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可变电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567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0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在内部电极与外部电极之间产生的杂散电容并且也能够减小因外部电极的偏差所导致的杂散电容的偏差的层叠可变电阻。本公开的层叠可变电阻在烧结体(11)的第1端面(13)、第2端面(16)、第1侧面(19)具有外部电极(12)、(15)、(18)。在与第1侧面(19)对置的第2侧面(20)不设置外部电极。将内部电极(14)、(17)、(20)彼此在层叠方向重叠的可变电阻区域(22)、(23)设置于比第1侧面(19)更靠近于第2侧面(21)的位置。更靠近于第2侧面(21)的位置。更靠近于第2侧面(21)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可变电阻


[0001]本公开涉及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层叠可变电阻(Varistor)。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家电产品、车载电子设备中正在进行小型化。这些家电产品、车载电子设备的部件即可变电阻也需要小型化。此外,若高频化进展,则可变电阻的静电电容对驱动家电产品、车载电子设备的电路的性能赋予影响。因此,需要确保规定的可变电阻电压并且静电电容较小并且静电电容的偏差也较小的可变电阻。此外,在成对使用2个可变电阻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该2个可变电阻的间的静电电容之差,提出将2个可变电阻组合来形成为一个元件。另外,作为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作为例子,已知专利文献1。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

2776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但是,在现有的层叠可变电阻中,不仅产生发挥可变电阻性能的相互对置的2个内部电极间的静电电容,也在内部电极与其他外部电极之间产生杂散电容。特别是由于外部电极的厚度、形状的偏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可变电阻,具备:烧结体,具有依次配置有上表面、下表面、从所述上表面来看逆时针为第1端面、第1侧面、第2端面以及第2侧面的长方体的形状;第1外部电极;第2外部电极;第3外部电极;第1内部电极;第2内部电极;和第3内部电极,所述烧结体将分别具有主面、背面和4个侧面的多个可变电阻层层叠而形成,以使得相邻的2个所述可变电阻层之中的一方的所述主面与另一方的所述背面接合,并且所述多个可变电阻层的各自的所述4个侧面成为所述烧结体的所述第1端面、所述第1侧面、所述第2端面以及所述第2侧面,所述多个可变电阻层之中的一个可变电阻层具有第3内部电极,所述多个可变电阻层之中的其他至少1层的可变电阻层具有所述第1内部电极和所述第2内部电极的至少任一者,所述第1外部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烧结体的所述第1端面,所述第2外部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烧结体的所述第2端面,所述第3外部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烧结体的所述第1侧面,所述第1内部电极与所述第1外部电极电连接,所述第2内部电极与所述第2外部电极电连接,所述第3内部电极与所述第3外部电极电连接,从所述烧结体的所述上表面来看,所述第1内部电极与所述第3内部电极具有第1重叠部,通过所述第1重叠部来形成第1可变电阻区域,从所述烧结体的所述上表面来看,所述第2内部电极与所述第3内部电极具有第2重叠部,通过所述第2重叠部来形成第2可变电阻区域,所述第1可变电阻区域以及所述第2可变电阻区域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沙也佳矢内剑高村真史服部将也村石智光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