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及应用该手术器械的内窥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32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手术器械及应用该手术器械的内窥镜组件,提出将手术器械前部的工作端与杆体进行插入式的连接结构和安装方法,应用插接式的工作端可将较小外径的杆体沿内窥镜器械通道单独地植入,从而不受内窥镜尺寸的限制而方便地植入各种类型与外径大小的手术器械,相应地兼顾微创与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效率与手术成功率。手术器械具有手柄、与手柄连接的杆体、以及与杆体通过榫卯结构相互插入连接的工作端;所述的杆体具有与手柄贯通的中空腔体,在中空腔体内部设置有推杆,在中空腔体的前部设置有环状的内凹定位槽。前部设置有环状的内凹定位槽。前部设置有环状的内凹定位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术器械及应用该手术器械的内窥镜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和组合应用此类手术器械的内窥镜组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内窥镜开展脊柱手术适应症治疗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应用。使用脊柱内窥镜对于开展中央椎管狭窄手术、镜下融合手术等开放式手术均具有明显优势。
[0003]现有治疗脊柱椎间盘融合手术的内窥镜包括有两种,一种是较小尺寸的,其外径一般为7mm左右,主要用于经椎间孔导入,例如其能够适用于硬膜囊腹侧类型的减压手术;另一种是较大尺寸的,其外径一般为10.0mm左右,例如其能够适用于硬膜囊背侧类型的大范围减压手术。上述两种尺寸的脊柱内窥镜各有优缺点,对于尺寸较小的内窥镜,虽然创口较小、患者的术后周期较短,但植入该内窥镜的手术器械受内窥镜器械通道的内径限制,手术器械自身的外径较小,手术器械的治疗性能也就受限,难以完成复杂、高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尺寸较大的内窥镜,虽然可植入更多类型的手术器械,但在治疗安全性与灵活性方面有所不足,如手术器械在导入或引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负担与损伤,仅依靠医生的经验与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去除骨赘、尤其是脊柱椎间盘中的骨质增生极易触碰神经而明显地导致患者术后剧烈疼痛。另外,外径太大内窥镜会造成手术创口较大、患者的术后康复周期较长。目前对于此类大尺寸的脊柱内窥镜,普遍地不推荐使用镜外手术器械。
[0004]因此,现有技术脊柱内窥镜融合手术器械的使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难以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却又增加了医生的学习曲线。
[0005]有借鉴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出一种手术器械及应用该手术器械的内窥镜组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将手术器械前部的工作端与杆体进行插入式的连接结构和安装方法,应用插接式的工作端可将较小外径的杆体沿内窥镜器械通道单独地植入,从而不受内窥镜尺寸的限制而方便地植入各种类型与外径大小的手术器械,相应地兼顾微创与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效率与手术成功率。
[0007]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手术器械具有手柄、与手柄连接的杆体、以及与杆体通过榫卯结构相互插入连接的工作端;所述的杆体具有与手柄贯通的中空腔体,在中空腔体内部设置有推杆,在中空腔体的前部设置有环状的内凹定位槽;所述的推杆,其后端延伸至中空腔体的外部并形成扁平状的按压部,其前端设置为比推杆外径较小的推杆插入部,在推杆插入部上设置一内置有滚珠的滚珠限位槽;所述的工作端,在其杆部的后端设置为比杆部外径较小的工作端插入部,在工作端插入部上设置一弧面限位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凹定位槽的截面为规则的弧面,且该弧面所在圆的半径与滚珠的外径相等;所述滚珠限位槽的内径尺寸略大于滚珠的外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推杆插入部与工作端插入部相互对接后的外径与推杆的外径相等。
[0010]进一步地,在中空腔体的后部形成有腔体台阶,在推杆的后部形成有推杆台阶,在腔体台阶与推杆台阶之间、推杆上套设有弹簧。
[0011]进一步地,在中空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销轴,在推杆上设置有一封闭的第一内凹导槽,第一销轴径向滑动地嵌入第一内凹导槽中。
[0012]进一步地,在中空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销轴,在推杆上设置有一径向延伸的第二内凹导槽,第二销轴插入第二内凹导槽中。
[0013]基于上述手术器械的设计,本申请同时提出一种新型的内窥镜组件,该组件包括脊柱内窥镜、杆体植入至内窥镜器械通道中的手术器械;所述的手术器械包括但不仅限于 45
°
刮勺、90
°
前推刮勺、方凿、9号铰刀、8号铰刀。
[0014]综上所述,本申请所述的手术器械及应用该手术器械的内窥镜组件具有以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0015]1、本申请提出将手术器械植入内窥镜进行组合使用,能够解决因内窥镜尺寸限制而在临床手术时对患者造成的负担和风险,实现兼顾微创与治疗效果,手术效率较高。
[0016]2、所述的工作端采取弹性插入式的连接结构与方法,不仅器械安装简便易行且连接稳定可靠,有效地避免植入内窥镜后发生器械掉落、避免安全事故。
[0017]3、基于本申请,对于不同类型的手术器械,均可单独地将其杆体从前后不同方向植入内窥镜器械通道中,与内窥镜的组合使用方便快捷,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0018]4、基于本申请,对于内窥镜器械通道尺寸无额外要求,有利于减小患者的创口、同时缩短术后恢复周期。
[0019]5、基于所述的手术器械及应用该手术器械的内窥镜组件,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根据病灶组织类型、范围大小和病变程度,灵活地、客观地实施处理,有利于发挥医生自身的特点与技能,手术成功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20]现结合以下附图来进一步地说明本申请的设计方案。
[0021]图1是手术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

