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包括:承载部,用于在受到的触发力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动作;运动部,用于在承受到来自于所述承载部传递的触发力情况下动作;信号生成部,用于在承受到来自于所述运动部传递的触发力的情况下,生成输入信号;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信号生成部;缓冲部,用于在触发力传递至所述缓冲部的情况下,增大所述运动部的动作阻尼,使得所述运动部的动作由第一状态动作调整为第二状态动作,所述第一状态动作的动作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状态动作的动作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状态动作的动作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状态动作的动作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入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计算机硬件
,具体涉及一种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笔记本电脑的薄型化设计趋势,键盘的厚度也不断变薄,字键的行程也在不断变短,随着字键行程的变短,按压字键手指疲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当字键的键帽按压到底时,手指会有敲到硬板的手感,随着敲击次数的增多,手指极易疲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按压字键手指极易疲劳、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装置,包括:
[0005]承载部,用于在受到的触发力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动作;
[0006]运动部,用于在承受到来自于所述承载部传递的触发力情况下动作;
[0007]信号生成部,用于在承受到来自于所述运动部传递的触发力的情况下,生成输入信号;
[0008]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信号生成部;
[0009]缓冲部,用于在触发力传递至所述缓冲部的情况下,增大所述运动部的动作阻尼,使得所述运动部的动作由第一状态动作调整为第二状态动作,所述第一状态动作的动作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状态动作的动作速度。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包括位于所述运动部和所述信号生成部之间的第一缓冲部,所述由第一状态动作调整为第二状态动作,包括:
[0011]将通过所述运动部施加于所述信号生成部的按压力由第一按压力调整为第二按压力,其中,所述第一按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按压力。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设于所述信号生成部上和/或设于所述运动部朝向所述信号生成部的一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柱状结构或环形的柱状结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包括设于所述运动部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由第一状态动作调整为第二状态动作,包括:
[0015]在所述运动部沿所述触发力的施加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将所述运动部所受的摩擦力由第一摩擦力调整为第二摩擦力,其中,所述第一摩擦力小于所述第二摩擦力。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还包括设于所述信号生成部上且位于所述运动部的一侧的第三缓冲部,所述由第一状态动作调整为第二状态动作,包括:
[0017]将所述运动部所受的所述触发力部分转移至所述第三缓冲部。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还包括设于所述信号生成部上的缓冲膜,所述缓冲膜位于所述运动部和所述信号生成部之间。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生成部上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第一缓冲部在所述信号生成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内。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生成部包括至少两层薄膜结构,所述第一镂空区沿与所述触发力的施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贯穿至少一层薄膜;
[0021]所述第一缓冲部设于顶层薄膜上或设于相邻的两层薄膜之间。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一缓冲部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内
[0023]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002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输入装置通过设置缓冲部,使得承载部在受到的触发力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带动运动部动作,进而作用于信号生成部使得信号生成部生成输入信号的过程中,能够增大运动部的动作阻尼,进而降低运动部朝向固定部运动的动作速度,提供较为柔软的触觉反馈改善承载部被按压到底后通过固定部传递至用户的硬性接触手感,改善用户使用输入装置时易疲劳的问题,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输入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0026]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输入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0027]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输入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0030]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输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输入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0031]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输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
承载部;2
‑
运动部;3
‑
信号生成部、31
‑
第一镂空区、32
‑
第三镂空区、301
‑
第一薄膜层、302
‑
第二薄膜层、303
‑
第三薄膜层;4
‑
固定部、41
‑
第二镂空区、42
‑
安装位;51
‑
第一缓冲部、52
‑
第二缓冲部、53
‑
第三缓冲部、54
‑
缓冲膜、541
‑
第四镂空区;6
‑
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0035]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0036]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37]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
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0038]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公开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
[0039]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0040]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0041]图1至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装置,包括:
[0043]承载部1,用于在受到的触发力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动作;
[0044]运动部2,用于在承受到来自于所述承载部1传递的触发力情况下动作;
[0045]信号生成部3,用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用于在受到的触发力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动作;运动部,用于在承受到来自于所述承载部传递的触发力情况下动作;信号生成部,用于在承受到来自于所述运动部传递的触发力的情况下,生成输入信号;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信号生成部;缓冲部,用于在触发力传递至所述缓冲部的情况下,增大所述运动部的动作阻尼,使得所述运动部的动作由第一状态动作调整为第二状态动作,所述第一状态动作的动作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状态动作的动作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位于所述运动部和所述信号生成部之间的第一缓冲部,所述由第一状态动作调整为第二状态动作,包括:将通过所述运动部施加于所述信号生成部的按压力由第一按压力调整为第二按压力,其中,所述第一按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按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设于所述信号生成部上和/或设于所述运动部朝向所述信号生成部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柱状结构或环形的柱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设于所述运动部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由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冰洁,尤德涛,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