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13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包括:机架、破碎箱、第一进料口、第一出料口、破碎机构;第一传送带,设置在破碎箱的左侧,一端靠近第一进料口;混料箱,设置在机架上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左侧壁上部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口,下部开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传送带,设置在破碎箱与混料箱之间,一端位于第一出料口下部,另一端靠近第二进料口;给料机构,设置在混料箱上部,用于对混料箱中加入乳酸菌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给料机构的设置,可以使破碎后的全株玉米与乳酸菌粉进行混合,提高物料中的乳酸菌含量,从而使青贮发酵过程可以迅速的形成优势菌群,提高了青贮质量。贮质量。贮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设备
,涉及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社会,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对于肉类、奶制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国内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青贮饲料作为牲畜优良饲料,需求量越来越大,青贮饲料已经成为国内畜牧业发展关键的一环,其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0003]青贮饲料就是乳酸菌发酵饲料,自然青贮就是利用自然界植物上存在的乳酸菌进行发酵,由于自然界植物上的乳酸菌含量少,仅占细菌总数的0.01—1%。所以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很难迅速的形成优势菌群,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pH值。
[0004]目前,现有的青贮装置仅对全株玉米进行破碎之后进行青贮,缺乏人工添加乳酸菌环节,这就导致了后期乳酸菌不能迅速的形成优势菌群,降低了青贮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以解决现有青贮装置缺少人工添加乳酸菌环节,导致后期乳酸菌不能迅速的形成优势菌群,降低青贮质量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包括:
[0008]机架;
[0009]破碎箱,设置在机架上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左侧壁上部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料口,下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内部设置有破碎机构;
[0010]第一传送带,设置在破碎箱的左侧,一端靠近第一进料口;
[0011]混料箱,设置在机架上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左侧壁上部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口,下部开设有第二出料口;
[0012]第二传送带,设置在破碎箱与混料箱之间,一端位于第一出料口下部,另一端靠近第二进料口;
[0013]给料机构,设置在混料箱上部,用于对混料箱中加入乳酸菌粉。
[0014]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5]其中破碎机构包括多对破碎辊,多对破碎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破碎箱内。
[0016]其中给料机构包括给料箱,给料箱设置在混料箱的上部,给料箱通过第一下料管与混料箱相连通,混料箱内设置有混料机构。
[0017]其中混料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设置在混料箱的底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混料箱的底部后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的杆身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
[0018]其中第一下料管位于混料箱的管口处设置有挡片,混料箱的顶壁上设置有电动推
杆,电动推杆的自由端连接在挡片的侧面。
[0019]其中破碎箱与第一传送带之间设置有一对挤压辊,挤压辊位于第一出料口处。
[0020]其中混料箱的下部设置有集料箱,集料箱与混料箱之间设置有第二下料管,第二下料管的上端连接在第二出料口,第二下料管的下端连接在集料箱上。
