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帽、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及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4394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7
内窥镜用帽(1)包括:罩部(2),其呈筒状,安装于内窥镜(10)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帽部(3),其自罩部(2)的前端沿罩部(2)的长度方向突出,具有在内窥镜(10)的前端部插入到罩部(2)内的状态下供内窥镜(10)的前端(10a)抵靠的抵靠面(6);通道管(4),其前端部固定于罩部(2)的基端部,该通道管(4)与罩部(2)大致平行地延伸;以及连结构件(5),其呈线状,支承于罩部(2),用于将管(4)内的器件(30)连结于罩部(2),罩部(2)具有一对支承孔(7),该一对支承孔(7)在罩部(2)的周向上相互分开,形成于比抵靠面(6)靠基端侧且比通道管(4)的前端靠前端侧的位置,连结构件(5)插入于该一对支承孔(7),连结构件(5)能够以各支承孔(7)为支点地摆动。(5)能够以各支承孔(7)为支点地摆动。(5)能够以各支承孔(7)为支点地摆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帽、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及内窥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用帽、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早期癌症的治疗手段之一,存在将包含癌症的粘膜在粘膜下层剥离的ESD(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手术)。在剥离时使用用于对粘膜下层施加张力的牵引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0003]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牵引器件是安装于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帽式,将把持器件以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通过把持器件的长度方向的前进和后退,把持器件的前端的把持部在内窥镜的前方下降和上升。因而,能够在内窥镜的视场内利用把持器件把持粘膜并将其举起。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99759号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535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专利文献1、2的牵引器件的情况下,把持部的下降位置距内窥镜的前端较远,远离内窥镜的焦点位置。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窥镜用帽,其中,该内窥镜用帽包括:罩部,其呈筒状,安装于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帽部,其连接于该罩部的前端,具有在所述内窥镜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罩部内的状态下供所述内窥镜的前端抵靠的抵靠面,该帽部自该罩部的前端沿该罩部的长度方向突出;通道管,其供长条的器件插入,该通道管的前端部固定于所述罩部的基端部,该通道管与所述罩部的长度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以及连结构件,其呈线状,用于将所述器件连结于所述罩部,该连结构件支承于所述罩部,沿着所述罩部的外周面延伸,所述通道管的前端位于比所述抵靠面靠所述罩部的基端侧的位置,所述罩部具有一对支承孔,该一对支承孔设于在该罩部的周向上相互分开的位置,所述连结构件从该罩部的外侧朝向内侧插入该一对支承孔,所述连结构件能够以各所述支承孔为支点地相对于所述罩部摆动,所述一对支承孔形成于比所述抵靠面靠所述罩部的基端侧且比所述通道管的前端靠所述罩部的前端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帽,其中,所述罩部的内周面具有从前端朝向基端而内径逐渐扩大的锥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帽,其中,所述罩部和所述帽部中的任一者具有一对固定孔,该一对固定孔设于在所述周向上相互分开且与所述一对支承孔不同的位置,所述连结构件的两端部被在所述一对固定孔中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帽,其中,所述一对固定孔设于所述帽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帽,其中,所述一对固定孔设于所述罩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帽,其中,在所述连结构件的两端部形成有具有比所述支承孔的直径大的外径的结头,所述连结构件的两端部被在所述一对支承孔中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帽,其中,所述连结构件是软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高裕也松冈雄哉盐野润二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