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及内盘管技术

技术编号:338517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及内盘管,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连接;S2:将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一端置于第一模具靠近底面的第一变径螺旋凹槽中;S3:将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沿第一变径螺旋凹槽的槽内绕行,直至从第二模具上的第二变径螺旋凹槽绕出,形成一个中凹形螺旋内盘管;S4: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拆开,从中凹形螺旋内盘管上拆下;S5:压缩中凹形螺旋内盘管,形成两个分层平滑连接的平面大盘管;S6:将剩余的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重复步骤S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及内盘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及内盘管。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
[0003]盘管是安装在冷凝热交换器的一个部件,通常而言,为了增大换热效率,往往将盘管整体制成螺旋状,并且安装在冷凝热交换器中。
[0004]将盘管整体制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加热交换面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的进行热交换。目前常用的是螺旋形和往复形。空心螺旋形的内部是空的,空间利用率比较低。往复形的容易达到比较高的空间利用率,但是管内介质在高温区和低温区反复流动,影响热交换,还可能由于冷热交替变化产生额外的流阻。
[0005]其他方式的盘管,没有合适的制造模具,很难规则的简便的实现。
[0006]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该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制造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具有高换热效率。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内盘管制造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模具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变径螺旋凹槽,所述第一变径螺旋凹槽沿指向所述第二模具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径螺旋凹槽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模具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变径螺旋凹槽,所述第二变径螺旋凹槽和所述第一变径螺旋凹槽呈中心对称;当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连接时,所述第一变径螺旋凹槽和所述第二变径螺旋凹槽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变径螺旋凹槽和所述第二变径螺旋凹槽上相邻圈的小内径螺旋凹槽可以套设在大内径螺旋凹槽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均呈圆台型,所述圆台型第一模具的上底面和所述圆台型第二模具的上底面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的上底面上设有引导孔和螺纹孔;所述第二模具内部中空下底面开口,所述第二模具的上底面上设有和所述引导孔相配合的引导柱以及和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模具内部内部连通;当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连接时,所述引导柱插在所述引导孔中,通过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连接,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的上底面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模具的上底面上设
有和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当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连接时,所述定位凸起插在所述定位凹槽中。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上设有固定缺口,所述定位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固定块,当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连接时,所述固定块插在所述固定缺口中,以使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间无法相对旋转。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通过上述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制造模具制成,所述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整体呈圆柱螺旋弹簧状,所述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由多个平面大盘管首尾连接分层叠加组成;所述平面大盘管呈平面涡卷弹簧状,所述平面大盘管沿指向圆心方向所述所述平面大盘管的内径逐渐减小,使得所述平面大盘管布满所述平面大盘管所在平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平面大盘管由多个螺旋管组成,多个螺旋管内径逐渐减小,相邻大内径螺旋管套设在小内径螺旋管外,相邻螺旋管之间平滑连接,形成所述平面大盘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所述平面大盘管通过内径最小的螺旋管相互连接,形成所述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
[0016]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螺旋管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7]进一步地,相邻所述螺旋管之间设有间隙。
[0018]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平面大盘管首尾平滑连接。
[0019]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平面大盘管之间具有间隙。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通过上述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制造模具制造上述的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将内盘管制备工具连接;
[0022]将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按照预设轨迹绕设在所述内盘管制备工具上,形成一个中凹形螺旋内盘管;
[0023]将内盘管制备工具拆开,从中凹形螺旋内盘管上拆下;
[0024]压缩中凹形螺旋内盘管,形成两个分层平滑连接的平面大盘管;
[0025]将剩余的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重复上述步骤,形成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
[0026]进一步地,所述内盘管制备工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
[0027]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轨迹包括第一变径螺旋凹槽和第二变径螺旋凹槽,所述第一变径螺旋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模具表面,所述第二变径螺旋凹槽位于所述第二模具表面。
[0028]进一步地,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还包括:
[0029]S1: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连接,并进入S2步骤;
[0030]S2:将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一端置于第一模具靠近底面的第一变径螺旋凹槽中,并进入S3步骤;
[0031]S3:将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沿第一变径螺旋凹槽的槽内绕行,直至从第二模具上的第二变径螺旋凹槽绕出,形成一个中凹形螺旋内盘管,并进入S4步骤;
[0032]S4: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拆开,从中凹形螺旋内盘管上拆下,并进入S5步骤;
[0033]S5:压缩中凹形螺旋内盘管,形成两个分层平滑连接的平面大盘管,并进入S6步
骤;
[0034]S6:将剩余的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重复步骤S1

S5,形成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内盘管,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3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上述的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制造出的内盘管在压缩后每一层内盘管都会布满内盘管所在的平面,进而使得在相同的空间中可以绕制更多的内盘管,有效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绕制的盘管整齐美观,不影响管内介质流动。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制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图1中热交换器内盘管制造模具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图1中热交换器内盘管制造模具的第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制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的平面示意图。
[004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高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内盘管制备工具连接;将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按照预设轨迹绕设在所述内盘管制备工具上,形成一个中凹形螺旋内盘管(5);将内盘管制备工具拆开,从中凹形螺旋内盘管(5)上拆下;压缩中凹形螺旋内盘管(5),形成两个分层平滑连接的平面大盘管(4);将剩余的长条形的热交换器内盘管重复上述步骤,形成高换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内盘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管制备工具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轨迹包括第一变径螺旋凹槽(11)和第二变径螺旋凹槽(21),所述第一变径螺旋凹槽(11)位于所述第一模具(1)表面,所述第二变径螺旋凹槽(21)位于所述第二模具(2)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内盘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健刘玉元刘素杰
申请(专利权)人:巨翊科瑞医疗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