1是工作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

2是图2

1中A部旋转后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3

1至图3

4是杆体的剖面结构示意以及推杆与工作端进行插接的过程示意图;
[0025]图4是工作端为偏心铰刀的手术器械植入内窥镜的示意图;
[0026]图5是组合使用的内窥镜组件在脊柱实施手术治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申请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能够由以下描述得出,在所述描述中参照附图详细阐述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本申请所述的内窥镜组件可应用于脊柱手术治疗,内窥镜组件包括手术器械10和脊柱内窥镜20,手术器械10植入脊柱内窥镜20的镜身30的器械通道中以组合使用并完成脊柱椎间盘内部的手术治疗。
[0029]所述的手术器械10包括但不仅限于45
°
刮勺、90
°
前推刮勺、偏心方凿、偏心铰刀,在本实施例中所展示的手术器械是以偏心铰刀为例。显而易见地,基于本申请医生能够根据病灶组织类型、范围大小和病变程度而灵活地选择上述不同的手术器械,但这些手术器械均具有下述插接式的工作端设计方案。
[0030]如图1至图3

4所示,所述手术器械10具有手柄11、与手柄11连接的杆体12、以及与杆体12通过榫卯结构相互插入连接的工作端13。
[0031]其中,所述的杆体12具有与手柄11贯通的中空腔体21,在中空腔体21内部设置有推杆22,在中空腔体21的前部设置有环状的内凹定位槽23;
[0032]所述的推杆22,其后端延伸至中空腔体21的外部并形成扁平状的按压部24,其前端设置为比推杆22外径较小的推杆插入部25,在推杆插入部25上设置一内置有滚珠27 的滚珠限位槽26。
[0033]与上述推杆22的结构设计相对应地,所述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具有手柄、与手柄连接的杆体、以及与杆体通过榫卯结构相互插入连接的工作端;所述的杆体具有与手柄贯通的中空腔体,在中空腔体内部设置有推杆,在中空腔体的前部设置有环状的内凹定位槽;所述的推杆,其后端延伸至中空腔体的外部并形成扁平状的按压部,其前端设置为比推杆外径较小的推杆插入部,在推杆插入部上设置一内置有滚珠的滚珠限位槽;所述的工作端,在其杆部的后端设置为比杆部外径较小的工作端插入部,在工作端插入部上设置一弧面限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定位槽的截面为规则的弧面,且该弧面所在圆的半径与滚珠的外径相等;所述滚珠限位槽的内径尺寸略大于滚珠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插入部与工作端插入部相互对接后的外径与推杆的外径相等。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勤光赵海赵涛
申请(专利权)人:懋煜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