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395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所述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包括:保温箱;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引流孔;储能箱,所述储能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储能箱上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储能箱,且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储能箱内与所述保温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通过储能机构方便对生产的余热进行吸收和储能,储能后通过换热管能够对保温箱与储能箱之间的换热水源进行换热,换热后通过换热机构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水源,在换热的过程中,水源通过支撑架的限制,需要围绕储能箱流动一周,形成完全换热后才能正常的向外排放和传输,以保障换热的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埋管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能耗的需求不断的提高,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家用电器和其他动力能耗,其中,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至70%。
[0003]设计节能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如何减少一次高品位能的利用是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利用在土壤、太阳能、水、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节能措施,热泵技术是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0004]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在建设时,储能分布于换热部分采用同一空间,在储能后热量散热快,换热系统的保温性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解决了换热系统的保温性能有待提高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包括:
[0008]保温箱;
[0009]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引流孔;
[0010]储能箱,所述储能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储能箱上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储能箱,且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储能箱内与所述保温箱内;
[0011]地埋管,所述地埋管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上,所述地埋管贯穿所述保温箱和所述支撑架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架内;
[0012]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输入管和换热输出管,所述换热输入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地埋管,所述换热输入管与所述保温箱内连通,所述换热输出管的输入端贯穿所述地埋管,所述换热输出管与所述保温箱内连通,所述换热输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输出管的输入端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
[0013]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储能输入管和储能输出管,所述储能输入管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地埋管插入所述储能箱内,所述储能输出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地埋管插入所述储能箱内。
[0014]优选的,所述保温箱埋设于土壤层内,位于底面以下3~5m处。
[0015]优选的,所述保温箱上安装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缠绕于所述保温箱外,所述缓冲管的输出端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土壤层且延伸至地面以上。
[0016]优选的,所述缓冲管上设置有独立的控制阀体,且缓冲管为导热金属管。
[0017]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采用导热铜,直径为15mm。
[0018]优选的,所述地埋管的外表面喷涂有耐腐蚀涂层,涂层厚度为2mm。
[0019]优选的,所述换热输入管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换热输出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所述换热输入管与所述换热输出管通过所述引流孔相互连通。
[0020]优选的,所述储能输入管与所述储能箱内连通,所述储能输出管与所述储能输入管之间预留有1m的高度差。
[0021]优选的,所述储能箱内安装有储能层,所述储能层包括隔离网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被所述隔离网包裹在内部,所述保温层采用石头,石头厚度为30mm。
[0022]优选的,所述隔离网固定安装在所述储能箱内,所述储能输入管贯穿所述储能层且延伸至所述储能层的下方。
[002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通过储能机构方便对生产的余热进行吸收和储能,储能后通过换热管能够对保温箱与储能箱之间的换热水源进行换热,换热后通过换热机构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水源,在换热的过程中,水源通过支撑架的限制,需要围绕储能箱流动一周,形成完全换热后才能正常的向外排放和传输,以保障换热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所示的保温箱内部的三维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的优化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中标号:
[0032]1、土壤层;
[0033]2、保温箱;
[0034]3、支撑架,301、引流孔;
[0035]4、储能箱,41、换热管;
[0036]5、地埋管;
[0037]6、换热机构,61、换热输入管,62、换热输出管;
[0038]7、储能机构,71、储能输入管,72、储能输出管;
[0039]8、缓冲管,81、排气管;
[0040]9、储能层,91、隔离网,911、固定网,912、活动网,92、保温层,93、伸缩件,94、螺旋轴,95、螺旋套管,96、联动杆,97、扰流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2]第一实施例:
[004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第
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保温箱内部的三维图。
[0044]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包括:保温箱2;
[0045]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2内,所述支撑架3上开设有引流孔301;
[0046]储能箱4,所述储能箱4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3内,所述储能箱4上安装有换热管41,所述换热管41贯穿所述储能箱4,且所述换热管41连通所述储能箱4内与所述保温箱2内;
[0047]地埋管5,所述地埋管5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2上,所述地埋管5贯穿所述保温箱2和所述支撑架3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架3内;
[0048]换热机构6,所述换热机构6包括换热输入管61和换热输出管62,所述换热输入管61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地埋管5,所述换热输入管61与所述保温箱2内连通,所述换热输出管62的输入端贯穿所述地埋管5,所述换热输出管62与所述保温箱2内连通,所述换热输入管61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输出管62的输入端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架3的两侧;
[0049]储能机构7,所述储能机构7包括储能输入管71和储能输出管72,所述储能输入管7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地埋管5插入所述储能箱4内,所述储能输出管72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地埋管5插入所述储能箱4内。
[0050]储能箱4内部注入有储能水源;
[0051]所述储能箱与所述保温箱2之间注入有换热水源,为储能和换热提供稳定的支持。
[0052]通过储能机构7方便对生产的余热进行吸收和储能,储能后通过换热管41能够对保温箱2与储能箱4之间的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箱;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引流孔;储能箱,所述储能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储能箱上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储能箱,且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储能箱内与所述保温箱内;地埋管,所述地埋管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上,所述地埋管贯穿所述保温箱和所述支撑架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架内;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输入管和换热输出管,所述换热输入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地埋管,所述换热输入管与所述保温箱内连通,所述换热输出管的输入端贯穿所述地埋管,所述换热输出管与所述保温箱内连通,所述换热输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输出管的输入端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储能输入管和储能输出管,所述储能输入管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地埋管插入所述储能箱内,所述储能输出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地埋管插入所述储能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埋设于土壤层内,位于底面以下3~5m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上安装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缠绕于所述保温箱外,所述缓冲管的输出端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圣权张慧王江春周海峰凌通吴莹付太红汪东林李从成胡亚坤康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