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596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与搅拌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冷却桶、桶盖、进液管、出液管、进油管、出油管及多个冷却件,冷却桶设有容纳腔与搅拌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冷却液,桶盖盖设于冷却桶,进液管与出液管分别连通容纳腔,进油管与出油管分别连通搅拌腔,各冷却件间隔设置于冷却桶的内壁;搅拌组件包括搅拌件与搅拌动力元件,搅拌动力元件安装于桶盖,搅拌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冷却桶,另一端连接搅拌动力元件。本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通过容纳腔内的冷却液,且在搅拌件作用下,冷却均匀;通过设置于冷却桶内壁的多个冷却件,扩大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本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使用方便、冷却高效均匀。冷却高效均匀。冷却高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墨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由树脂、颜料、填充料及其他辅助成分充分混合形成的粘稠体,油墨生产一般需经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由于搅拌容易使油墨温度升高,导致油墨品质异常,通常需要将搅拌后的油墨进行冷却,使其便于后期加工;但是,目前的油墨生产冷却塔冷却效率较低,冷却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冷却高效的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
[0004]一种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与搅拌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冷却桶、桶盖、进液管、出液管、进油管、出油管及多个冷却件,所述冷却桶设有容纳腔与搅拌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桶盖盖设于所述冷却桶,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分别连通所述搅拌腔,各所述冷却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冷却桶的内壁;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件与搅拌动力元件,所述搅拌动力元件安装于所述桶盖,所述搅拌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冷却桶,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拌动力元件。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轴与多个搅拌叶,各所述搅拌叶交错连接于所述搅拌轴。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搅拌叶均设有通孔。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保温棉,所述保温棉包覆于所述冷却桶的外侧壁。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冷却桶的一端,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冷却桶与所述桶盖。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安装于所述桶盖。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油管分别连接所述冷却桶的顶部,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出油管分别连接所述冷却桶的底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桶连通所述出油管的一侧的内壁呈倾斜设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却桶的两端。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多个插销与多个螺帽,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插销沿所述冷却桶的周沿间隔设置,所述插销插设于所述桶盖,所述螺帽用于固定所述插销与所述桶盖。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的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通过容纳腔内的冷却液,且在搅拌件作用下,
冷却均匀;通过设置于冷却桶内壁的多个冷却件,扩大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本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使用方便、冷却高效均匀。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0018]附图标注说明:
[0019]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100;
[0020]支撑组件10、冷却桶11、容纳腔111、搅拌腔112、桶盖12、进液管13、出液管14、进油管15、出油管16、冷却件17、密封圈18、拉手19、搅拌组件20、搅拌件21、搅拌轴211、搅拌叶212、搅拌动力元件22、紧固组件30、插销31、螺帽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参阅图1与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100,包括支撑组件10与搅拌组件20,支撑组件10包括冷却桶11、桶盖12、进液管13、出液管14、进油管15、出油管16及多个冷却件17,冷却桶11设有容纳腔111与搅拌腔112,搅拌组件20包括搅拌件21与搅拌动力元件22;本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100通过容纳腔111内的冷却液,且在搅拌件21作用下,冷却均匀;通过设置于冷却桶11内壁的多个冷却件17,扩大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0025]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包括冷却桶11、桶盖12、进液管13、出液管14、进油管15、出油管16及多个冷却件17,冷却桶11呈卧式设置,冷却桶11设有容纳腔111与搅拌腔112,容纳腔111用于容纳冷却液,搅拌腔112用于容纳油墨;桶盖12盖设于冷却桶11,进液管13与出液管14分别连通容纳腔111以往容纳腔111注入或放出冷却液,进油管15与出油管16分别连通搅拌腔112以往搅拌腔112注入或放出油墨,可选地,进液管13与进油管15分别连接冷却桶11的顶部,出液管14与出油管16分别连接冷却桶11的底部,以便冷却液或油墨重力作用下流动;进一步地,冷却桶11连通出油管16的一侧的内壁呈倾斜设置,以便油墨汇聚于出油管16。各冷却件17间隔设置于冷却桶11的内壁,以提高接触面积,提高
冷却效率;可选地,冷却件17为冷却柱。
[0026]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还包括保温棉(图未示),保温棉包覆于冷却桶11的外侧壁,确保冷却效果。支撑组件10还包括密封圈18,密封圈18安装于冷却桶11的一端,密封圈18用于密封冷却桶11与桶盖12,确保密封性。支撑组件10还包括拉手19,拉手19安装于桶盖12,以便拆装桶盖12;可选地,拉手19为两个。支撑组件10还包括两个支架(图未标),两个支架分别安装于冷却桶11的两端;可选地,支架采用高强度钢制成,确保结构牢固。
[0027]请参阅图2,搅拌组件20包括搅拌件21与搅拌动力元件22,搅拌动力元件22安装于桶盖12,搅拌件21的一端连接搅拌动力元件2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冷却桶11,提高油墨的流动性,确保冷却均匀;可选地,搅拌动力元件22为电机;搅拌件21连接冷却桶11的一端套设有轴承。进一步地,搅拌件21包括搅拌轴211与多个搅拌叶212,各搅拌叶212交错连接于搅拌轴211,确保搅拌效率;各搅拌叶212均设有通孔,减少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与搅拌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冷却桶、桶盖、进液管、出液管、进油管、出油管及多个冷却件,所述冷却桶设有容纳腔与搅拌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桶盖盖设于所述冷却桶,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分别连通所述搅拌腔,各所述冷却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冷却桶的内壁;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件与搅拌动力元件,所述搅拌动力元件安装于所述桶盖,所述搅拌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冷却桶,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拌动力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轴与多个搅拌叶,各所述搅拌叶交错连接于所述搅拌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搅拌叶均设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保温棉,所述保温棉包覆于所述冷却桶的外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生产用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宏张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宏达聚氨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