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3D打印的列车轻智夹层结构一体化设计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夹层结构复合材料
,具体为基于3D打印的列车轻智夹层结构一体化设计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在国内,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主要应用在内饰及次承载结构、设备舱等,2018中车四方厂的CETROVO车型,利用了碳纤维的车体和转向架,在时速达到149km/h时能够节能15%以上;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地铁车体,能够减重35%,提高运载能力、降低能耗和使用成本,减少对地铁线路的磨损;2019四方厂的制造的时速600km/h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利用了碳纤维的密封材料,较原先的铝合金材料减重30%,但是这种碳纤维结构利用热压罐进行成型,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温度与压力的变化才能成型,其工艺复杂,控制精度差,成本和能耗都很高。总体应用方面,复合材料在动车组的应用小于等于10%,仍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而复合材料的应用,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
[0004]其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作为增强相,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3D打印的列车轻智夹层结构一体化设计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创建三维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软件对预想成型的波纹夹层板进行3D建模;步骤2、根据3D模型编写Gcode文件,传输Gcode文件进入3D打印机控制系统,调整3D打印参数包括打印层厚、打印温度、打印速率和底板温度等参数,同时规划打印连续碳纤维路径,其中路径要求一笔成型;步骤3、根据所述打印连续碳纤维路径进行打印,不同打印线材通过各自独立的导管进入打印头,通过喷嘴被挤压至打印床,打印机拥有两个喷嘴,塑料喷嘴用于打印基体,纤维喷嘴用于打印连续纤维(40),下达打印命令后,打印机开始自动调试水平与高度,并检查喷嘴是否能顺利吐丝,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打印头内部开始加热,打印线材被加热到熔融状态,所述连续纤维(40)通过喷嘴沉积于打印床上形成沉积线,所述沉积线逐行排列以构成完整的打印层,打印层逐层堆叠以构成设计的夹层结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列车轻智夹层结构一体化设计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利用“一笔画”的方法进行连续碳纤维3D打印的路径规划,编写合理的打印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列车轻智夹层结构一体化设计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打印参数设置为:打印温度设置为235℃,打印层厚为0.3mm,出丝口径为1.3mm,打印速率为100mm/min,底板温度为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列车夹层结构的一体化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路径包括蒙皮打印路径(1)、波纹肋板打印正路径(2)、波纹肋板打印反路径(3),所述蒙皮打印路径(1)从梯形波纹的一个角开始,喷嘴从矩形侧边到所述上蒙皮(10),沿着所述上蒙皮(10)到矩形的另一个侧边,再打印所述下蒙皮(30),然后喷嘴回到起始位置,所述波纹肋板打印正路径(2)为喷嘴从起始位置,沿着梯形侧边移动,再到梯形的上边,又沿着梯形另一侧边到下一个梯形的起始角,重复梯形波纹的打印12次,到矩形右侧边的顶角,所述波纹肋板打印反路径(3)为喷嘴从矩形右侧边的顶角,按照和之前所述波纹肋板打印正路径(2)相反的路径回到起点,所述蒙皮打印路径(1)、所述波纹肋板打印正路径(2)、所述波纹肋板打印反路径(3)完成为一个周期,总共需要完成1600个周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列车轻智夹层结构一体化设计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连续碳纤维作为增强相,尼龙作为基体材料,进行所述波纹夹层板的一体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馗,宋晓东,叶泽臻,黄扬宇,李熠,张墨林,陈灏,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