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格林专利>正文

热伏效应装置及其热电转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567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伏效应装置及其热电转换方法,其包括惰性导体P、惰性导体N、溶液S,惰性导体P、惰性导体N均置于溶液S中,且两者之间由隔离膜绝缘相隔,惰性导体P和惰性导电体N均为电子导体,两者与溶液S均无化学反应和相变,其中惰性导体P的内电位高于惰性导体N;溶液S为离子导体,溶液S与隔离膜和容器均无化学反应,上述惰性导体P、溶液S、惰性导体N结合形成P|S|N装置。热电转换方法为:两个不同的惰性导体/溶液界面的异质结合成为惰性导体P|溶液S|惰性导体N的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伏效应装置及其热电转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转换领域,尤其是一种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热伏效应装置及其热电转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界面都有内电位差,形成内建电场,产生接触双电层,它与电能的转换密切相关,这样的接触界面称为异质结。光伏效应是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接触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如半导体P与半导体N接触界面形成内建电场,产生的接触双电层,这个接触界面的异质结的称为半导体P

N结,光照在半导体P

N结上,界面形成新的空穴

电子对,在P

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半导体N流向半导体P,电子由半导体P流向半导体N,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这就是光伏效应。半导体P

N结通过光伏效应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但至今还未公开一种有热伏效应的异质结,且由异质结构建的装置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热伏效应装置及其热电转换方法,使其解决现有技术缺少利用热伏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电能的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热伏效应装置,其结构要点在于该装置包括惰性导体P、惰性导体N、隔离膜、溶液S和容器,惰性导体P与惰性导体N分别作为外接负载的电极,两者均置于溶液S中,且两者之间由隔离膜绝缘相隔,所述惰性导体P和惰性导电体N均为电子导体,且两者与溶液S均无化学反应和相变,其中惰性导体P的内电位高于惰性导体N;所述溶液S为离子导体,溶液S与隔离膜和容器均无化学反应,上述惰性导体P、溶液S、惰性导体N结合形成的装置即称之为P|S|N装置。与现有的光伏发电相比,上述装置中惰性导体P与溶液S接触界面形成P

S结,惰性导体N与溶液S接触界面形成S

N结,P

S结和S

N结合成为惰性导体P|溶液S|惰性导体N的P

N结,溶液S中的正负离子好比半导体的空穴和电子,溶液S中的水分子或电解质分子吸收热能离解成正离子和负离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在P

N结内建电场作用下向两惰性导体运动形成电流,从而把吸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该物理现象参照半导体P

N结的光伏效应,称之为热伏效应,实现热伏发电。
[0005]所述惰性导体P为具备阴离子特性吸附,惰性导体N为具备阳离子特性吸附。
[0006]所述惰性导体P为Pt、Au、C、Ni、Ti的任意一种。通过该结构,惰性导体P的内电位高于惰性导体N。
[0007]所述惰性导体N为MoSi2、Nb2O5、Nb、TiSi2的任意一种。通过该结构,惰性导体N的内电位低于惰性导体P。
[0008]所述隔离膜为具备高离子电导和低电子电导特性。通过尽可能高的离子电导和尽可能低的电子电导,从而隔离膜能有效隔离电子,导通离子。
[0009]所述隔离膜为聚丙烯。
[0010]所述溶液S为NaI溶液、KS溶液、Na0H溶液的任意一种,使其容易吸收热量离解为正负离子,以利于更好地实现热伏发电。
[0011]所述容器为铝或聚四氟乙烯。通过该结构,保证容器与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0012]该热伏效应装置的热电转换方法为:所述惰性导体P与溶液S接触界面形成内建电场,此异质结称之为P

