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肿瘤内科用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548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肿瘤内科用治疗装置,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调节式肿瘤内科用治疗装置包括盛装有对患者的肿瘤进行体内介入式的药剂的注射治疗的注射器、自动控制所述注射器的药物注射作业的注射控制模块、和将所述注射器介入人体皮肤组织表面的部分区域进行固定的固定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对患者的药剂输入的病灶区域的注射器进行自动固定以及对患者的药液输入速度进行控制,进而有效提高对肿瘤患者的内科治疗效率。提高对肿瘤患者的内科治疗效率。提高对肿瘤患者的内科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肿瘤内科用治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式肿瘤内科用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肿瘤科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现有的肿瘤内科治理技术主要通过肿瘤患处直接介入给药治疗的方式,尤其是对于肿瘤早期患者而言,介入治疗的方式有着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0003]本实验团队长期针对肿瘤内科治理治疗的相关技术进行大量相关记录资料的浏览和研究,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经过大量检索发现存在的现有技术有如US07780624B2、US09119954B2、KR100914067B1和CN110236650B公开的。如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肿瘤内科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底部均匀固定连接若干带刹车万向轮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同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和带转门的套管,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位于套管的内腔,所述套管的顶端螺接有密封盖,所述套管的外壁左侧上部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顶部通过托板固定连接有水平移动管和微型低速电机,通过多路无线遥控开关接收器接收遥控器发射信号,控制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和微型低速电机,进而可以调整治疗针的高度和转动角度及匀速进入身体。
[0004]由于对患者的药物注射的量和速度与患者的病理情况相关,进而存在医护人员在主观影响下对患者的注射作业不准确的问题;而且现有技术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注射时,不能对注射器进行自动固定;且不能有效避免患者身体在动作时相应注射区域的牵扯而造成的对注射针的移动,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作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本领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调节式肿瘤内科用治疗装置。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调节式肿瘤内科用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盛装有对患者的肿瘤进行体内介入式的药剂的注射治疗的注射器、自动控制所述注射器的药物注射作业的注射控制模块、和将所述注射器介入人体皮肤组织表面的部分区域进行固定的固定模块,其中,所述注射器包括装载患者的治疗药剂的给药瓶、将所述给药瓶内的药剂进行定量接收的容量筒、活动配合于所述容量筒的内筒壁的活塞、其中一端与所述给药瓶连通设置且另一端从所述活塞贯穿连通至所述容量筒内的进液管、其中一端与所述容量筒的另一端连通设置以将所述容量筒内的药剂输入至患者体内的出液管、和与所述出液管连通设置且介入患者皮肤组织内的注射针,其中所述容量筒的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的一端为注射端,且所述容量筒的远离所述注射端的一端为配合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注射控制模块包括固定环绕于所述容量筒的外筒壁的固定环,活
动环绕于所述外筒壁的配合端附近的活动环,将所述固定环和活动环的相对端连接设置且驱动所述活动环相对所述固定环进行移动的微型驱动杆,配合设置于所述容量筒的配合端的内筒壁上且朝所述容量筒的中部延伸设置以对所述活塞的活动范围进行限位的限位片,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环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的移动杆、将所述注射针与所述出液管活动连通设置的活动配合器、控制所述进液管的药液输送情况的第一锁合器、和控制所述出液管的药液输送情况的第二锁合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注射针包括位于所述注射针的其中一端的与所述活动配合器卡接配合的针栓、位于所述注射针的另一端的用于介入患者皮肤组织的针尖、和连接于所述针栓和针尖且内部为通道结构的针梗。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配合器包括与所述出液管连接设置且内部为空腔的球状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出液管连通设置的连通口、至少敷设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壳壁的橡胶层、环绕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设置的开口道、可活动配合于所述壳体的空腔的球体结构的配合珠、设置于所述配合珠上且相对活动于所述开口道的区域范围的连接孔、其中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连通设置且另一端朝所述壳体外部凸出设置以与所述针栓卡接配合的连接道、从所述连接孔朝所述配合珠的圆心处延伸设置的汇合通道、均匀设置于所述配合珠上的配合口、和从各所述配合口依次延伸至所述配合珠的圆心处以与所述汇合通道连通设置的支流管道。