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530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0
本申请涉及地质灾害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S1、调查当地历年发生泥石流时临界降雨量X、临界泥土含水量Y和临界地震强度W;S2、在泥石流多发地带根据地形走势开设监测渠;S3、在监测渠设置雨量监测器、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和流速检测器;S4、将各个监测器测得的数据与临界数据进行比对;S5、根据流速检测器传递回的实时泥石流流速q,判断泥石流的发生规模,根据泥石流的发生规模确定预警级别;S6、在易受到泥石流侵害的地方设置广播警报站,在泥石流发生前,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提前广播,在泥石流发生时,根据预警级别进行广播。本申请具有提高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申请具有提高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申请具有提高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地质灾害监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泥石流发生监测与预警一直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泥石流灾害预警的核心是泥石流起动、形成、运动等方面的科学监测方法。
[0003]目前,对于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通常采用土壤监测、雨水监测、超声监测和图像监测等方式,虽然监测的方式较多,但是各种检测方法仅能检测出泥石流发生前的部分参数,根据部分参数预测泥石流的发生容易形成误判,从而导致误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依如下步骤实施:步骤S1:调查当地历年发生泥石流时临界降雨量X、临界泥土含水量Y和临界地震强度W;步骤S2:在泥石流多发地带根据地形走势开设监测渠;步骤S3:在监测渠的上游设置雨量监测器,在监测渠的中游设置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在监测渠的下游设置流速检测器和液位检测器;步骤S4:在数据中心将雨量传感器传回的实时降雨量x与临界降雨量X进行对比,将泥水与地震监测器传回的实时泥土含水量y与临界泥土含水量Y进行对比,将泥水与地震监测器传回的实时地震强度w与临界地震强度W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综合判断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步骤S5:根据流速检测器传递回的实时泥石流流速q以及液位检测器传递回的实时泥石流液位高度h,判断泥石流的发生规模,根据泥石流的发生规模确定预警级别;步骤S6:在易受到泥石流侵害的地方设置广播警报站,在泥石流发生前,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提前广播示警,在泥石流发生时,根据预警级别进行广播示警。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调查当地发生泥石流时临界降雨量X、临界泥土含水量Y和临界地震强度W,确定监测时发出警报的参数的具体数值;通过在监测渠的上游设置雨量监测器,在中游设置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分别对实时降雨量x,对实时泥土含水量y以及对实时地震强度w进行监测并且将相应的数据传回数据中心,随后在数据中心处将实时降雨量x与临界降雨量X进行对比,将实时泥土含水量y与临界泥土含水量Y进行对比,将将泥
水与地震监测器传回的实时地震强度w与临界地震强度W进行对比。
[0007]当三个参数中有任一超过临界参数时,在广播警报站进行播报提示;当三个参数中有任意两个超过临界参数时,在广播警报站进行预警;当三个参数均超过临界参数时,在广播警报站进行警示。监测渠的开设便于在泥石流发生时对泥石流进行引流取样,不仅能够减少泥石流流量过大时导致的各个检测器的损坏,而且有利于提高各个检测器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在泥石流发生时,利用流速检测器对泥石流的流速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监测渠的宽度和液位高度估算泥石流流量的大小,根据泥石流流量的大小判定泥石流发生的规模,然后根据泥石流发生的规模确定泥石流的警示等级,并且进行相应的警示。
[0008]通过对实时降雨量x,实时泥土含水量y以及实时地震强度w进行监测,并且这些参数与相应的临界值进行对比,相比于传统的单一参数对比,提高了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
[0009]优选的,所述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包括检测箱、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和通信模块,所述检测箱内开设有容置腔、置物腔和收纳腔,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容置于容置腔中,所述地震监测装置容置于置物腔中,所述通信模块容置于收纳腔中,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检测箱的一侧,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用于测量泥石流中的含水量,所述地震检测装置用于监测泥石流引发的地震,所述流量检测装置用于初步测量泥石流的流量,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所述地震监测装置和所述流量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数据传递数据中心。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箱的设置不仅能够为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和通信模块等组件提供支撑,而且能够减少泥石流对组件造成的腐蚀。土壤水分检测装置用于测量泥石流中的含水量,地震检测装置用于监测泥石流引发的地震,流量检测装置用于初步测量泥石流的流量,通信模块用于将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数据传递数据中心。
[0011]优选的,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包括泥水分离机构和水量检测机构,所述检测箱上开设有进流孔、出土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流孔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出土孔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出水孔与所述水量检测机构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泥水分离机构与所述水量检测机构连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泥水分离机构将从进流孔中流入的泥石流中的水分和泥沙进行分离,然后将泥石流中的水分送至水量检测机构处,随量检测机构对一端时间送至的水的体积进行测算,然后根据泥水分离机构所处理的泥石流的质量,进过计算可以得到实时泥土含水量。出水孔和出土孔的开设使得测量完成的水分和泥土可以排出,以便于后续的测量。
