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及相关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38656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主要为解决目前的VR全景方案无法进行多用户进行协调操作或用户协同操作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智能终端在VR全景界面中的第一点位的第一视角指令;在接收到第二智能终端在所述第一点位的第二视角指令的情况下,计算所述第一视角指令与所述第二视角指令的视角指令差异,其中,所述视角指令是基于终端倾转数据获取的,所述视角指令差异包括视角方位差异;在所述视角方位差异大于预设视角方位差异的情况下,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属用户和所述第二智能终端所属用户的操作跟随度;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过程。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过程。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及相关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VR全景是基于全景图像的真实场景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中非常核心的部分。全景是把相机环360
°
拍摄的一组或多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全景图像,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全方位互动式观看的真实场景还原展示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及相关设备,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VR全景方案无法进行多用户进行协调操作或用户协同操作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智能终端在VR全景界面中的第一点位的第一视角指令;在接收到第二智能终端在上述第一点位的第二视角指令的情况下,计算上述第一视角指令与上述第二视角指令的视角指令差异,其中,上述视角指令是基于终端倾转数据获取的,上述视角指令差异包括视角方位差异;在上述视角方位差异大于预设视角方位差异的情况下,分别获取上述第一智能终端所属用户和上述第二智能终端所属用户的操作跟随度;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
[0005]可选的,上述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包括:选取头部或面部与视角指令方向一致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
>[0006]可选的,上述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包括:分析基于用户实时面部图像数据获取到的第一实时用户视线;根据视角指令确定对应智能终端的目标边缘区域;选取与第一实时用户视线与目标边缘区域相匹配的智能终端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
[0007]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视角方位差异小于或等于预设视角方位差异的情况下,选取上述第一视角指令和上述第二视角指令中的任一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
[0008]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目标视角指令操作的情况下,获取目标视角指令操作对应的目标智能终端以外的第三智能终端所属用户的第二实时用户视线;根据上述第二实时用户视线确定下一操作引导方向;根据上述下一操作引导方向生成操作引导标识;在上述目标智能终端显示上述操作引导标识。
[0009]可选的,上述第三智能终端为至少两个;上述在上述目标智能终端显示上述操作引导标识,包括:在上述目标智能终端分别显示上述操作引导标识,上述引导标识包括方向箭头指示。
[0010]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计算每个方向上上述操作引导标识的集中度;上述在上述目标智能终端显示上述操作引导标识,包括:在上述目标智能终端显示各方向上的上述操作引导标识的集中度。
[00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智能终端在VR全景界面中的第一点位的第一视角指令;计算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智能终端在上述第一点位的第二视角指令的情况下,计算上述第一视角指令与上述第二视角指令的视角指令差异,其中,上述视角指令是基于终端倾转数据获取的,上述视角指令差异包括视角方位差异;获取单元,用于在上述视角方位差异大于预设视角方位差异的情况下,分别获取上述第一智能终端所属用户和上述第二智能终端所属用户的操作跟随度;选取单元,用于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上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上述处理器用于调用上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上述的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
[0014]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及相关设备,对于目前的VR全景方案无法进行多用户进行协调操作或用户协同操作效果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接收第一智能终端在VR全景界面中的第一点位的第一视角指令;在接收到第二智能终端在上述第一点位的第二视角指令的情况下,计算上述第一视角指令与上述第二视角指令的视角指令差异,其中,上述视角指令是基于终端倾转数据获取的,上述视角指令差异包括视角方位差异;在上述视角方位差异大于预设视角方位差异的情况下,分别获取上述第一智能终端所属用户和上述第二智能终端所属用户的操作跟随度;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在多用户协同操作的情况下,每个用户对全景界面均应具有控制权限,是有多个用户协同操作VR全景界面的,若在同一时刻多个用户同时操作VR全景界面,则会发生操作混乱的情况,智能终端无法判断应以哪位用
户为准,故一般用户会在存在他人进行操控的情况下,占时停止对全景界面的操控,,但是由于本方案的实施是基于协同操作即所有人都具有权限操作,在协同操作中的协同操作人员均可能发生不小心倾转智能终端导致误操作的情况。因此,在多个通过VR全景进行方位操作时,基于某一点位多个用户会通过屏幕倾转操作进行VR全景的位置调整,此时可能会发生同时接收到第一智能终端在VR全景界面中的第一点位的第一视角指令及第二智能终端在上述第一点位的第二视角指令的情况,即除了a用户即主操作端发出的第一视角指令还有其他用户也发出了第二视角指令,那么针对上述多用户同时对同一全景画面进行方位调整操作的情况,本方案通过计算上述第一视角指令与上述第二视角指令的视角指令差异进而确定视角方位差异,从而确定出a用户与其他用户想要发出的操作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即视角方位差异大于预设视角方位差异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以下方法从中确定出应以哪个用户发出的视角指令为目标视角指令,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属用户和所述第二智能终端所属用户的操作跟随度,上述操作跟随度可以表征用户想要或注意到自身的全景画面控制操作的意图高低,即从a用户和其他用户中选取出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即想要操作的意图较高的用户,以此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VR全景界面,那么跟随度较低的用户会被认定为是误倾转终端,导致的视角指令的误触发,从而实现了依据操作跟随度确定协同操作中的多个终端中的哪个终端对应的用户发出的操作为有效操作,并基于此有效操作对VR全景界面进行操控,在多个视角指令中精准的确定出应跟随哪个视角指令,本方案能够准确高效的实现处理VR全景方案时多用户的协调操作。
[0015]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装置、电子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端协同的VR全景界面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第一智能终端在VR全景界面中的第一点位的第一视角指令;在接收到第二智能终端在所述第一点位的第二视角指令的情况下,计算所述第一视角指令与所述第二视角指令的视角指令差异,其中,所述视角指令是基于终端倾转数据获取的,所述视角指令差异包括视角方位差异;在所述视角方位差异大于预设视角方位差异的情况下,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属用户和所述第二智能终端所属用户的操作跟随度;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包括:选取头部或面部与视角指令方向一致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操作跟随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包括:分析基于用户实时面部图像数据获取到的第一实时用户视线;根据视角指令确定对应智能终端的目标边缘区域;选取与第一实时用户视线与目标边缘区域相匹配的智能终端对应的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视角方位差异小于或等于预设视角方位差异的情况下,选取所述第一视角指令和所述第二视角指令中的任一视角指令作为目标视角指令操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确定目标视角指令操作的情况下,获取目标视角指令操作对应的目标智能终端以外的第三智能终端所属用户的第二实时用户视线;根据所述第二实时用户视线确定下一操作引导方向;根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同创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