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安装结构、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834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触控板安装结构、触控模组以及电子设备,所述触控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具有按压间隙;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侧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侧相对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侧活动连接和/或抵靠;弹臂组件,设于所述按压间隙内,所述弹臂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下表面抵靠,能够在所述第一安装板被按压下行时随之发生弹性形变,并在按压取消时回弹以推动所述第一安装板返回至原始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内容具有结构简单轻巧、组装快速以及按压灵敏等效果。及按压灵敏等效果。及按压灵敏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板安装结构、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板安装结构、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笔记本电脑越来越高频地被人们用来办公、娱乐以及学习等智能化操作,其配置有触控板及触控板安装结构,触控板用于操控笔记本电脑。常见触控板安装结构为冲压铁件,冲压铁件上方焊接弹性铁片,弹性铁片采用3~4颗螺丝固定在冲压铁件上方,利用弹性铁片的弯折为触控板提供按压功能,冲压铁件下方设有防起翘结构,防止触控板翘起于按压板。
[0003]但是,现有冲压铁件及关联部件重量大,笔记本电脑的整体重量受冲压铁件重量等影响,导致笔记本电脑轻薄化难度大;在螺丝固定时,金属毛刺对触控模组上方的电池有刺破燃烧的风险,且固定触控板需3~4颗螺丝,组装周期长;触控板的触控仅靠弹性铁片弯折角度控制,但弹性铁片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弹性铁片的弯折易受外力影响变化,从而导致触控板局部或整体按压不灵敏。
[0004]总之,现有触控板以及触控板安装结构厚重、组装周期长以及按压不灵敏等问题。
专利技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具有按压间隙;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侧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侧相对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侧活动连接和/或抵靠;弹臂组件,设于所述按压间隙内,所述弹臂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下表面抵靠,能够在所述第一安装板被按压下行时随之发生弹性形变,并在按压取消时回弹以推动所述第一安装板返回至原始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片和两个第二弹片;两个所述第二弹片对称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弹片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侧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端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侧延伸形成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弹片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侧的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由所述第二连接端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侧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二自由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侧底面且对应两个所述第二自由端的弹臂凸体,两个所述弹臂凸体和两个所述第二自由端分别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均设在所述安装件第二侧的防翘起件;所述防翘起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防翘卡头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防翘槽口,所述防翘卡头卡钩在所述防翘槽口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卡槽口、与所述卡槽口的边沿一体连接的凹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恒黄正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