,该换向齿7与设在换向拨动器12两端的 换向拨齿啮合,所述的各个定子磁棒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到圆形外壳圆 心距离相等,所述的定子;兹才奉半侧N ^ L在内侧、另半侧S才及在内侧,所述 的转子磁极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在椭圆长轴上。所述的卡簧装置由固定在外壳1上的卡簧支点4,中间固定在该支点上 的卡簧杆5, 一端固定在圆形外壳1上、另一端固定在卡簧杆5上的拉簧3, 固定在换向拨动器12下方的拨动柱2和位于卡槽盘14外沿两侧的两个卡 槽6组成,所述的卡簧杆5为"L,,形,其顶端在拉簧未拉开时卡在卡槽内。所述的定子磁才奉9为5组以上,每组2个。所述的换向器13四周齿的数目是换向拨动器12每端齿的数目的2-5倍。工作中,如图1所示,定子磁棒9下半侧为N极,上半侧为S极分别 形成N极和S极的合成磁场,转子磁极10左侧形成N极,右侧形成S极的 磁场,根据永久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转子磁极10的2个磁极 分别受到定子-兹才奉9的两个;兹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这两种力的合力的带 动转子磁极10顺时针旋转并带动换向拨动器12开始旋转。在换向拨动器 l2开始旋转的同时,固定在换向拨动器12上的拨动柱2就会拨动卡簧杆5, 卡簧杆5拉动拉簧3,卡簧杆5的顶端离开卡槽6,保证定子磁极9逆时针旋转的顺利实施。当第一个定子磁棒9被转子》兹极10带动逆时针旋转180 度时,该定子》兹棒9的N极和S极改变了,兹场方位,与该定子磁棒对应的 另一侧的定子石兹才奉也同时改变了磁场方位,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换向。在完 成这次换向的同时,在拉簧3的作用下,卡簧杆5的顶端又卡进卡槽盘14 另一侧的卡槽6。本专利技术完成一次换向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将图1与 图2比较不难看出,转子磁极10和定子磁棒9的磁场分布沿顺时针方向移 动了一个位置。下一次换向如上所示。依此类推,转子磁极带动的动力机 械将会继续转动下去。在动力机械的运行过程中,换向的两个磁极对机械运行是有很大阻力 的,动力来源是转子磁极IO,又得靠转子磁极IO自身的力量去换向,这样 会损失很大的动力,本专利技术主要釆取了两种措施克服这种阻力。 一是采用 了杠杆省力的原理。设换向器13的直径是定子磁棒9直径的2-5倍,因为 阻力点是在定子磁棒9的边缘部位,所以定子磁棒9的阻力臂就等于定子 磁棒9的半径,由于换向器13的半径是定子磁棒9半径的2-5倍,所以在 换向时只需克服阻力的二分之一的力量就可以了,也就是在定子f兹棒9换 向上减去了一半的阻力。二是转子》兹极10的截面是椭圆形的。在机械运行 换向时,每个定子》兹棒9换向时,都是处在转子磁极10的中间部位,由于 转子磁极10的截面是椭圓形的,所以在这个位置是定子磁棒9的磁极距离 转子J兹极10最远的地方,这时,定子磁棒9在换向时又减少了一部分阻力。 在动力机械运行时,只有2个定子磁棒9在换向,其余的定子磁棒9都在 做功,这就是本专利技术能够持续旋转的基本原理。权利要求1.一种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由圆形外壳,设置在此圆形外壳内侧的围成等距圆形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定子轴组,固定在此定子轴组上的定子磁棒组,固定在此定子轴一端部的卡槽盘,固定在此定子轴上并在卡槽盘上方的换向器,固定在此换向器与定子磁棒之间的卡簧装置,位于外壳中心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转子轴,固定在此转子轴上的椭圆形截面的转子磁极,固定在此转子轴上并在转子磁极上方的换向拨动器组成,所述的换向器四周设有换向齿,该换向齿与设在换向拨动器两端的换向拨齿啮合,所述的各个定子磁棒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到外壳圆心距离相等,所述的定子磁棒半侧N极在内侧、另半侧S极在内侧,所述的转子磁极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在椭圆长轴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簧装置由 固定在外壳上的卡簧支点,中间固定在该支点上的卡簧杆, 一端固定在外壳 上、另一端固定在卡簧杆上的拉簧,固定在换向拨动器下方的拨动柱和位于 卡槽盘外沿两侧的两个卡槽组成,所述的卡簧杆为"L"形,其顶端在拉簧 未拉开时卡在卡槽内。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器13的 直径是定子磁棒9直径的2-5倍。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磁棒组 为5组以上,每HL 2个。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器四周 齿的数目是换向拨动器每端齿的数目的2-5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械
,特别是一种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由位于圆形外壳外侧围成等距圆形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定子轴,固定在此定子轴上的定子磁棒,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动力机,其特征在于由圆形外壳,设置在此圆形外壳内侧的围成等距圆形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定子轴组,固定在此定子轴组上的定子磁棒组,固定在此定子轴一端部的卡槽盘,固定在此定子轴上并在卡槽盘上方的换向器,固定在此换向器与定子磁棒之间的卡簧装置,位于外壳中心并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转子轴,固定在此转子轴上的椭圆形截面的转子磁极,固定在此转子轴上并在转子磁极上方的换向拨动器组成,所述的换向器四周设有换向齿,该换向齿与设在换向拨动器两端的换向拨齿啮合,所述的各个定子磁棒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到外壳圆心距离相等,所述的定子磁棒半侧N极在内侧、另半侧S极在内侧,所述的转子磁极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在椭圆长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臣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