[0021]本技术的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给料机构的设置,可以使破碎后的全株玉米与乳酸菌粉进行混合,提高物料中的乳酸菌含量,从而使青贮发酵过程可以迅速的形成优势菌群,提高了青贮质量,同时,通过搅拌机构的设置,使破碎后的全株玉米与乳酸菌粉混合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青贮质量,此外,通过挤压辊与多级破碎辊的设置,使全株玉米的破碎更加彻底,为后续混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机架;2、破碎箱;3、给料箱;4、第一下料管;5、混料箱;6、第一进料口;7、第一出料口;8、第二进料口;9、第二出料口;10、第一传送带;11、第二传送带;12、破碎辊;13、电机;14、搅拌杆;15、搅拌叶;16、第二下料管;17、电动推杆;18、挡片;19、集料箱;20、挤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1上部靠近左侧的位置设置有破碎箱2,破碎箱2的左侧壁上部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料口6,破碎箱2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7,破碎箱2的内部设置有破碎机构,用于将全株玉米进行破碎,破碎箱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传送带10,第一传送带10的一端靠近第一进料口6,第一传送带10的另一端位于地面处,用于将全株玉米通过第一进料口6输送到破碎箱2内,机架1上部靠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混料箱5,混料箱5的左侧壁上部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口8,破碎箱2与混料箱5之间设置有第二传送带11,第二传送带11的一端位于第一出料口7下部,第二传送带11的另一端靠近第二进料口8,用于将破碎后的全株玉米输送到混料箱5内,混料箱5上部上部设置有给料机构,给料机构用于对混料箱5中加入乳酸菌粉并将其与破碎后的全株玉米进行混合。
[0027]破碎机构包括2对破碎辊12,2对破碎辊1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破碎箱2内,对全株玉米进行2级破碎,使破碎更加彻底。
[0028]给料机构包括给料箱3,给料箱3设置在混料箱5的上部,给料箱3通过第一下料管4与混料箱5相连通,给料箱3内部用于储存乳酸菌粉,通过第一下料管4可以将乳酸菌粉加入混料箱5内与破碎后的全株玉米进行混合,混料箱5内设置有混料机构,用于将破碎后的全株玉米与乳酸菌粉混合均匀。
[0029]混料机构包括电机13,电机13设置在混料箱5的底部,电机13的输出端穿过混料箱5的底部后连接有搅拌杆14,搅拌杆14的杆身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15,通过电机13带动搅拌杆14转动,搅拌杆14带动多个搅拌叶15转动,使破碎后的全株玉米与乳酸菌粉混合均匀。
[0030]第一下料管4位于混料箱5的管口处设置有挡片18,挡片18仅贴在第一下料管4的
管口,混料箱5的顶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17,所述电动推杆17的自由端连接在挡片18的侧面,通过电动推杆17的伸缩控制挡片18的位移,从而调节第一下料管4下端开口的大小,从而调节乳酸菌粉的下料量。
[0031]破碎箱2与第一传送带10之间设置有一对挤压辊20,挤压辊20位于第一出料口7处,用于将第一传送带10输送的全株玉米进行初步挤压使其压扁,便于后续破碎。
[0032]混料箱5的下部设置有集料箱19,所述集料箱19与混料箱5之间设置有第二下料管16,第二下料管16的上端连接在第二出料口9,所述第二下料管16的下端连接在集料箱19上,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收集,便于后期青贮制作。
[0033]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传送带10将位于地面的全株玉米输送到挤压辊20处进行初步挤压并将其压扁,然后通过第一进料口6进入破碎箱2中,通过两对破碎辊12将其彻底破碎后从第一出料口7掉落到第二传送带11上,然后通过第二传送带11输送到混料箱5中,通过电动推杆17调节第一下料管4下端的开口大小,满足混合配比要求,同时启动电机13,电机13带动搅拌杆14转动,搅拌杆14带动多个搅拌叶15转动,使破碎后的全株玉米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破碎箱(2),设置在机架(1)上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左侧壁上部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料口(6),下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7),内部设置有破碎机构;第一传送带(10),设置在破碎箱(2)的左侧,一端靠近第一进料口(6);混料箱(5),设置在机架(1)上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左侧壁上部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口(8),下部开设有第二出料口(9);第二传送带(11),设置在破碎箱(2)与混料箱(5)之间,一端位于第一出料口(7)下部,另一端靠近第二进料口(8);给料机构,设置在混料箱(5)上部,用于对混料箱(5)中加入乳酸菌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构包括多对破碎辊(12),多对所述破碎辊(1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破碎箱(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架式全株玉米青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机构包括给料箱(3),所述给料箱(3)设置在混料箱(5)的上部,所述给料箱(3)通过第一下料管(4)与混料箱(5)相连通,所述混料箱(5)内设置有混料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正茂高新国许巧段莹杨瑞晗王梦扬许海涛董帅厅梁宝萍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驻马店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