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5453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电网、第一空气压缩机组、第二空气压缩机组、第一发电机组、第二发电机组和储气洞室,所述储气洞室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储气洞室的内腔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用方法为:左侧机组利用电网中电能做功,将空气压缩进第一腔室进行储能,同时第二腔室内的高压空气进入第二发电机组做功,将储存在储气洞室的内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右侧机组重复左侧机组工作实现系统的循环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两机组并行的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不需要利用水头压力补偿发电过程中储气洞室内压力的损失,选址灵活、适用性强,可以提高恒压式压气储能系统的适用范围。气储能系统的适用范围。气储能系统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能源存储
,特别涉及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首要措施就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风电、光伏电等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风电、光伏电这些绿色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虽然更加环保,但是由于其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发电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相对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利用到大规模储能技术,而压缩空气储能就是一种常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按照储气方式的不同,压气储能地下构筑物可以分为恒压式和变压式两类,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保持洞室内空气压力不变,压力不变既可以保持储气洞室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电能输出品质,因此,恒压式压气储能系统是压气储能电站建设的理想模式。
[0003]2020年12月11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2010820787.1、名称为《一种基于废弃矿井的地下恒压压缩空气复合抽水储能系统及方法》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废弃矿井的地下恒压压缩空气复合抽水储能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网(1)、第一空气压缩机组(2)、第二空气压缩机组(3)、第一发电机组(4)、第二发电机组(5)和储气洞室(6),所述第一空气压缩机组(2)和储气洞室(6)连通形成第一能量储存回路,所述第二空气压缩机组(3)和储气洞室(6)连通形成第二能量储存回路,所述储气洞室(6)和所述第一发电机组(4)连通形成第一能量释放回路,所述储气洞室(6)和所述第二发电机组(5)连通形成第二能量释放回路,所述第一空气压缩机组(2)、第二空气压缩机组(3)、第一发电机组(4)和第二发电机组(5)分别与所述电网(1)连接,所述储气洞室(6)内设置有活塞(7),所述活塞(7)将储气洞室(6)的内腔隔成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活塞(7)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储气洞室(6)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腔室(8)分别与第一空气压缩机组(2)和第一发电机组(4)连接,所述第二腔室(9)分别与第二空气压缩机组(3)和第二发电机组(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压缩机组(2)与所述储气洞室(6)通过第一进气管道(10)连通,所述第一发电机组(4)和所述储气洞室(6)通过第一出气管道(11)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道(10)和第一出气管道(11)并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压缩机组(3)与所述储气洞室(6)通过第二进气管道(12)连通,所述第二发电机组(5)和所述储气洞室(6)通过第二出气管道(13)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道(12)和第二出气管道(13)并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14),所述第一出气管道(11)上设置有第一出气阀门(1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塞式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管道(12)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1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鸥孟凡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启迪华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