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云龙专利>正文

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76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0
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属于锅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率不高,烟气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锅炉本体、烟气循环机构和排烟管道,所述的锅炉本体的排烟口与排烟管道的进气口连接,排烟管道的出气口与烟气循环机构的进气口连接,烟气循环机构内的烟气通过烟气出口排出;所述的烟气循环机构包括外层壳体、内层壳体、多根换热水管和分隔板,所述的外层壳体套在内层壳体外并形成空腔,所述的多根换热水管成阵列的形式排列,换热水管的两端分别插装在内层壳体上并与空腔相通,所述的分隔板设置在内层壳体内,并将内层壳体分隔成多个循环烟道,所述的多个循环烟道逐一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供热。主要用于供热。主要用于供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中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或者有机热载体,因此,锅炉的使用较为广泛。而对于锅炉的余热回收是锅炉运行过程中的一部分,能够对锅炉中的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但是,现有的余热回收结构较为单一,不方便回收排烟管的余热和不方便清理烟气过滤物,余热没有充分得到利用,余热回收的利用率不是很高,锅炉中的烟气排出锅炉外,烟气中的粉尘给环境带来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率不高,烟气污染环境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烟气循环机构,所述的锅炉本体的排烟口与烟气循环机构的进气口连接,烟气循环机构内的烟气通过烟气排出口排出;所述的烟气循环机构包括外层壳体、内层壳体、多根换热水管和分隔板,所述的外层壳体套在内层壳体外并形成空腔,所述的多根换热水管成阵列的形式排列,换热水管的两端分别插装在内层壳体上并与空腔相通,所述的分隔板设置在内层壳体内,并将内层壳体分隔成多个循环烟道,所述的多个循环烟道逐一相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锅炉本体包括炉外层和炉内层,所述的炉外层套在炉内层外并形成第二空腔,锅炉本体靠近烟气循环机构的一侧侧壁上开有一个排烟口,所述的排烟口的中间位置铰接一个烟道挡板,并将排烟口分成上下两个烟道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多个循环烟道分别为主烟道、次烟道一、次烟道二、次烟道三和次烟道四,所述的锅炉本体的排烟口与主烟道的进烟口连接,主烟道的排烟口与次烟道一的进烟口相通,次烟道一的排烟口与次烟道二的进烟口相通,次烟道二的排烟口与次烟道三的进烟口相通,次烟道三的排烟口与次烟道四的进烟口相通,次烟道四的顶端设置有烟气排出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主烟道的进烟口处于主烟道的下方,主烟道的排烟口处于主烟道的上方;所述的次烟道一的进烟口处于次烟道一的上方,次烟道一的排烟口处于次烟道一的下方;所述的次烟道二的进烟口处于次烟道二的下方,次烟道二的排烟口处于次烟道二的上方;所述的次烟道三的进烟口处于次烟道三的上方,次烟道三的排烟口处于次烟道三的下方;所述的次烟道四的进烟口处于次烟道四的下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次烟道一、次烟道二、次烟道三和次烟道四围绕主烟道布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烟气循环机构的外层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小型储水箱,所述的
小型储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连接到次烟道一的注水孔处,所述的输水管上设置有滴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次烟道四顶端的烟气出口处设置有消烟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主烟道、次烟道一、次烟道二、次烟道三和次烟道四所对应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除尘检查口,且每个除尘检查口上设置有一个可翻转的盖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锅炉本体内纵向设置有两层炉箅子,下层炉箅子的两端与锅炉本体的内壁轴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锅炉本体两侧侧壁的上端分别开有多个第一安装孔,锅炉本体两侧侧壁的下端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的锅炉本体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活动支架,锅炉本体的前端还插装有一根推拉杆;每个活动支架包括支撑架、弯折杆和连动杆,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多根插杆和横向固定杆,所述的多根插杆的一端垂直插装在横向固定杆上,多根插杆的另一端插装在锅炉本体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的弯折杆的一端与横向固定杆的中间位置铰连接,弯折杆的另一端与连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连动杆的另一端穿过锅炉本体侧壁上的第二安装孔伸进锅炉本体内,所述的弯折杆中间弯折部分设置有铰接部,弯折杆通过中间的铰接部铰接在锅炉本体的侧壁上;两个活动支架上的连动杆伸入锅炉本体内的端部通过铰接件铰接在推拉杆相对的两侧。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的排烟管道分隔成多个循环烟道,并围绕在主烟道外围,在有限的面积内,增加了烟道的长度,循环烟道内的余热将大部分的热量传递给了换热水管,进而增加了余热的循环利用效率;
[0017]2、本技术中在次烟道一内采用点滴式注入法注入微量的水,遇热产生蒸汽成雾,次烟道一内的温度最高,利于水的雾化,由于锅炉排出的烟气中带火,与烟火融到一起,能起到雾化作用,通过雾化能助燃,能消烟,减少烟排放量,可以将烟气中的微小颗粒充分燃烧,产生更多的热量,再将热量传递给换热水管;
[0018]3、本技术相比传统的锅炉更加环保节能,由于次烟道内注入微量的水,水在高温下会雾化,可以起到助燃的作用,水蒸气伴随着火与烟混合在一起,通过多次回旋燃烧,烟能自然烧掉一部分,可以进行消烟,同时也可以减少烟的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更加环保;
[0019]4、本技术中的多循环烟道可用于小型、中型和大型的水暖炉、热风炉,也可适用于民用和集中供热用,同时也适用于立式锅炉或者卧式锅炉,回旋燃烧的次数或者烟道的数量可根据锅炉房的大小和供热面积进行选择设计,民用小型锅炉所设计的回转燃烧次数一般都在三或五次左右即可,如果条件需要循环回旋次数可以达到七次、九次、十一次不等;
[0020]5、锅炉集中回旋循环供热速度快,民用小型锅炉一般在20分钟左右就可以达到供暖温度45
°‑
50
°
,循环水泵就可以达到设定温度气动,热量在炉内,停留时间长,燃烧散煤、型煤或秸秆块一个采暖期只需要点火一次,节省燃料50%左右;
[0021]6、当下层炉箅子上的下层型煤或者秸秆块烧尽后,通过本技术中的支撑架将上层型煤与下层型煤进行分离,支撑架支撑住上层的型煤或者秸秆块,翻转下层的炉箅子,下层燃尽的型煤落到炉膛底部,活动支架上的支撑架向外移动,上层未燃尽的型煤或者秸
秆块向下落,直至落到下层炉箅子上;
[0022]7、在烟气排出口处设置消烟器进行消烟环保。
附图说明
[0023]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6]图3为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7]图4为图1的俯视图;
[0028]图5为图3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9]图6为图3中D

