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冷机的量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416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仪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制冷机的量热系统,包括制冷机、降温装置和量热装置,降温装置包括安装于制冷机底部中心位置设有锥形降温接触孔的热沉、绝热屏顶部中心位置的锥形体以及提升释放装置;量热装置包括样品池、绝热屏及防护屏,样品池用于盛放被测样品,样品池的顶部中心设有用于接触降温的锥形降温吊坠,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加热和测温部件的陷阱,绝热屏用于跟踪样品池的温度,绝热屏包括上盖、屏体和下盖,防护屏用于提供恒定的温度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性能优异。性能优异。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制冷机的量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仪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制冷机的量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容是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能力的度量,是基础热力学参数。通过热容数据,不仅可计算出材料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在低温热物理研究领域,比热关联物质总体能量性质,为各类能量贡献总和,通过比热可获得德拜温度、电子比热系数、超导体的能隙、磁性及超导体的相转变。因此,通过量热方法测量与研究热容,能够建立材料宏观物理性质改变与内部微观状态变化的能量关联,对从热力学角度揭示与理解功能材料相变行为特征;如晶格畸变、电子能级跃迁、超导现象、磁性转变、铁电性转变、磁卡效应、超流体、量子相变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0003]凝聚态物质热容测定方法主要有差式扫描量热、弛豫量热和绝热量热等,其中绝热量热通过消除样品容器和环境间热交换来实现精确测定,是最准确可靠的手段。低温绝热量热实验一般采用液氮、液氢、液氦等将量热系统降至低温后再开始测试,降温及测试过程需要人工不定时的向量热系统加入液氮、液氢、液氦等冷却介质。因此量热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制冷机的量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机(1)、真空罩(3)、提升释放装置(7)及分别安装于该真空罩(3)内的用于提供恒定温度环境的防护屏、热沉(6)、用于跟踪样品池温度的绝热屏(10)和用于盛放被测样品的样品池(9),其中真空罩(3)安装于制冷机(1)上,所述制冷机(1)的冷头位于真空罩(3)内,并与所述防护屏相连;所述热沉(6)及绝热屏(10)分别位于防护屏内,该热沉(6)的顶部与制冷机(1)的冷头连接,底部设有降温接触孔(609);所述绝热屏(10)的顶部上表面设有与降温接触孔(609)接触降温的锥形体(101),下表面设有锥形帽(111),所述样品池(9)位于绝热屏(10)内,该样品池(9)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锥形帽(111)接触降温的锥形降温吊坠,所述样品池(9)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加热和测温部件的陷阱;所述锥形降温吊坠上连接有提升释放装置(7),通过该提升释放装置(7)实现所述样品池(9)、绝热屏(10)和热沉(6)的接触降温或降温完成后的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制冷机的量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沉(6)包括过渡块(601)、滚动棒(602)及导向管(603),该过渡块(601)的侧面分别开设有滚动棒通孔(604)、吊线通道(605)、温度计腔(607)及加热器腔(608),所述滚动棒通孔(604)与吊线通道(605)相连通,所述过渡块(601)的底部开设有降温接触孔(609),该降温接触孔(609)与所述吊线通道(60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滚动棒(602)的一端设有到位端面(610),且该滚动棒(602)上开设有导向槽(611),所述滚动棒(602)由滚动棒通孔(604)插入,所述到位端面(610)抵接于过渡块(601)的侧面,所述滚动棒(602)的另一端由过渡块(601)穿出后通过螺帽(612)固定;所述导向管(603)的一端设有定位端面(613),该导向管(603)上开设有吊线导向通孔(614),所述导向管(603)插设于吊线通道(605)的另一端,所述定位端面(613)与过渡块(601)的侧面抵接,所述吊线导向通孔(614)与吊线通道(605)相连通;所述温度计腔(7)及加热器腔(8)均为独立腔室,该温度计腔(7)内安装有温度计(15),所述加热器腔(8)内安装有加热器(16),通过所述温度计(15)及加热器(16)实现降温热沉的测温和控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制冷机的量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线通道(605)分为相互连通的水平吊线通道及竖直吊线通道,该水平吊线通道延伸至所述过渡块(601)的侧面,所述竖直吊线通道的下端与所述降温接触孔(609)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制冷机的量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棒通孔(604)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水平吊线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全尹楠罗积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