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75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及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一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I/O控制电路、南桥芯片和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所述I/O控制电路在工作状态下控制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将系统电压转换为内存输入电压,在睡眠状态下控制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将待机电压转换为内存输入电压;南桥芯片在工作状态和睡眠状态下均控制内存供电切换电路根据内存输入电压生成内存供电电压来供电。终端设备处于睡眠状态时将待机电压转换为内存供电电压来供电,处于工作状态时将系统电压转换为内存供电电压来供电,既能确保睡眠状态也能持续供电,又能满足不同状态下的内存功耗应用需求。足不同状态下的内存功耗应用需求。足不同状态下的内存功耗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及终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思到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是能源问题,为了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
[0003]目前,计算机睡眠(Sleep)是计算机由工作状态转为等待状态的一种新的节能模式,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新添加的系统功能。在计算机暂时无需使用的情况下,可选择系统进入睡眠模式,通过睡眠模式关闭大部分系统供电来降低计算机功耗,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0004]当系统切换到睡眠状态后,系统会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然后关闭除了待机供电与内存外所有设备的供电,让内存中的数据依然维持着。当需要恢复的时候,倘若在睡眠过程中供电未发生过异常,即可快速将内存中的数据恢复,但若在睡眠过程中供电异常,内存中的数据就会丢失,不可恢复。
[0005]由此可知,计算机若需要实现睡眠功能,内存供电模块的稳定非常重要。因在睡眠待机过程中内存供电电压须持续供电,所以内存的输入供电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是计算机在睡眠状态必须有待机电压持续给内存供电电压输入供电,2是计算机正常工作时内存供电电压必须满足内存功耗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供电切换电路来满足不同状态下的内存供电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及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处于睡眠状态时将待机电压转换为内存供电电压来供电,确保睡眠状态也能持续供电;处于工作状态时将系统电压转换为内存供电电压来供电,系统电压能满足正常工作时的内存功耗需求。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连接I/O控制电路和南桥芯片,其包括切换模块和内存供电模块,所述切换模块连接内存供电模块和I/O控制电路,内存供电模块连接南桥芯片;
[0008]所述切换模块根据I/O控制电路在工作状态下输出的控制信号,将系统电压转换为内存输入电压并输出给内存供电模块供电;切换模块还根据I/O控制电路在睡眠状态下输出的控制信号,将待机电压转换为内存输入电压并输出给内存供电模块供电;所述内存供电模块根据南桥芯片在工作状态和睡眠状态下输出的南桥睡眠控制信号、将内存输入电压转换为内存供电电压并输出给内存供电。
[0009]可选地,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切换模块包括TTL管、
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
[0010]所述TTL管的一输入脚连接I/O控制电路,TTL管的另一输入脚连接I/O控制电路,TTL管的电源脚输入3.3V待机电压,TTL管的地脚接地,TTL管的输出脚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第三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输入待机电压,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均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输入12V系统电压,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输入系统电压;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是内存输入电压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均输入待机电压。
[0011]可选地,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
[0012]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TTL管的电源脚与地之间,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TTL管的输出脚和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连接在第四开关管的漏极与地之间,第五电容连接在第五开关管的源极与地之间;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3]可选地,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内存供电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九开关管、电感、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
[0014]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栅极输入南桥睡眠控制信号,第六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七开关管的栅极,第七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七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COMP/EN脚,电源管理芯片的FB脚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电源管理芯片的VCC脚连接内存输入电压端,电源管理芯片的BOOT脚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第八电容的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PHASE脚、第八开关管的漏极、第八开关管的栅极、第九开关管的源极和电感的一端;电源管理芯片的UGATE脚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第八开关管的栅极和漏极,第八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内存输入电压端,电源管理芯片的LGATE脚连接第九开关管的栅极,第九开关管的漏极接地;电感的另一端是内存供电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九电容的一端;电源管理芯片的GND_PAD脚和GND脚均接地。
[0015]可选地,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内存供电模块还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
[0016]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开关管的栅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输入待机电压,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的一端和电源管理芯片的COMP/EN脚,第九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电容接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7]可选地,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内存供电模块还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二电容和第十三电容;
[0018]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VCC脚和第十二电容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内存输入电压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
阻的一端和电源管理芯片的LGATE脚,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九开关管的栅极,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三电容连接在第八开关管的源极与地之间。
[0019]可选地,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内存供电模块还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容和第十五电容;
[0020]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感的一端,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四电容接地,第十五电容连接在第九电容的一端与地之间。
[0021]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I/O控制电路和南桥芯片,其中,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所述内存供电切换电路连接I/O控制电路和南桥芯片;
[0022]所述I/O控制电路在工作状态下控制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将系统电压转换为内存输入电压,在睡眠状态下控制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将待机电压转换为内存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连接I/O控制电路和南桥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模块和内存供电模块,所述切换模块连接内存供电模块和I/O控制电路,内存供电模块连接南桥芯片;所述切换模块根据I/O控制电路在工作状态下输出的控制信号,将系统电压转换为内存输入电压并输出给内存供电模块供电;切换模块还根据I/O控制电路在睡眠状态下输出的控制信号,将待机电压转换为内存输入电压并输出给内存供电模块供电;所述内存供电模块根据南桥芯片在工作状态和睡眠状态下输出的南桥睡眠控制信号、将内存输入电压转换为内存供电电压并输出给内存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TTL管、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TTL管的一输入脚连接I/O控制电路,TTL管的另一输入脚连接I/O控制电路,TTL管的电源脚输入3.3V待机电压,TTL管的地脚接地,TTL管的输出脚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第三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输入待机电压,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均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输入12V系统电压,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输入系统电压;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是内存输入电压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均输入待机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TTL管的电源脚与地之间,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TTL管的输出脚和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连接在第四开关管的漏极与地之间,第五电容连接在第五开关管的源极与地之间;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持睡眠功能的内存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供电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九开关管、电感、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栅极输入南桥睡眠控制信号,第六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七开关管的栅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长春李优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