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68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包括缓冲一壶以及活动安装在缓冲一壶顶部的进水管,所述缓冲一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二壶,所述缓冲一壶的顶部设置有与缓冲二壶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缓冲二壶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缓冲一壶顶部的顶弯管,所述缓冲二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弯管。该式流体缓降头,通过将竖直的进水管通过进水接头管接入缓冲一壶中,利用缓冲一壶作为临时中转设备,从而给流体提供第一重缓冲,继而降低流速,当缓冲一壶流体涨满后就会通过顶弯管、观测管以及底弯管进入到缓冲二壶,利用缓冲二壶作为第二重缓冲,进一步降低流体的流速,从而有效的降低整体流体的水压。从而有效的降低整体流体的水压。从而有效的降低整体流体的水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流体缓降头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
,具体为一体式流体缓降头。

技术介绍

[000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0003]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地区,管道的落差十分巨大,从而就容易造成管道内部的流体流速特别大,在流入低段位的容器时,会对容器本身造成冲击,尤其在底段位的容器本身就满装下,对于管道的接头处的压力会更加巨大,容易造成管道与容器因压力过大导致脱节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体式流体缓降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具备降低管道内流体的水压等优点,解决了高处流体通过管道流入低处时,管道的接头处的压力巨大,容易造成管道与容器因压力过大导致脱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降低管道内流体的水压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包括缓冲一壶以及活动安装在缓冲一壶顶部的进水管,所述缓冲一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二壶,所述缓冲一壶的顶部设置有与缓冲二壶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缓冲二壶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缓冲一壶顶部的顶弯管,所述缓冲二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弯管,所述顶弯管和底弯管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观测管,所述观测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流量阀。
[0006]进一步,所述缓冲一壶和缓冲二壶的形状相同,缓冲一壶的两侧均为弧形,缓冲一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相适配的进水接头管。
[0007]进一步,所述缓冲二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排渣管的底部螺纹安装有密封塞。
[0008]进一步,所述顶弯管和底弯管均为

J

字形,顶弯管和底弯管的直径相等,且顶弯管和底弯管位于同一垂直线上,顶弯管和底弯管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与缓冲一壶和缓冲二壶固定连接的卡箍。
[0009]进一步,所述观测管为透明水管,观测管的直径与顶弯管的直径相等,观测管分别与顶弯管和底弯管焊接。
[0010]进一步,所述缓冲一壶和缓冲二壶正面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水位窗,出水管所处高度位于缓冲二壶的四分之三处,出水管的直径与进水接头管的直径相等。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该式流体缓降头,通过将竖直的进水管通过进水接头管接入缓冲一壶中,利用缓冲一壶作为临时中转设备,从而给流体提供第一重缓冲,继而降低流速,当缓冲一壶流体涨
满后就会通过顶弯管、观测管以及底弯管进入到缓冲二壶,利用缓冲二壶作为第二重缓冲,进一步降低流体的流速,从而有效的降低整体流体的水压,在缓冲二壶侧壁的四分之三处安装出水管,并在观测管的表面安装流量阀,可通过流量阀将进入缓冲二壶调小,即可使缓冲二壶内不会出现涨满的情况,从而跟进一步的降低了水压,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管道与低位容器因压力过大导致脱节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剖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0016]图中:1缓冲一壶、2缓冲二壶、3进水接头管、4进水管、5顶弯管、6底弯管、7卡箍、8观测管、9流量阀、10出水管、11排渣管、12密封塞、13水位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包括缓冲一壶1以及活动安装在缓冲一壶1顶部的进水管4,缓冲一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二壶2,缓冲一壶1和缓冲二壶2的形状相同,缓冲一壶1的两侧均为弧形,缓冲一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4相适配的进水接头管3,进水接头管3与进水管4螺纹连接,缓冲一壶1的顶部设置有与缓冲二壶2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缓冲二壶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所处高度位于缓冲二壶2的四分之三处,使得缓冲二壶2内的流体不必等到涨满即可排出,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水压,出水管10的直径与进水接头管3的直径相等。
[0019]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缓冲一壶1顶部的顶弯管5,缓冲二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弯管6,顶弯管5和底弯管6均为

J

字形,顶弯管5和底弯管6的直径相等,且顶弯管5和底弯管6位于同一垂直线上,顶弯管5和底弯管6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观测管8,观测管8中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流量阀9,观测管8为透明水管,方便工作人员对比观察调整前的水流量和调整后的水流量,观测管8的直径与顶弯管5的直径相等,观测管8分别与顶弯管5和底弯管6焊接。
[0020]本实施例中,缓冲二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11,排渣管11的底部螺纹安装有密封塞12,工作人员可定期通过打开密封塞12,从而将缓冲二壶2内部的废渣排除,顶弯管5和底弯管6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与缓冲一壶1和缓冲二壶2固定连接的卡箍7,卡箍7通过螺钉螺纹安装在缓冲一壶1或缓冲二壶2的表面,缓冲一壶1和缓冲二壶2正面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水位窗13,用以观察流体量。
[0021]工作原理:在巨大落差的管道中部,将竖直的进水管4通过进水接头管3接入缓冲一壶1中,利用缓冲一壶1作为临时中转设备,从而给流体提供第一重缓冲,继而降低流速,当缓冲一壶1流体涨满后,内部的流体就会通过顶弯管5、观测管8以及底弯管6进入到缓冲
二壶2中,让缓冲二壶2作为第二重缓冲,当缓冲二壶2内部流体上涨至出水管10后即可排出,但是由于出水管10位于缓冲二壶2侧壁的四分之三处,故而在人为的对流量阀9进行调整,把进入缓冲二壶2的流体的流量调小,让进水量小于排水量,即可使缓冲二壶2内永远不会出现涨满的情况,就会使得出水管10排出的流体的水压降低,进而降低管道与低位容器因压力过大导致脱节的风险。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3]尽管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包括缓冲一壶(1)以及活动安装在缓冲一壶(1)顶部的进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一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二壶(2),所述缓冲一壶(1)的顶部设置有与缓冲二壶(2)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缓冲二壶(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0);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缓冲一壶(1)顶部的顶弯管(5),所述缓冲二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弯管(6),所述顶弯管(5)和底弯管(6)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观测管(8),所述观测管(8)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流量阀(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一壶(1)和缓冲二壶(2)的形状相同,缓冲一壶(1)的两侧均为弧形,缓冲一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水管(4)相适配的进水接头管(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流体缓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二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11),排渣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民李红娥刘佳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保力强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