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424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包括微处理器,以及集成连接在微处理器上的电源电压正极端VDD、OSC1/RA5、OSC2/RA4、RA3/MCLR、电容RC5、电容RC4、电容RC3、电源负极端VSS、电阻RA0、电阻RA1、电阻RA2、电阻RC0、电阻RC1和电阻RC2,并分别对应引出的1号导线、2号导线、3号导线、4号导线、5号导线、6号导线、7号导线、8号导线、9号导线、10号导线、11号导线、12号导线、13号导线、14号导线和15号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红外线反射扫描寻迹技术,高强度抗干扰自动识别现场环境精准定位响应快速,微电脑处理器自动调节感应距离,实时自动校准排除光线变化影响感应距离,定位精准在不同区域内使用自动转换出水模式,单核双模感应技术高效节能。模感应技术高效节能。模感应技术高效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水龙头出水控制
,具体为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感应水龙头是指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当人体的手放在水龙头的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手的摭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通过集成线路内的微电脑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脉冲电磁阀,电磁阀接受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阀芯来控制水龙头出水;当人体的手离开红外线感应范围,电磁阀没有接受到信号,电磁阀阀芯则通过内部的弹簧进行复位来控制水龙头的关水。
[0003]现有的水龙头采用的单核控制电路,容易受限制于控制模式,以及不便于提供适应广的双用控制模式,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水龙头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水龙头采用的单核控制电路,容易受限制于控制模式,以及不便于提供适应广的双用控制模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包括微处理器,以及集成连接在微处理器上的电源电压正极端VDD、OSC1/RA5、OSC2/RA4、RA3/MCLR、电容RC5、电容RC4、电容RC3、电源负极端VSS、电阻RA0、电阻RA1、电阻RA2、电阻RC0、电阻RC1和电阻RC2,并分别对应引出的1号导线、2号导线、3号导线、4号导线、5号导线、6号导线、7号导线、8号导线、9号导线、10号导线、11号导线、12号导线、13号导线、14号导线和15号导线,所述微处理器引出的电源电压正极端VDD连接有芯片电阻470U、7136恒流驱动器和电阻33,所述7136恒流驱动器接地,所述电阻33连接有HIR543C

NT22发光二极管,所述HIR543C

NT22发光二极管连接有8050三极管,所述8050三极管连接有电阻620,所述电阻620通过9号导线接入微处理器的电阻RC1端。
[0006]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的电阻RC2通过8号导线连接有PT523B

BL1红外线发射管,是PT523B

BL1红外线发射管连接有电阻3K3,所述电阻3K3通过14号导线接入微处理器的电源负极端VSS。
[0007]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的OSC1/RA5端通过引出的2号导线连接有电阻470,所述电阻470连接有用于出水显示的发光二极管。
[0008]优选的,所述7136恒流驱动器接入三极管901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9014的第二端连接有10k电阻,并通过10号导线接入微处理器的电阻RC0,所述三极管9014的第三端通过3号导线连接有电容222,以及与电容222并联的电阻2K,所述所述三极管9014的第三端通过3号导线还接入微处理器的OSC2/RA4。
[0009]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的电容RC3和电容RC5分别引出的5号导线和7号导线连接有出水控制模块。
[0010]优选的,所述出水控制模块包括4个三极管、2个220电阻、OUT1二极管和OUT2二极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采用红外线反射扫描寻迹技术,高强度抗干扰自动识别现场环境精准定位响应快速,微电脑处理器自动调节感应距离,实时自动校准排除光线变化影响感应距离,定位精准在不同区域内使用自动转换出水模式,单核双模感应技术高效节能,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采用磁动力学技术,自动调节电磁阀驱动脉宽,实现超长电池使用寿命。
[0013]利用PT523B

BL1红外线接收管和8050三极管的配合可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通过8050三极管发射红外光,配合PT523B

BL1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反射回来红外光作为判断依据,用于确定手部与触感器之间的间距,并可将信号反馈给微处理器,并通过微处理器计算结果后发出开、关水指令,输出高、低电平来控制使晶体管导通,进而控制出水控制模块,并配合两种感应模式,实现伸手即出水,离手即停水的感应模式,以及在感应窗口近距离前挥手并停顿,龙头就出水的挥手模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包括微处理器,以及集成连接在微处理器上的电源电压正极端VDD、OSC1/RA5、OSC2/RA4、RA3/MCLR、电容RC5、电容RC4、电容RC3、电源负极端VSS、电阻RA0、电阻RA1、电阻RA2、电阻RC0、电阻RC1和电阻RC2,并分别对应引出的1号导线、2号导线、3号导线、4号导线、5号导线、6号导线、7号导线、8号导线、9号导线、10号导线、11号导线、12号导线、13号导线、14号导线和15号导线,所述微处理器引出的电源电压正极端VDD连接有芯片电阻470U、7136恒流驱动器和电阻33,所述7136恒流驱动器接地,所述电阻33连接有HIR543C

NT22发光二极管,所述HIR543C

NT22发光二极管连接有8050三极管,所述8050三极管连接有电阻620,所述电阻620通过9号导线接入微处理器的电阻RC1端。
[0017]本技术中,微处理器的电阻RC2通过8号导线连接有PT523B

BL1红外线发射管连接有电阻3K3,所述电阻3K3通过14号导线接入微处理器的电源负极端VSS。
[0018]本技术中,微处理器的OSC1/RA5端通过引出的2号导线连接有电阻470,所述电阻470连接有用于出水显示的发光二极管。
[0019]本技术中,7136恒流驱动器接入三极管901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9014的第二端连接有10k电阻,并通过10号导线接入微处理器的电阻RC0,所述三极管9014的第三端通
过3号导线连接有电容222,以及与电容222并联的电阻2K,所述所述三极管9014的第三端通过3号导线还接入微处理器的OSC2/RA4。
[0020]本技术中,微处理器的电容RC3和电容RC5分别引出的5号导线和7号导线连接有出水控制模块,出水控制模块包括4个三极管、2个220电阻、OUT1二极管和OUT2二极管。
[0021]该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的工作原理:首先,利用PT523B

BL1红外线接收管和80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包括微处理器,以及集成连接在微处理器上的电源电压正极端VDD、OSC1/RA5、OSC2/RA4、RA3/MCLR、电容RC5、电容RC4、电容RC3、电源负极端VSS、电阻RA0、电阻RA1、电阻RA2、电阻RC0、电阻RC1和电阻RC2,并分别对应引出的1号导线、2号导线、3号导线、4号导线、5号导线、6号导线、7号导线、8号导线、9号导线、10号导线、11号导线、12号导线、13号导线、14号导线和15号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引出的电源电压正极端VDD连接有芯片电阻470U、7136恒流驱动器和电阻33,所述7136恒流驱动器接地,所述电阻33连接有HIR543C

NT22发光二极管,所述HIR543C

NT22发光二极管连接有8050三极管,所述8050三极管连接有电阻620,所述电阻620通过9号导线接入微处理器的电阻RC1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出水控制用的单核双模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的电阻RC2通过8号导线连接有PT523B

BL1红外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每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