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吸附固定于患者的皮肤组织上的环状结构的吸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侧且朝所述壳体外侧延伸设置的弧形结构的延伸件、和分别固定于各所述延伸件的延伸末端以将所述延伸件限位固定于所述吸附件的限位片。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吸附件包括橡胶材质的固定环,位于所述固定环上以与所述患者的皮肤组织相接触的接触端,位于所述固定环上且远离所述接触端的固定端,围绕连接于所述固定端的外沿区域的闭合环状结构的遮挡沿,沿所述遮挡沿外环壁上闭合围绕的开口结构的移动凹槽,可活动围绕套设于所述遮挡沿的外围区域的活动环,从所述活动环的内环壁水平延伸设置至所述移动凹槽内的限位环片,连接于所述活动环的顶端的环沿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固定环的上方的配合环,由所述遮挡沿、活动环、配合环和限位环片之间固定围绕配合形成的转动腔,设置于所述配合环的其中相对设置的两端以使得所述弧形结构的延伸件伸入配合至所述转动腔的伸入口,设置于所述固定环的接触端且朝所述固定端凹陷设置的开口凹槽,设置于各所述开口凹槽内且与所述固定环的外界连通设置的吸附孔,通过贯穿配合于所述吸附孔以分别连通各所述开口凹槽的导气管,与所述导气管连通设置且驱动相应的开口凹槽产生负压以对患者皮肤组织进行吸附的负压泵,配合设置于各所述开口凹槽内的气囊件,控制各所述气囊件的充气作业的充气控制件,依次嵌设于所述接触端且分别与各所述开口凹槽间隔设置的光电传感器,和敷设于所述气囊件与皮肤组织的接触区域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件包括与皮肤组织接触配合的接触片、和至少部分围绕连接于所述接触片的外沿且为闭合囊腔结构的气囊衣,其中所述接触片为可活动配合于所述开口凹槽的内槽壁且中部为开口结构的胶状贴片,所述气囊衣的至少部分通过超声波离心焊接于所述开口凹槽的内槽壁。
[0014]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所述微型驱动杆的伸缩作业速度的调节进而控制所述药剂输入至患者体内的速度,同时通过所述容量筒的药剂输入和输出的同步配合作业,以有效实现对肿瘤患者的不同种类药剂的连续注射的作业。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活动配合器能够实现所述注射针在注射过程中的角度调节,同时保证注射针的注射作业,进而有效根据肿瘤患者的不同病灶区域进行所述注射针的适应性调节,以使得所述注射针在后续注射作业中的稳定性。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各开口凹槽内的气囊件驱动所述接触片对人体的皮肤组织进行吸附固定,实现在肿瘤患者的注射治疗过程中,有效提高固定于患者的不同皮肤区域的稳定性,以对患者的相应区域进行固定并且阻止患者的相应区域的动作变化,以避免患者在动作过程中相应区域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肿瘤内科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包括盛装有对患者的肿瘤进行体内介入式的药剂的注射治疗的注射器、自动控制所述注射器的药物注射作业的注射控制模块、和将所述注射器介入人体皮肤组织表面的部分区域进行固定的固定模块,其中,所述注射器包括装载患者的治疗药剂的给药瓶、将所述给药瓶内的药剂进行定量接收的容量筒、活动配合于所述容量筒的内筒壁的活塞、其中一端与所述给药瓶连通设置且另一端从所述活塞贯穿连通至所述容量筒内的进液管、其中一端与所述容量筒的另一端连通设置以将所述容量筒内的药剂输入至患者体内的出液管、和与所述出液管连通设置且介入患者皮肤组织内的注射针,其中所述容量筒的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的一端为注射端,且所述容量筒的远离所述注射端的一端为配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控制模块包括固定环绕于所述容量筒的外筒壁的固定环,活动环绕于所述外筒壁的配合端附近的活动环,将所述固定环和活动环的相对端连接设置且驱动所述活动环相对所述固定环进行移动的微型驱动杆,配合设置于所述容量筒的配合端的内筒壁上且朝所述容量筒的中部延伸设置以对所述活塞的活动范围进行限位的限位片,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环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的移动杆、将所述注射针与所述出液管活动连通设置的活动配合器、控制所述进液管的药液输送情况的第一锁合器、和控制所述出液管的药液输送情况的第二锁合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针包括位于所述注射针的其中一端的与所述活动配合器卡接配合的针栓、位于所述注射针的另一端的用于介入患者皮肤组织的针尖、和连接于所述针栓和针尖且内部为通道结构的针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配合器包括与所述出液管连接设置且内部为空腔的球状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出液管连通设置的连通口、至少敷设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壳壁的橡胶层、环绕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设置的开口道、可活动配合于所述壳体的空腔的球体结构的配合珠、设置于所述配合珠上且相对活动于所述开口道的区域范围的连接孔、其中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连通设置且另一端朝所述壳体外部凸出设置以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琼黄俊骢李泽蕾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