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662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包括大棚框架:侧薄膜,所述侧薄膜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左右两侧端面上;端面薄膜,所述端面薄膜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前后两侧端面上;大棚入口,所述大棚入口设置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前后两侧位置;辊柱,所述辊柱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顶部位置;滑动框,所述滑动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上端前后两侧位置。该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能便于自动对大棚顶部的薄膜进行收卷和覆盖,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大棚通风的操作便利性,且能便于通过控制大棚顶部的薄膜的收卷量对通风口的大小进行控制,从而提高该通风装置的实用性。提高该通风装置的实用性。提高该通风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大棚内部通风
,具体为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大棚一般用于蔬菜的生产,温室大棚能够给蔬菜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使得蔬菜能够快速生长,温室大棚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通风换气,从而保证其内部的空气质量,但是现有的小型温室大棚的通风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3]现有的小型温室大棚的通风通常采用人工将其顶部的薄膜收卷起来,使得大棚的顶部处于露天状态,从而对大棚内进行通风换气,但是该通风换气操作复杂,至少需要2人进行收卷,操作费时费力,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现有的小型温室大棚的通风不便于对通风口的大小进行调节;
[0004]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温室大棚的通风操作费时费力且不便于对通风口的大小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包括大棚框架:
[0008]侧薄膜,所述侧薄膜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左右两侧端面上;
[0009]端面薄膜,所述端面薄膜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前后两侧端面上;
[0010]大棚入口,所述大棚入口设置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前后两侧位置;
[0011]辊柱,所述辊柱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顶部位置;
[0012]滑动框,所述滑动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上端前后两侧位置;
[0013]顶部薄膜,所述顶部薄膜的前后两端设置于所述滑动框的内部;
[0014]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薄膜的右侧面上,且所述滑动杆的前后两端与所述滑动框滑动连接;
[0015]薄膜收纳机构,所述薄膜收纳机构设置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右侧位置;
[0016]通风控制机构,所述通风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左侧中部位置。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薄膜收纳机构对顶部薄膜进行自动收卷操作,且能便于通过通风控制机构控制通风口的开闭和大小。
[0018]优选的,所述薄膜收纳机构包括有:
[0019]收纳盒体,所述收纳盒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右侧端面上;
[0020]收卷轴,所述收卷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收纳盒体的内部,且所述顶部薄膜与所述收卷轴的侧面相连接;
[0021]储能发条,所述储能发条连接于所述收卷轴的前后两端位置。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收卷轴转动对顶部薄膜进行收卷,且能便于通过收纳盒体对顶部薄膜进行收纳。
[0023]优选的,所述通风控制机构包括有:
[0024]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左端面中部位置;
[0025]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固定框的内部;
[0026]蜗轮,所述蜗轮键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前侧位置;
[0027]蜗杆,所述蜗杆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固定框上,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连接;
[0028]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框的侧面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蜗杆相连接;
[0029]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轴上,且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杆上。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牵引绳对滑动杆进行牵引,从而实现对顶部薄膜的开闭控制。
[0031]优选的,所述辊柱圆周等距分布在大棚框架的上侧位置,且所述顶部薄膜与所述辊柱的表面接触连接。
[00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顶部薄膜与辊柱的表面接触连接使得顶部薄膜与大棚框架顶部之间滚动摩擦,从而防止顶部薄膜被磨损或刮破。
[0033]优选的,所述储能发条的内部一端与所述收卷轴相连接,且所述储能发条的外侧一端与所述收纳盒体相连接。
[00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储能发条的设置使得储能发条带动收卷轴转动自动对顶部薄膜进行收卷。
[0035]优选的,所述牵引绳的数量设置为2条,且2条所述牵引绳关于所述大棚框架的中部对称设置。
[003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2条牵引绳稳定的对滑动杆进行牵引,从而使得滑动杆稳定的带动顶部薄膜在滑动框内滑动。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能便于自动对大棚顶部的薄膜进行收卷和覆盖,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大棚通风的操作便利性,且能便于通过控制大棚顶部的薄膜的收卷量对通风口的大小进行控制,从而提高该通风装置的实用性:
[0038]1、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得其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使得驱动轴将缠绕在其侧面的牵引绳松开,在储能发条的作用下使得收卷轴产生转动,收卷轴转动对顶部薄膜进行收卷,使得滑动杆在滑动框内滑动,从而将顶部薄膜自动收卷至收纳盒体内,大棚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即可实现对大棚内部的通风换气操作,从而能便于自动对大棚顶部的薄膜进行收卷和覆盖,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39]2、通过驱动电机转动控制顶部薄膜的收卷量,能够改变顶部薄膜对大棚框架上端的覆盖面积,从而能便于通过控制大棚顶部的薄膜的收卷量对通风口的大小进行控制,提高了该通风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技术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3]图4为本技术图3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4]图5为本技术图3中b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5]图6为本技术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1、大棚框架;2、侧薄膜;3、端面薄膜;4、大棚入口;5、辊柱;6、滑动框;7、顶部薄膜;8、滑动杆;9、薄膜收纳机构;901、收纳盒体;902、收卷轴;903、储能发条;10、通风控制机构;1001、固定框;1002、驱动轴;1003、蜗轮;1004、蜗杆;1005、驱动电机;1006、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8]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49]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包括大棚框架1:
[0050]侧薄膜2,侧薄膜2连接于大棚框架1的左右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包括大棚框架,其特征在于:侧薄膜,所述侧薄膜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左右两侧端面上;端面薄膜,所述端面薄膜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前后两侧端面上;大棚入口,所述大棚入口设置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前后两侧位置;辊柱,所述辊柱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顶部位置;滑动框,所述滑动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上端前后两侧位置;顶部薄膜,所述顶部薄膜的前后两端设置于所述滑动框的内部;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薄膜的右侧面上,且所述滑动杆的前后两端与所述滑动框滑动连接;薄膜收纳机构,所述薄膜收纳机构设置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右侧位置;通风控制机构,所述通风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左侧中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收纳机构包括有:收纳盒体,所述收纳盒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棚框架的右侧端面上;收卷轴,所述收卷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收纳盒体的内部,且所述顶部薄膜与所述收卷轴的侧面相连接;储能发条,所述储能发条连接于所述收卷轴的前后两端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秀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