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79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包括手环和指套,所述手环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内侧表面上嵌有光学心率传感器,指套的内壁之间设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上方在指套内开设有调节腔,调节腔内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内壁之间通过旋转马达转动安装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的下方还啮合设置有调节杆,固定座的一侧在调节腔的顶壁上嵌有固定管,固定管中转动设置有调节柄,调节柄的底端上还连接有压球,调节杆的一端为尖状,另一端为球状。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够清晰地显示各项监测的数据,又能在患者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掌握异常情况的信息。况的信息。况的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为了患者更好的术后恢复检测以及自我监视,现设计一款便于穿戴的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来供患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包括手环和指套,所述手环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内侧表面上嵌有光学心率传感器,指套的内壁之间设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上方在指套内开设有调节腔,调节腔内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内壁之间通过旋转马达转动安装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的下方还啮合设置有调节杆,固定座的一侧在调节腔的顶壁上嵌有固定管,固定管中转动设置有调节柄,调节柄的底端上还连接有压球,调节杆的一端为尖状,另一端为球状,且调节杆尖状的一端活动在调节柄的外壁上,并且靠近调节杆的尖端处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活动连接有联动柄,联动柄活动在调节柄内,并且联动柄的内壁之间通过滑栓滑动设有限位柄,限位柄位于联动柄外部的一端为平端且与调节柄的外壁通过胶粘固定,并且限位柄一侧在调节腔的内壁上还嵌有限位块。
[0005]优选的,所述手环上滑动设有卡套,卡套的一侧设置有与手环连为一体的穿条,卡套与穿条适配。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调节腔的顶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固定座上开设有调节杆相适配的导孔。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驱动齿轮相适配的齿槽,与驱动齿轮相连接的旋转马达嵌在固定座的内壁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在调节杆上还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座的侧壁通过焊接固定,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的侧壁相互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管为凹槽型结构,且在其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嵌有转轴,调节柄的
一端与转轴相焊接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联动柄的一端为“U”型结构且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轴连接设置,联动柄的另一端内开设有与限位柄适配的活动槽。
[0011]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导槽,滑栓固定外嵌在限位柄上,且滑栓滑动在导槽的内壁之间,并且滑栓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焊接在导槽的内壁上。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柄的外壁表面上开设有弧槽,弧槽与调节杆的尖端适配。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手环和指套进行配套使用,手环穿戴在患者手腕处可以清晰地显示各项监测的数据,指套穿戴在患者的手指上,当监测的数据出现异常时,调节杆在驱动齿轮的驱动下,向远离调节柄的一侧活动,而当调节杆活动的同时,其会同步带动联动柄和限位柄活动拉伸,从而使得在二者的作用下,调节柄也随之开始做圆周运动,进而使得调节柄底部的压球能够在随之做圆周运动的时候对下方的海绵垫进行下压,从而对患者的手指施压,使患者能够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感受到手指的压迫感,从而更有助于病症的监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手环;11、显示屏;12、光学心率传感器;2、指套;21、海绵垫;22、限位块;3、固定座;31、驱动齿轮;4、调节柄;41、固定管;42、压球;43、弧槽;5、调节杆;51、固定板;6、联动柄;61、导槽;62、限位柄;63、滑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参照图1

3,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包括手环1和指套2,手环1上设置有显示屏11,显示屏11的内侧表面上嵌有光学心率传感器12,光学心率传感器12的中间位置还嵌有光发射器,用于发射监测的光波,指套2的内壁之间设有海绵垫21,海绵垫21的设置对手指有保护作用,手环1上滑动设有卡套,卡套的一侧设置有与手环1连为一体的穿条,卡套与穿条适配,指套2的宽端为环形结构,窄端为弧盖型结构,指套2与手环1之间通过电信号传输连接,指套2上还设有外露的按钮开关,按下后,可与手环1进行对接,对接成功后,闪烁绿灯,长按3

5秒可重置;海绵垫21的上方在指套2内开设有调节腔,调节腔内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与调节腔的顶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固定座3上开设有调节杆5相适配的导孔,调节杆5的下表面与导孔的底壁接触,固定座3的内壁之间通过旋转马达转动安装有驱动齿轮31,且驱动齿轮31的下方还啮合设置有调节杆5,调节杆5的设置是为了对调节柄4进行调节,调节杆5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驱动齿轮31相适配的齿槽,与驱动齿轮31相连接的旋转马达嵌在固定座3的内壁之间,固定座3的一侧在调节腔的顶壁上嵌有固定管41,固定管41中转动
设置有调节柄4,调节柄4的设置在于带动压球42活动调节,固定管41为凹槽型结构,且在其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嵌有转轴,调节柄4的一端与转轴相焊接固定,调节柄4的底端上还连接有压球42,压球42起警示作用,调节杆5的一端为尖状,另一端为球状,且调节杆5尖状的一端活动在调节柄4的外壁上,调节柄4的外壁表面上开设有弧槽43,弧槽43对调节杆5有辅助导向的作用,可以在调节杆5向远离调节柄4的一侧活动时,助推调节杆5移动,弧槽43与调节杆5的尖端适配,并且靠近调节杆5的尖端处设置有固定板51,固定板51的设置作用在于连接联动柄6和调节杆5,使其相互间配合,固定板51上活动连接有联动柄6,联动柄6活动在调节柄4内,并且联动柄6的内壁之间通过滑栓63滑动设有限位柄62,滑栓63对限位柄62的活动方向有导向作用,限位柄62位于联动柄6外部的一端为平端且与调节柄4的外壁通过胶粘固定,并且限位柄62一侧在调节腔的内壁上还嵌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的斜面与限位柄62的平端相适配。
[0018]进一步的,固定板51的一侧在调节杆5上还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座3的侧壁通过焊接固定,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51的侧壁相互接触。
[0019]进一步的,联动柄6的一端为“U”型结构且与固定板51之间通过轴连接设置,联动柄6的另一端内开设有与限位柄62适配的活动槽,活动槽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包括手环(1)和指套(2),所述手环(1)上设置有显示屏(11),显示屏(11)的内侧表面上嵌有光学心率传感器(12),指套(2)的内壁之间设有海绵垫(21);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21)的上方在指套(2)内开设有调节腔,调节腔内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的内壁之间通过旋转马达转动安装有驱动齿轮(31),且驱动齿轮(31)的下方还啮合设置有调节杆(5),固定座(3)的一侧在调节腔的顶壁上嵌有固定管(41),固定管(41)中转动设置有调节柄(4),调节柄(4)的底端上还连接有压球(42),调节杆(5)的一端为尖状,另一端为球状,且调节杆(5)尖状的一端活动在调节柄(4)的外壁上,并且靠近调节杆(5)的尖端处设置有固定板(51),固定板(51)上活动连接有联动柄(6),联动柄(6)活动在调节柄(4)内,并且联动柄(6)的内壁之间通过滑栓(63)滑动设有限位柄(62),限位柄(62)位于联动柄(6)外部的一端为平端且与调节柄(4)的外壁通过胶粘固定,并且限位柄(62)一侧在调节腔的内壁上还嵌有限位块(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1)上滑动设有卡套,卡套的一侧设置有与手环(1)连为一体的穿条,卡套与穿条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穿戴式心律失常监视和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与调节腔的顶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固定座(3)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