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安全划口式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7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次性安全划口式采血针,包括外壳(2)以及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外壳(2)中设有一个由凸轮(3)、主摆臂(4)、副摆臂(5)、刀片(1)和弹簧(8)组成的划口采血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主摆臂和副摆臂这两个摆动机构所获得的两段弧形轨迹有机地通过一个凸轮和设在凸轮上的拨动销的联动组合起来,从而使刀尖划出了一种由两条不同弧形相互连接的V形路径。这种双摆臂结构的划口采血机构与以往现有技术中的单摆臂结构相比,机构运动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可控性,改变凸轮(3)轮缘曲率半径变化之差,以及主摆臂(4)和副摆臂(5)摆动半径可以设计出不同采血深度和采血宽度的划口尺寸,特别适合于婴儿脚后跟采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采血针,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安全性划口式采血针。这种采血针以刀片摆动划口方式作用于人体采血部位,主要应用于婴儿脚后跟采血,也可以应用于人体其它部位的采血。
技术介绍
采血针作为人体医疗采血器械在各种医疗单位广泛使用。现有采血针按采血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穿刺式采血针和划口式采血针两种。穿刺式采血针是以针刺方式作用于采血部位,主要应用于成人手指采血。而划口式采血针是以刀片划口方式作用于采血部位。由于划口采血比针刺采血痛感轻,而且能够获得足够的采血量,因此特别适合于婴儿,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脚后跟采血。美国专利US5314441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切割式采血针组件,即划口式采血针。这种采血针使用一个刀片,通过切割动作在采血部位划开一个切口来实现采血目的。切割动作主要由刀片支持臂在弹簧推动下沿仿形轨迹槽运动而产生,刀片支持臂上设有枢销,该枢销位于仿形轨迹槽中,当运动开始后刀片伸出外壳,进行切割运动,然后经过“水滴”形路径再收回到外壳内。这种划口采血机构结构简单,运动可靠,特别适合婴儿脚后跟采血,但由于采用单个刀片支持臂与仿形轨迹槽进行组合,刀尖的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安全划口式采血针,包括外壳(2)以及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外壳(2)中设有一个由凸轮(3)、主摆臂(4)、副摆臂(5)、刀片(1)和弹簧(8)组成的划口采血机构,其中:凸轮(3)经枢轴(6)转动定位在外壳(2)中;弹簧(8)作为划口采血机构的驱动元件设在凸轮(3)与外壳(2)之间,并作用于凸轮(3)的转动方向上;触发器作为划口采血机构的触发控件定位在外壳(2)上,在触发前状态下,触发器的作用部(10)抵靠在凸轮(3)上所设的锁口(7)上,并迫使弹簧(8)处于蓄能状态,而触发器的触发部(11)从外壳(2)中伸出;主摆臂(4)作为第一摆动臂具有一个定位端(12)和一个摆动端(13),主摆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安全划口式采血针,包括外壳(2)以及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外壳(2)中设有一个由凸轮(3)、主摆臂(4)、副摆臂(5)、刀片(1)和弹簧(8)组成的划口采血机构,其中:凸轮(3)经枢轴(6)转动定位在外壳(2)中;弹簧(8)作为划口采血机构的驱动元件设在凸轮(3)与外壳(2)之间,并作用于凸轮(3)的转动方向上;触发器作为划口采血机构的触发控件定位在外壳(2)上,在触发前状态下,触发器的作用部(10)抵靠在凸轮(3)上所设的锁口(7)上,并迫使弹簧(8)处于蓄能状态,而触发器的触发部(11)从外壳(2)中伸出;主摆臂(4)作为第一摆动臂具有一个定位端(12)和一个摆动端(13),主摆臂(4)的定位端(12)定位在外壳(2)中,主摆臂(4)的摆动端(13)悬置在外壳(2)中,此摆动端(13)上设有工作面(14),该工作面(14)与凸轮(3)的轮缘接触配合;凸轮(3)的轮缘对应该工作面(14)设有一段曲率半径从第一半径(R1)至第二半径(R2)过渡的曲面(15),该曲面(15)随凸轮(3)转动迫使主摆臂(4)以自身定位端(12)中心至刀片(1)刀尖的距离为第三半径(R3)产生第一摆动;副摆臂(5)作为第二摆动臂具有一个定位端(16)和一个摆动端(17),副摆臂(5)的定位端(16)与主摆臂(4)的摆动端(13)经销、孔配合转动连接,并且在转动方向上通过相互间对应设置的接触抵靠结构实现初始转角定位;副摆臂(5)的摆动端(17)上固定安装刀片(1);在转动方向上,副摆臂(5)上设有一个拨动面(18),对应该拨动面(18)在凸轮(3)上设有一个拨动销(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迎敢施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