[0013]优选的,所述泥水分离机构包括驱动件、螺杆、筛分筒、滤水筒和封堵组件,所述螺杆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所述筛分筒和所述滤水筒均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容置于所述筛分筒中,所述滤水筒套设于所述筛分筒外,所述筛分筒上开设有多个筛孔,所述滤水筒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筛分筒的一端,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筛分筒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所述封堵组件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泥石流从进料口流入筛分筒中,然后驱动件驱动螺杆旋转,螺杆的转动推动泥石流沿筛分筒的轴向移动,并且在螺栓转动的离心作用下,使得泥
石流中的水分从筛孔流入到滤水筒中,随后从滤水筒上的排水孔,流入到水量检测机构处;泥石流中的泥土则在螺杆的推动作用下从出料口处排出,封堵件用对与出料口进行封堵,从而控制泥土排出的速度,有利于使泥土中的水分排出。
[0015]优选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封堵块、封堵支架、支撑杆和弹簧,所述封堵块套设于所述螺杆上,所述封堵块与所述螺杆转动连接,所述封堵支架设置于所述封堵块远离所述滤水筒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封堵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封堵支架并且与所述封堵支架滑移连接,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封堵块与所述封堵支架之间,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支架用于对封堵块支撑,封堵块的一端伸入到出料口中,并且封堵块与出料口之间形成出料区域,通过控制封堵块伸入出料口的深浅,即可控制出料区域的大小,从而实现了泥土出料速度的控制;支撑杆用于使封堵件可受到封堵支架的支撑,同时,使支撑杆与封堵支架滑移连接,并且在封堵块和封堵支架之间设置弹簧,有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如下步骤实施:步骤S1:调查当地历年发生泥石流时临界降雨量X、临界泥土含水量Y和临界地震强度W;步骤S2:在泥石流多发地带根据地形走势开设监测渠;步骤S3:在监测渠的上游设置雨量监测器,在监测渠的中游设置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在监测渠的下游设置流速检测器和液位检测器;步骤S4:在数据中心将雨量传感器传回的实时降雨量x与临界降雨量X进行对比,将泥水与地震监测器传回的实时泥土含水量y与临界泥土含水量Y进行对比,将泥水与地震监测器传回的实时地震强度w与临界地震强度W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综合判断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步骤S5:根据流速检测器传递回的实时泥石流流速q以及液位检测器传递回的实时泥石流液位高度h,判断泥石流的发生规模,根据泥石流的发生规模确定预警级别;步骤S6:在易受到泥石流侵害的地方设置广播警报站,在泥石流发生前,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提前广播示警,在泥石流发生时,根据预警级别进行广播示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包括检测箱(1)、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3)、流量检测装置(4)和通信模块,所述检测箱(1)内开设有容置腔、置物腔和收纳腔,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容置于容置腔中,所述地震监测装置(3)容置于置物腔中,所述通信模块容置于收纳腔中,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设置于所述检测箱(1)的一侧,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用于测量泥石流中的含水量,所述地震检测装置用于监测泥石流引发的地震,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用于初步测量泥石流的流量,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所述地震监测装置(3)和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数据传递数据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包括泥水分离机构(21)和水量检测机构(22),所述检测箱(1)上开设有进流孔、出土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流孔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出土孔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出水孔与所述水量检测机构(2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与所述水量检测机构(2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包括驱动件(211)、螺杆(212)、筛分筒(213)、滤水筒(214)和封堵组件(215),所述螺杆(212)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211)、所述筛分筒(213)和所述滤水筒(214)均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12)容置于所述筛分筒(213)中,所述滤水筒(214)套设于所述筛分筒(213)外,所述筛分筒(213)上开设有多个筛孔,所述滤水筒(214)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筛分筒(213)的一端,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筛分筒(213)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所述封堵组件(215)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驱动件(211)用于驱动所述螺杆(212)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215)包括封堵块(2151)、封堵支架(2152)、支撑杆(2153)和弹簧(2154),所述封堵块(2151)套设于所述螺杆(212)上,所述封堵块(2151)与所述螺杆(212)转动连接,所述封堵支架(2152)设置于所述封堵块(2151)远离所述滤水筒(214)的一端,所述支撑杆(2153)的
一端与所述封堵块(2151)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封堵支架(2152)并且与所述封堵支架(2152)滑移连接,所述弹簧(2154)连接于所述封堵块(2151)与所述封堵支架(2152)之间,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宝刘锡全欧阳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