S结,惰性导体N与溶液S接触界面形成内建电场,此异质结称之为S

N结;所述溶液中的水分子或电解质分子自发吸热时离解为正离子和负离子,负离子在上述P

S结内建电场作用下向惰性导体P运动形成高电位的接触双电层,正离子在上述N

S结内建电场作用下向惰性导体N运动形成低电位的接触双电层;因惰性导体/溶液界面的两相之间没有电荷交换,接触双电层均只出现在溶液相中,使惰性电极P、惰性电极N直接显现各自接触双电层的电位,高电位的惰性电极P和低电位的惰性电极N的电位差即为所述P|S|N装置的电压,即两个异质结的热伏效应将热能转换为两个接触双电层的电场能,通过两个接触双电层的电位差释放电能。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了非平衡态热力学中的耗散结构,即惰性导体/溶液界面的异质结,将热能自组织为电能,实现热电转换。环境是一个极大的洁净热源,利用上述转化,用于研制许多可持续的自供电电源的特殊性能的器件,如:有源双电层电容器,永久驻极体,热伏电池等,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吸附同类电荷的P|S|N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电位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吸附异类电荷的P|S|N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的电位示意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该装置包括惰性导体P、惰性导体N、隔离膜、溶液S和容器,惰性导体P与惰性导体N分别作为外接负载的电极,两者均置于溶液S中,且两者之间由隔离膜绝缘相隔,惰性导体P和惰性导电体N均为电子导体,且两者与溶液S均无化学反应和相变,其中惰性导体P的内电位高于惰性导体N,溶液S为离子导体,溶液S与隔离膜和容器均无化学反应,上述惰性导体P、溶液S、惰性导体N结合形成的装置即称之为P|S|N装置。
[0022]如图1

图4所示,为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用化学物理原理描述为:溶液中的水是很强的极性分子,惰性导体在水中会特性吸附水分子定向排列,在惰性导体/水界面形成水偶极子双电层,这种因非静电作用力(如:镜像力、色散力等物理作用)使同向偶极分子或同符号的离子聚集到界面区的吸附现象称为特性吸附。凡是能在导体/溶液界面发生吸附而使界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物质。大多数无机阴离子是表面活性物质,并具有典型的离子吸附规律。阴离子挤掉惰性导体表面的水分子发生阴离子特性吸附。若惰性
导体/溶液发生阴离子特性吸附,则由于特性吸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的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而在溶液中形成一个双电层,称为吸附双电层。依据阴离子特性吸附和阳离子特性吸附,惰性导体可分两类,惰性导体P,如:Pt、Au、C、Ni、Ti易发生阴离子特性吸附;惰性导体N,如:MoSi2、TiSi2、Nb2O5、Nb易发生阳离子特性吸附。因此,吸附同类电荷惰性导体组合的P|S|N,如:Pt|H2O|Au,如图1、图2所示,吸附异类电荷惰性导体组合的P|S|N,如:Pt|H2O|MoSi2,如图3、图4所示。
[0023]现有金属/金属、半导体/半导体,金属/半导体和溶液/溶液的接触界面都会交换电荷,接触双电层夸越两相。但唯有惰性导体/溶液接触界面没有电荷交换,溶液中的极性分子和离子在界面溶液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伏效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惰性导体P、惰性导体N、隔离膜、溶液S和容器,惰性导体P与惰性导体N分别作为外接负载的电极,两者均置于溶液S中,且两者之间由隔离膜绝缘相隔,所述惰性导体P和惰性导电体N均为电子导体,且两者与溶液S均无化学反应和相变,其中惰性导体P的内电位高于惰性导体N;所述溶液S为离子导体,溶液S与隔离膜和容器均无化学反应,上述惰性导体P、溶液S、惰性导体N结合形成的装置即称之为P|S|N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伏效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导体P为具备阴离子特性吸附,惰性导体N为具备阳离子特性吸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伏效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导体P为Pt、Au、C、Ni、Ti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伏效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导体N为MoSi2、Nb2O5、Nb、TiSi2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伏效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为具备高离子电导和低电子电导特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伏效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为聚丙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伏效应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良王格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格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