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装置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60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2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包含正极、负极、隔离膜及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包含腈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离子,并满足:5≤A/B≤30000,其中以电解液的摩尔量计,所述电解液中的氰基的摩尔百分比为A%,以电解液的重量计,电解液中的过渡金属离子的重量百分比为B%。所述电化学装置通过确定电解液中氰基与过渡金属离子满足一定的关系来减少正极活性物质的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并稳定正极活性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畸变,从而改善电化学装置的高温循环性能及浮充性能。充性能。充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化学装置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0001]分案申请的相关信息
[0002]本申请是专利技术名称为“电化学装置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申请号为202010230895.3、申请日为2020年3月27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3]本申请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电化学装置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4]电化学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高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循环稳定、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无人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锂离子电池应用的拓展,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的能量密度、长的循环寿命以及优异的储存特性。电解液与正负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这些性能,特别是为改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将工作电压提升至4.4V时,电解液及正极活性物质界面的不稳定性加剧,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气胀严重,循环性能及充放电性能降低,严重制约了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发挥。为改善锂离子电池的特性,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通常单一优化电解液或改善正极活性物质,而缺少对整个锂离子电池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含正极、负极、隔离膜及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包含式IV化合物、腈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离子,并满足:5≤A/B≤30000,其中,以所述电解液的总摩尔量计,所述电解液中氰基的摩尔百分比为A%,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计,所述电解液中的所述过渡金属离子的重量百分比为B%,其中所述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中含有铝元素,其中以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计,所述铝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C%,所述C的数值范围为:0.001<C<1,并且所述A与所述C满足如下关系:0.01≤A/C≤170,其中所述式IV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
41
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
12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至C
12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至C
12
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至C
12
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
22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至C
22
杂芳基,其中经取代时,取代基选自卤素、氰基或羧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计,所述式IV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001%至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过渡金属离子包括铁离子、钴离子、镍离子、锰离子或铜离子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腈化合物包含式I化合物、式II化合物或式III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式III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
10
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
10
亚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至C
10
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
12
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
10
亚环烷基,其中经取代时,取代基选自卤素、氰基或羧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
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辉栗文强熊亚丽郑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