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伟光专利>正文

可充电逆变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25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充电逆变电源,包括逆变器、微控制器、DC/DC转换电路、以及与逆变器电连接的充电器。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充电器包括二个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当然充电器也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它的各部分由同一块微控制器MCU控制,微控制器MCU及充电路的供电电压由同一个DC/DC转换电路提供,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还有电压检测电路、功率检测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具有逆变电源的功能外,还可用于给电池充电,即具有充电功能,可以对NI-MH、NI-CD等可充电电池充电;结构简洁合理,更加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充电逆变电源
技术介绍
传统的逆变电源通常不包括充电电路,本身不具备给电池充电的功能,电池需要充电的时候,必需和外接的充电器相连才能达到充电的目的,并且增加了成本。如申请号98100504,申请日为1998年2月10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含有磁放大器的逆变电源的专利,其由直流电源、逆变器、电压变换装置、AC/CD变换装置及控制装置构成,逆变器接在直流电源与电压变换装置之间,电压变换装置接在逆变器与AC/DC变换装置之间,输电装接在AC/DC变换装置与负载之间;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AC/DC变换装置将电压变换装置输出的高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电装置将AC/DC变换装置输出的直流电传输至负载;其特征是所说电压变换装置由磁放大器及变压器构成,磁放大器接在变压器的初级与逆变器之间;所说控制装置控制逆变电源的输出功率,其与逆变器连接;控制装置产生频率可变的控制信号控制逆变器的开关频率,逆变电源的输出功率受控于逆变器的开关频率,逆变电源的输出功率与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成反比。该专利不包括充电电路,在不外接充电器的情况下不能达到对电池充电的目的,适用范围狭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更安全,更可靠的具有充电功能的逆变电源。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包括逆变器、微控制器、DC/DC转换电路、以及与逆变器电连接的充电器。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它包括二个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当然充电器也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本技术的各部分由同一块微控制器MCU控制,微控制器MCU及充电路的供电电压由同一个DC/DC转换电路提供,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还有电压检测电路、功率检测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传统的逆变电源通常不具备充电的功能,而本实新型则在传统逆变电源的基础上增加了充电电路,使其具有了充电功能,可以对NI-MH、NI-CD等可充电电池充电,使其适用范围更广泛;逆变、充电等各部分由同一块微控制器控制,MCU及充电电路的供电电压均由同一个DC/DC转换电路提供,结构简洁合理,更安全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方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1、微控制器2、驱动电路3、DC/DC升压电路4、电压检测电路5、DC/AC转换电路6、功率检测电路7、输入电压检测电路8、温度检测电路9、DC/DC转换电路10、充电电路111、充电电路212、电池组1电压检测电路13、电池组2电压检测电路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逆变器、微控制器、DC/DC转换电路、以及与逆变器电连接的充电器。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它包括二个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当然充电器也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充电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可以对NI-MH、NI-CD等可充电电池充电。本技术的各部分由同一块微控制器MCU控制,微控制器MCU及充电路的供电电压由同一个DC/DC转换电路提供,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还有电压检测电路、功率检测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图1为本技术工作原理方框示意图,包括微控制器、驱动电路、DC/DC升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DC/AC转换电路、功率检测电路、输入电压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DC/DC转换电路、充电电路1、充电电路2、电池组1电压检测电路、电池组2电压检测电路。微控制器与所述其它电路直接或间接进行电连接。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所示,微控制器U2、晶振CY1、电容C8、C9构成主控制电路,在微控制器内部程序的控制下,由12、13脚输出两路高频PWM信号,经三极管T5、T6反相后,再经T1、T2、T3、T4组成的驱动电路后,控制场效应管Q1,Q2交替导通和截止,这样就在开关变压器TR1次级感应出高频交流电压,再经快速恢复二极管D1-D4桥式整流,电解电容C10滤波后,就得到一个直流高电压,其电压大小约等于输出交流电压的幅值。微控制器U2的10、11脚输出两路低频PWM信号,经T8、T9反相及电平转换后,推动场效应管Q3、Q4、Q5、Q6组成的全桥变换电路交替导通和截止,将直流高电压转换成工频交流电输出。直流高电压经电阻R14、R15分压后,送至微控制器U2的4脚,经U2内部A/D转换后,由控制程序控制两路低频PWM信号的占空比,从而调整交流输出电压的大小。电阻R33、R19、R20、二极管D6、滤波电容C12构成功率检测电路,功率的取样值送至微控制器U2的3脚,由U2内部进行A/D转换,并判断输出功率的大小,当输出功率超过产品最大输出功率时,由U2停止两路PWM信号输出,从而关断交流输出。温度检测电路由电阻R13、热敏电阻RT1、电容C13组成,取样的温度信号送至U2的第6脚,由U2内部进行A/D转换,并判断产品内部温度的大小,当温度过高时,由U2停止两路PWM信号输出,从而关断交流输出。电阻R11、R12、稳压管ZD1、电容C7对输入电压进行采样,并送至U2的7脚,由U2内部进行A/D转换,当输出电压过高或过低时,由U2控制产品停止工作。U1及其外围电路组成DC/DC转换电路,将输入的蓄电池电压转换成5V直流电压,同时给微控制器U2和充电电路供电。充电电路1由R47、LED2、T15、R49、R45、T13、R43组成,可给2节NI-MH或NI-CD电池快速充电。R51、C18组成电池组1电压检测电路,并将检测信号送到U2的8脚,当U2检测到电池可充电时,由19脚输出高电平控制T13导通,从而使T15导通,R47、T15、LED2组成恒流源电路,给电池组1恒流充电,当U2检测到电池已充满时,U2的19脚输出低电平,T13和T15均截止,停止快速充电。5V电压经R49对电池组1进行涓流充电。充电电路2由R48、LED3、T16、R50、R46、T14、R44组成,R52、C19组成电池组2电压检测电路,工作原理同充电电路1。上述充电器也可以由多组充电电路并联构成,每一组充电电路上均接有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由上述可知,本技术除具有逆变电源的功能外,还可用于给电池充电,即具有充电功能。结构简洁合理,更加安全可靠。权利要求1.可充电逆变电源,包括逆变器、微控制器、DC/DC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逆变器电连接的由充电电路构成的充电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为一块,逆变器和由充电电路构成的充电器均由该微控制器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及充电电路的供电电压由同一个DC/DC转换电路提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还有电压检测电路、功率检测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的充电电路上还接有电池电压检测电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是由一组或多组充电电路并联构成,每一组充电电路上均接有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充电逆变电源,包括逆变器、微控制器、DC/DC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逆变器电连接的由充电电路构成的充电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李伟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