D处的剖视图;
[0030]图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1)和烟气循环机构(2),所述的锅炉本体(1)的排烟口与烟气循环机构(2)的进气口连接,烟气循环机构(2)内的烟气通过烟气排出口(3)排出;所述的烟气循环机构(2)包括外层壳体(2

1)、内层壳体(2

2)、多根换热水管(2

3)和分隔板(2

16),所述的外层壳体(2

1)套在内层壳体(2

2)外并形成空腔(2

15),所述的多根换热水管(2

3)成阵列的形式排列,换热水管(2

3)的两端分别插装在内层壳体(2

2)上并与空腔(2

15)相通,所述的分隔板(2

16)设置在内层壳体(2

2)内,并将内层壳体(2

2)分隔成多个循环烟道,所述的多个循环烟道逐一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本体(1)包括炉外层(1

2)和炉内层(1

3),所述的炉外层(1

2)套在炉内层(1

3)外并形成第二空腔(1

4),锅炉本体靠近烟气循环机构(2)的一侧侧壁上开有一个排烟口,所述的排烟口的中间位置铰接一个烟道挡板(1

5),并将排烟口分成上下两个烟道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循环烟道分别为主烟道(2

10)、次烟道一(2

8)、次烟道二(2

6)、次烟道三(2

7)和次烟道四(2

9),所述的锅炉本体(1)的排烟口与主烟道(2

10)的进烟口连接,主烟道(2

10)的排烟口与次烟道一(2

8)的进烟口相通,次烟道一(2

8)的排烟口与次烟道二(2

6)的进烟口相通,次烟道二(2

6)的排烟口与次烟道三(2

7)的进烟口相通,次烟道三(2

7)的排烟口与次烟道四(2

9)的进烟口相通,次烟道四(2

9)的顶端设置有烟气排出口(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热节能环保水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烟道(2

10)的进烟口处于主烟道(2

10)的下方,主烟道(2

10)的排烟口处于主烟道(2

10)的上方;所述的次烟道一(2

8)的进烟口处于次烟道一(2

8)的上方,次烟道一(2

8)的排烟口处于次烟道一(2

8)的下方;所述的次烟道二(2

6)的进烟口处于次烟道二(2

6)的下方,次烟道二(2

6)的排烟口处于次烟道二(2

6)的上方;所述的次烟道三(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马云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