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然水源与换热介质热交换的换热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4195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其包括:敞开式隧道结构,其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坡度,坡度驱动自然水源水在其内流动;若干个列管换热单元,其沿敞开式隧道结构的长度方向排布于敞开式隧道结构内,其列管内流动有换热介质;进口端换热介质储箱通过独立输入管道与各列管换热单元分别连接,以向各列管换热单元内输入温度相同的换热介质;其各输入管道上均设有泵;出口端换热介质储箱通过独立的输出管道与各列管换热单元分别连接,换热介质从各列管换热单元内输出到出口端换热介质储箱内;热泵系统与上述两个储箱分别连接;控制装置与各泵分别连接以分别控制各列管换热单元内的换热介质具有不同的流速。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然水源与换热介质热交换的换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地表水换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核心是自然水源与换热介质的热交换。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提取地表水源水体在独立的自然水源与换热介质换热装置内进行热交换的地表水源离体换热系统,通常采用密闭、标准化、小型化的高效换热设备,其常见设备包括:板式列管换热单元、管壳列管换热单元等。当采用板式列管换热单元与管壳列管换热单元时,其通常选用单个或多个列管换热单元,列管换热单元内自然水源水与换热介质逆向流动,在使用多个列管换热单元时,列管换热单元之间也仅仅只是简单的并联,即自然水源水与换热介质全程逆向流动。
[0003]在传统的换热装置中,自然水源水从进口到出口的温度逐步降低,换热介质从进口到出口温度逐步升高,而且两者从进口到出口沿水流运动方向其温度变化梯度随距离基本呈现线性关系,即全流程基本为均衡强度换热,如图3所示。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传统换热装置中的换热介质和自然水源水全流程温度随流动距离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然水源与换热介质热交换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敞开式隧道结构,其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坡度,所述坡度驱动自然水源水在敞开式隧道结构内流动;若干个彼此之间并联连接的列管换热单元,其沿敞开式隧道结构的长度方向排布于敞开式隧道结构内,所述列管换热单元的列管内流动有换热介质;进口端换热介质储箱,其通过独立的输入管道与各列管换热单元分别连接,以向各列管换热单元内输入温度相同的换热介质;其中各输入管道上均设有泵;出口端换热介质储箱,其通过独立的输出管道与各列管换热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换热介质从各列管换热单元内输出到出口端换热介质储箱内;热泵系统,其与所述进口端换热介质储箱和出口端换热介质储箱分别连接;控制装置,其与各泵分别连接以分别控制各列管换热单元内的换热介质具有不同的流通速度,以控制各列管换热单元的外壁上均产生设定厚度范围内的相变结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变频控制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度≤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式隧道结构的长径比≥50,所述长径比为自然水源水流动距离与自然水源水有效截面积折合的等面积圆的直径的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换热单元包括若干个并联和/或串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铭赵宗波于希军赵宏彬李凌飞芦照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欧亚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