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振昌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500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底部焊接有插杆,所述固定轴外壁开设有插杆,所述连接槽内壁设置有卡扣,所述连接槽内壁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外壁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与连接槽底部的内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插杆,插杆可以插入到河道底部的淤泥中,然后向下推动压板,使压板的外壁与卡扣的底部进行卡合,使压板带动第一转动杆从连接槽的内部伸出,然后第一转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转动杆旋转,使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连接杆进入淤泥内部,增加监测装置与淤泥接触面积,防止监测装置被水流冲走。防止监测装置被水流冲走。防止监测装置被水流冲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工程主要研究水资源、水工结构、水力学及流体动力学、水利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例如: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水电站、大坝、闸门等水工建筑物的建造,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等,其中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实时对水深进行监测。
[000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河道中底部存在大量的淤泥,导致水深监测装置不便于进行固定,同时需要定期人工对监测装置的数据进行汇总。
[0004]因此,开发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
[0006]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以解决由于河道中底部存在大量的淤泥,导致水深监测装置不便于进行固定,同时需要定期人工对监测装置的数据进行汇总的技术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底部焊接有插杆,所述固定轴外壁开设有插杆,所述连接槽内壁设置有卡扣,所述连接槽内壁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外壁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与连接槽底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轴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外壁设置有漂浮块,所述漂浮块底部设置有下沉管,所述下沉管外壁开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内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第一固定环顶部焊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两端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固定环内部设置有导电柱,所述支撑杆外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设置有连接柱。
[0009]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所述卡扣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扣对称分布于固定轴的垂直中心线的两侧,所述卡扣与压板卡合连接。
[0010]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长度和第二转动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
[0011]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设置为
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等间距分布于固定轴的上方,多个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
[0012]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所述滑槽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壁与第一滑块的外壁贴合。
[0013]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所述进水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水槽环形阵列于下沉管的外壁。
[0014]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所述导电柱为黄铜材质制成,所述导电柱的前端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
[0015]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所述连接柱的材质与导电柱的材质相等,所述连接柱的纵截面与导电柱的纵截面位于相互平行。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插杆,插杆可以插入到河道底部的淤泥中,然后向下推动压板,使压板的外壁与卡扣的底部进行卡合,使压板带动第一转动杆从连接槽的内部伸出,然后第一转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转动杆旋转,使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连接杆进入到淤泥的内部,增加监测装置与淤泥的接触面积,防止监测装置被水流冲走。
[0018](2)通过导电柱,漂浮块根据水的高度上下移动,在漂浮块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导电柱在依次和连接柱之间接触,从而使导电柱和连接柱之间形成回路,使监测装置内的感应器感应到导电柱与任意高度的连接柱的接触,从而可以将水位的高度实时传输到终端进行汇总。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由于河道中底部存在大量的淤泥,导致水深监测装置不便于进行固定,同时需要定期人工对监测装置的数据进行汇总”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可以快速将水渠本体内的废弃物进行打捞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剖面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板立体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轴立体剖面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固定轴;2、插杆;3、连接槽;4、卡扣;5、压板;6、第一转动杆;7、连接杆;8、第二转动杆;9、支撑杆;10、滑槽;11、第一固定环;12、第一滑块;13、漂浮块;14、下沉管;15、进水槽;16、过滤层;17、定位板;18、第二固定环;19、导电柱;20、第二滑块;21、安装孔;22、复位弹簧;23、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0027]如图1

4所示,包括固定轴1,所述固定轴1底部焊接有插杆2,所述固定轴1外壁开设有插杆2,所述连接槽3内壁设置有卡扣4,所述连接槽3内壁设置有压板5,所述压板5外壁
设置有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一端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8,所述第二转动杆8一端与连接槽3底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轴1顶部设置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外壁设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壁设置有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块12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环11,所述第一固定环11外壁设置有漂浮块13,所述漂浮块13底部设置有下沉管14,所述下沉管14外壁开设有进水槽15,所述进水槽15内部设置有过滤层16,所述第一固定环11顶部焊接有定位板17,所述定位板17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环18,所述第二固定环18两端设置有第二滑块20,所述第二固定环18内部设置有导电柱19,所述支撑杆9外壁开设有安装孔21,所述安装孔21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22,所述复位弹簧22一端设置有连接柱23。
[00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扣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扣4对称分布于固定轴1的垂直中心线的两侧,所述卡扣4与压板5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6的长度和第二转动杆8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转动杆6与第二转动杆8通过连接杆7连接,所述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于第一转动杆6和第二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包括固定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1)底部焊接有插杆(2),所述固定轴(1)外壁开设有插杆(2),连接槽(3)内壁设置有卡扣(4),所述连接槽(3)内壁设置有压板(5),所述压板(5)外壁设置有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一端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8),所述第二转动杆(8)一端与连接槽(3)底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轴(1)顶部设置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外壁设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壁设置有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块(12)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环(11),所述第一固定环(11)外壁设置有漂浮块(13),所述漂浮块(13)底部设置有下沉管(14),所述下沉管(14)外壁开设有进水槽(15),所述进水槽(15)内部设置有过滤层(16),所述第一固定环(11)顶部焊接有定位板(17),所述定位板(17)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环(18),所述第二固定环(18)两端设置有第二滑块(20),所述第二固定环(18)内部设置有导电柱(19),所述支撑杆(9)外壁开设有安装孔(21),所述安装孔(21)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22),所述复位弹簧(22)一端设置有连接柱(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深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振昌李鹏张春越
申请(专利权)人:吕振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