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心电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83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心电仪(100),具有用于接触被检测者的手的负电极(121)以及用于接触被检测者的规定的测量部位的正电极(122),能够将通过负电极(121)和正电极(122)检测出的电信号作为心电波形进行测量,在包含负电极(121)和用于测量的处理电路的主体单元(110)上,设有用于可自由摆动地支撑正电极(122)的弹簧(190a、190b、190c、190d)。由此,能够获得操作性极佳并且能够提高电极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的便携式心电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心电仪,特别涉及一种可携带且易于测量心电波形的便携式心电仪
技术介绍
通常,在心律不齐、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可以利用患者的心电图。用于获得心电图的心电仪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之一是可携带的便携式心电仪,这种便携式心电仪,在发生了需要测量的自觉症状的情况下,由被检测者自己将身体接触至电极,从而能够进行心电波形的测量以及存储。这种便携式心电仪属于事件型(event)心电仪,区别于动态(holter)心电仪,动态心电仪是通过预先在患者身体上安置电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连续地测量并记录心电波形。在这种便携式心电仪中,以往提出了以高精度测量心电波形为目的的方案。例如在特开2005-4621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体式便携式心电仪,该心电仪通过被检测者把持心电仪的主体,将测量电极(正电极)压接在规定的测量部位(胸部)上来测量心电波形。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为了提高正电极的接触面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围绕正电极所处的电极区域设有平坦的非电极区域。由此,即使在把持心电仪的手或测量部位略有移动的情况下,接触部位的变化移动也只会发生在非电极区域中,而基本不会在电极区域内发生。另外,在特开2005-18575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心电仪,该便携式心电仪,将通过连接电缆从主体单元引出的测量电极,贴附在测量部位上来进行测量。由此,被检测者不必将主体单元压接在测量部位上,即可将测量电极固定在测量部位上,从而确保电极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46215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05-1857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具有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结构的一体式便携式心电仪中,被检测者向测量部位按压心电仪主体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与测量部位表面上的法线方向一致。因此,在测量中,如果因发生把持心电仪的手或手腕下垂而对于心电仪的测量部位的按压方向显著偏离测量部位表面上的法线方向等情况,则无法仅通过突起部的摩擦,充分确保正电极的接触面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连接电缆插入主体单元的塞孔中,从而能够进行测量。因此,在因发生自觉症状而需要立即进行测量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将连接电缆插入塞孔中,可能导致被检测者感觉操作不便。另外,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种一体式便携式心电仪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被检测者的体型(肥胖型或偏瘦型)以及身体柔韧性等而导致无法使测量电极与测量部位的表面平行地进行压接的可能。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并且提高电极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并且不论心电仪主体接近测量部位的方向如何,都能够使电极与测量部位良好地接触。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心电仪具有:第一电极,其用于与被检测者的手接触;第二电极,其用于与被验者的规定的测量部位接触;测量部,其用于将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检测出的电信号作为心电波形进行测量;第一壳体,其包含第一电极和测量部;摆动支撑机构,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支撑着第二电极并且使该第二电极能够自由摆动。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优选,第一壳体具有:设有第一电极的电极形成面;位于与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一表面,并且优选,第二电极具有:与测量部位接触的接触面;位于与接触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在该情况下,优选,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连接在一-->起。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优选,该便携式心电仪还具备:设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壳体。在该情况下,优选,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连接在一起。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第一壳体具有:设有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形成面;位于与第一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一表面,优选,第二壳体具有:设有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形成面;位于与第二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另外,优选,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连接。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优选,该便携式心电仪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用于检测第二电极是否通过被检测者被压接在测量部位上。在该情况下,优选,检测部包含:按钮,该按钮设置在第一表面上,在非使用状态下向第二表面一侧突出;按压检测部,其用于检测按钮是否被按压,优选,按压检测部,在检测到按钮被按压的情况下,指示测量部开始测量。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优选,摆动支撑机构包含:弹性体、内装有流体的流体袋或者万向接头中的任意一种。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并且提高电极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并且无论心电仪主体接近测量部位的方向如何,都能够使电极与测量部位良好地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仰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右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左视图。-->图7是表示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来测量心电波形时,被检测者可以采用的测量姿势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来测量心电波形时,被检测者可以采用的测量姿势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硬件构成的框图。图10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CPU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一例测量结果的画面显示的图。图12是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一例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心电波形的测量结果的显示画面的图。图13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弹簧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的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一例的图。图15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按下了测量按钮的状态的图。图16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一例的图。图17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按下了测量按钮的状态的图。图18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局部的图。图19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万向接头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的状态的图。图20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局部的图。图2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流体袋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的状态的图。图2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局部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局部的正视图。图24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中,弹簧可自由摆动地支撑正电极的状态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100A、100B、100C、100D、100E便携式心电仪,110、110A、110B、110C、110D、110E主体单元,111正面,112背面、113上面、114下面、115右侧面,116左侧面,117电极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电极,其用于与被验者的手接触; 第二电极,其用于与上述被验者的规定的测量部位接触; 测量部,其用于将通过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检测出的电信号作为心电波形进行测量; 第一壳体,其包含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测量部; 摆动支撑机构,其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并且支撑着上述第二电极并使该第二电极能够自由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2-10 034162/20061.一种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电极,其用于与被验者的手接触;第二电极,其用于与上述被验者的规定的测量部位接触;测量部,其用于将通过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检测出的电信号作为心电波形进行测量;第一壳体,其包含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测量部;摆动支撑机构,其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并且支撑着上述第二电极并使该第二电极能够自由摆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壳体具有:设有上述第一电极的电极形成面;位于与上述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一表面,上述第二电极具有:与上述测量部位接触的接触面;位于与上述接触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上述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连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用于检测上述第二电极是否被按压抵接在上述测量部位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部包括:按钮,其设置在上述第一表面上,在非使用状态下向上述第二面一侧突出;按压检测部,其用于检测上述按钮是否被按压,上述检测部,在检测到上述按钮被按压的情况下,指示开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迫田勇策山本则仁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