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273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中空的钢结构拱身和改迁管道,改迁管道设置在钢结构拱身内,钢结构拱身为拱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简单及构造简单,制造安装装配化,无需设置额外支撑,改迁与主体永临结合一次成优,有利于基坑支护及工程主体施工的进度、安全、质量、造价管控,在绿色施工方面具有明显的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用价值。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提升改造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时经常遇到待建建构筑物与既有管网存在空间交叉且设计无法优化或调整其位置、功能的工况时,则需要对既有管网进行改迁、保护。根据以往施工案例,管网改迁(保护)的方式中主要有改道暗埋、架设钢桁架保护、设备提升或抽排等方式,而这些改迁方式往往存在构造复杂、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大、二次改迁及成品保护难度大等缺点,对工程建设的工期、安全、质量及造价控制均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适用于房建、市政、路桥等工程建设领域既有管网改迁及保护,原理及构造简单,适用性强,具备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为一种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改迁装置包括中空的钢结构拱身和改迁管道,改迁管道设置在钢结构拱身内,钢结构拱身为拱形。
[0005]进一步的,钢结构拱身两端分别设置有钢结构支撑装置。
[0006]进一步的,钢结构拱身外侧环绕设置有钢止水环。
[0007]进一步的,钢结构拱身内侧与改迁管道外侧之间设置有柔性防水层。
[0008]进一步的,改迁装置还包括两个支护桩,钢结构拱身两端分别通过钢结构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护桩上。
[0009]进一步的,支护桩上端设置有支护桩冠梁,钢结构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护桩冠梁上。
[0010]进一步的,支护桩上端设置有支护桩腰梁,钢结构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护桩腰梁上。
[0011]进一步的,钢结构支撑装置与支护桩冠梁之间设置有钢垫板。
[0012]进一步的,钢结构支撑装置与支护桩腰梁之间设置有钢垫板。
[0013]进一步的,钢结构支撑装置包括井字型支撑架,钢结构拱身伸于井字型支撑架内,井字型支撑架两侧设置有斜支撑梁。
[0014]本技术提供的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利用钢结构拱身作为改迁管道的支撑体系,钢结构拱身内嵌改迁管道,通过钢结构拱身的拱形几何外形、强度及刚度抵抗其自身及内部改迁管道的自重及其他荷载,将荷载转换为管道端头的水平推力和竖向力,同时通过钢结构拱身的钢管自身的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基坑支护、工程实体施工过程中改迁管道的稳定和安全。钢结构拱身采用工厂化预制加工,钢结构拱身端部的钢结构支撑装置以及钢止水环等装置及防腐防锈处理均在工厂内完成,钢结构拱身可作为改迁后管道永久支撑和保护结构,实现管道一次改迁,避免二次改迁带来的工期、造价影响。同时钢结
构拱身与主体结构永临结合,有利于基坑支护及工程主体施工的进度、安全、质量成品保护管控。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原理简单及构造简单,制造安装装配化,无需设置额外支撑,改迁与主体永临结合一次成优,有利于基坑支护及工程主体施工的进度、安全、质量、造价管控。
[0016]2、本技术在绿色施工方面具有明显的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钢结构钢结构拱身与支护桩连接剖面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拱形钢结构与改迁管道剖面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如下:
[0022]1、钢结构拱身;2、改迁管道;3、钢止水环;4、钢结构支撑装置;5、钢垫板;6、支护桩冠梁;7、支护桩;8、井字型支撑架;9、斜支撑梁;10、改迁起始井;11、上游管道;12、起始井雨污水;13、改迁完成井;14、下游管道;15、完成井雨污水;16、支护外天然土体;17、柔性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4]参见图1、2、3;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包括中空的钢结构拱身1、改迁管道2和两个支护桩7,改迁管道2设置在钢结构拱身1内,钢结构拱身1为拱形,钢结构拱身1外侧环绕设置有钢止水环3,钢结构拱身1内侧与改迁管道2外侧之间设置有柔性防水层17,钢结构拱身1两端分别设置有钢结构支撑装置4,支护桩7上端设置有支护桩冠梁6,钢结构拱身1两端分别通过钢结构支撑装置4设置在支护桩7的支护桩冠梁6上。钢结构支撑装置4与支护桩冠梁6之间设置有钢垫板5。在本实施例中,钢结构支撑装置4包括井字型支撑架8,钢结构拱身1伸于井字型支撑架8内,井字型支撑架8两侧设置有斜支撑梁9。
[0025]参见图4,本技术的使用操作过程如下:
[0026]1)根据基坑(障碍)以及待改迁管道工况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钢结构拱身1截面形式、尺寸、拱形曲线等参数,如钢结构拱身1截面形式可采用方管、圆管或桁架等形式;
[0027]2)改迁管道1优先考虑波纹管、PVC管等柔性管道,管道接缝建议采用热熔连接,若采用其他硬质管道时,则考虑钢结构拱身1与钢结构支撑装置4合二为一的改迁方式;
[0028]3)改迁段与上游管道11和下游管道14在改迁起始井10和改迁完成井13内完成接驳;改迁起始井10和改迁完成井13架设在支护外天然土体16内;改迁起始井10内有起始井雨污水12,改迁完成井13内有完成井雨污水15;
[0029]4)钢结构拱身1端部的钢结构支撑装置4与支护桩7的连接部位采用钢垫板5连接,施工现场在支护桩冠梁6上安装钢垫板5。钢垫板5可采用预埋或后置埋件的两种主要方式与支护桩7连接;钢结构支撑装置4与钢垫板5可采用开孔后置螺栓连接或焊接两种主要方式固定。
[0030]5)提前完成支护桩上钢垫板5的复核、开孔,待钢结构拱身1运输至现场后直接在
钢结构支撑装置4上吊装、就位安装。改迁管道2在钢结构拱身1内敷设完成后做好管道接缝、密封、试压合格后再进行验收。使用过程中做好定期进行钢结构拱身1和改迁管网的监测。
[0031]内嵌的改迁管道2可在钢结构拱身1安装前敷设,也可在钢结构拱身1吊装、安装完成后敷设。钢结构拱身1内侧与改迁管道2外侧之间塞填柔性材料,构成柔性防水层17,防止管道渗水。
[0032]若遇管道改迁部位与主体结构空间交叉时,提前在主体结构预留钢结构拱身1及改迁管道2空间,且钢结构拱身1提前在厂家预焊接钢止水环3,待主体结构施工时,钢止水环3浇筑在主体结构中,从而保证主体结构与改迁管道2之间的防水质量。
[0033]本
技术实现思路
及上述实施例中未具体叙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同现有技术。
[0034]以上,仅为本技术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迁装置包括中空的钢结构拱身和改迁管道,所述改迁管道设置在钢结构拱身内,所述钢结构拱身为拱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拱身两端分别设置有钢结构支撑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拱身外侧环绕设置有钢止水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拱身内侧与改迁管道外侧之间设置有柔性防水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拱形钢结构无支撑管道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迁装置还包括两个支护桩,所述钢结构拱身两端分别通过钢结构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护桩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拱形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博张云马斌邓军安张晓峰张波董少飞张泽坤陈生杰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