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32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涉及门禁闸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闸机主体,所述闸机主体入口端装配有红外感应开关,所述闸机主体内壁两侧装配有前闸门,所述闸机主体内壁底端装配有踩踏板,所述踩踏板底端装配有弹性预紧件,所述踩踏板底端位于弹性预紧件两侧装配有输液组件,所述闸机主体顶端装配有与输液组件连通的消毒架,所述踩踏板两侧位于闸机主体内部装配有传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闸机主体、踩踏板、前闸门、消毒架、输液组件、传动组件,有效控制通过闸机的人间距,且对通过的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且在结构上对传统的门禁闸机进行优化改进,使得其更加节能环保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节能环保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节能环保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门禁闸机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人脸识别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门禁闸机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0003]由于近年来疫情均较为严重,而市场上例如医院、学校等较为敏感的地方设置的门禁闸机无法有效的对通过闸机的人间距进行控制,且无法对通过闸机的人员进行消毒,无法对消毒后的场所进行防疫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门禁闸机无法有效控制通过人员的人间距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利用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包括闸机主体,所述闸机主体入口端装配有红外感应开关,所述闸机主体内壁两侧装配有前闸门,所述闸机主体内壁底端装配有踩踏板,所述踩踏板底端装配有弹性预紧件,所述踩踏板底端位于弹性预紧件两侧装配有输液组件,所述闸机主体顶端装配有与输液组件连通的消毒架,所述踩踏板两侧位于闸机主体内部装配有传动组件,所述闸机主体顶端位于消毒架远离红外感应开关的一侧装配有人脸识别器;
[0007]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与踩踏板相接触的升降卡条,所述升降卡条外壁连接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内部装配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外壁位于传动组件的一端装配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外壁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部装配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外壁位于第二锥齿轮上方装配有后闸门。
[0008]优选地,所述红外感应开关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信连接,所述前闸门与转动电机通过转轴与联轴器转动连接,所述单片机与转动电机通过导线电信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消毒架内部设置有与输液组件连通的导流管,所述消毒架顶端开设有消毒腔,所述消毒腔内部装满消毒水,所述消毒腔底端装配有雾化喷头。
[0010]优选地,所述闸机主体内壁底端开设有可供踩踏板移动的收纳槽,所述弹性预紧件顶端与踩踏板内壁连接,所述弹性预紧件底端被装配于收纳槽底端。
[0011]优选地,所述升降卡条与齿轮盘通过卡齿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通过轴承在闸机主体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通过卡齿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杆
底端通过轴承在闸机主体内部转动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后闸门包括有转动管与门板,所述转动管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转动杆外壁设置有与螺纹槽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转动管与门板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输液组件包括有与踩踏板底端固定连接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外壁装配有活塞箱,所述升降块的外壁与活塞箱的内壁相匹配,所述升降块底端外壁与活塞箱相接触位置处为橡胶材质,所述活塞箱的输入端装配有进液管,所述活塞箱的输出端装配有与导流管连通的排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外接水箱相连接,所述外接水箱内部装盛有消毒水。
[0014]优选地,所述踩踏板底端装配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液压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压推杆的控制开关通过人脸识别器进行控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闸机主体、踩踏板、前闸门、消毒架、输液组件、传动组件,有效控制通过闸机的人间距,且对通过的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且在结构上对传统的门禁闸机进行优化改进,使得其更加节能环保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消毒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踩踏板与传动组件之间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踩踏板与输液组件之间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块与踩踏板之间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00、闸机主体;200、红外感应开关;300、前闸门;400、踩踏板;500、弹性预紧件;600、输液组件;700、消毒架;800、传动组件;900、人脸识别器;
[0026]610、升降块;620、活塞箱;630、排液管;640、进液管;
[0027]810、升降卡条;820、齿轮盘;830、第一转动杆;840、第一锥齿轮;850、第二锥齿轮;860、第二转动杆;870、后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0]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3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2]此外,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包括闸机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主体(100)入口端装配有红外感应开关(200),所述闸机主体(100)内壁两侧装配有前闸门(300),所述闸机主体(100)内壁底端装配有踩踏板(400),所述踩踏板(400)底端装配有弹性预紧件(500),所述踩踏板(400)底端位于弹性预紧件(500)两侧装配有输液组件(600),所述闸机主体(100)顶端装配有与输液组件(600)连通的消毒架(700),所述踩踏板(400)两侧位于闸机主体(100)内部装配有传动组件(800),所述闸机主体(100)顶端位于消毒架(700)远离红外感应开关(200)的一侧装配有人脸识别器(900);所述传动组件(800)包括有与踩踏板(400)相接触的升降卡条(810),所述升降卡条(810)外壁连接有齿轮盘(820),所述齿轮盘(820)内部装配有第一转动杆(830),所述第一转动杆(830)外壁位于传动组件(800)的一端装配有第一锥齿轮(840),所述第一锥齿轮(840)外壁连接有第二锥齿轮(850),所述第二锥齿轮(850)的内部装配有第二转动杆(860),所述第二转动杆(860)外壁位于第二锥齿轮(850)上方装配有后闸门(8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开关(200)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信连接,所述前闸门(300)与转动电机通过转轴与联轴器转动连接,所述单片机与转动电机通过导线电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架(700)内部设置有与输液组件(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秋艳都鸿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秋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