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和耳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27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和耳机组件,包括壳体、发声单元、反馈麦克风和隔挡件;壳体包括入耳部,入耳部上开设有出音口;发声单元、反馈麦克风和隔挡件安装在入耳部中,隔挡件将发声单元和反馈麦克风隔挡开;隔挡件与发声单元共同限位出第一内腔,第一内腔与出音口连通;隔挡件上设置有导音通道,导音通道一端与出音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反馈麦克风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耳机,发声单元到反馈麦克风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的高频响应会更低,在反馈麦克风降噪参数设置时,高频响应低,不容易导致耳机啸叫,耳机本底噪声小,高频响应低更有利于反馈麦克风降噪参数设置,从而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和耳机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和耳机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降噪耳机是指可以降低噪音的一种耳机。耳机降噪有两种方式:主动降噪耳机和被动降噪耳机。主动降噪功能就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被动式降噪耳机主要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
[0003]主动降噪耳机中需要使用反馈麦克风。目前的主动降噪耳机容易产生啸叫声,耳机本底噪声大,从而导致耳机的降噪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和耳机组件,不容易产生啸叫声,耳机本底噪声小,耳机的降噪效果好。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发声单元、反馈麦克风和隔挡件;壳体包括入耳部,入耳部上开设有出音口;发声单元、反馈麦克风和隔挡件安装在入耳部中,隔挡件将发声单元和反馈麦克风隔挡开;隔挡件与发声单元共同限位出第一内腔,第一内腔与出音口连通;隔挡件上设置有导音通道,导音通道一端与出音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反馈麦克风处。
[0006]可选地,反馈麦克风设置在隔挡件的一侧,发声单元设置在隔挡件的另一侧;第一内腔开设有开口,第一内腔通过开口与出音口连通;导音通道设有入口,导音通道通过入口与出音口连通;
[0007]反馈麦克风和发声单元之间的排列为竖向排列;相对于反馈麦克风和发声单元之间的排列,开口和入口呈横向排列。
[0008]可选地,出音口呈椭圆形;相对于反馈麦克风和发声单元之间的排列,出音口的长轴呈横向延伸;开口和入口按照出音口的长轴延伸方向排列。
[0009]可选地,开口的大小大于入口的大小。
[0010]可选地,隔挡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导音通道连通;反馈麦克风安装在第一安装槽中。
[0011]可选地,反馈麦克风设置有拾音孔,拾音孔与导音通道对接。
[0012]可选地,第一内腔的边沿设置有阶梯面,发声单元的边沿卡接在阶梯面上。
[0013]可选地,耳机包括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安装在隔挡件上;第一挡片盖住开口,第二挡片盖住入口;第二挡片的目数大于与第一挡片的目数。
[0014]可选地,隔挡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开口和入口位于第二安装槽中,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安装在第二安装槽中,且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共同铺满第二安装槽。
[001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耳机组件,包括收纳仓和两个如上的耳机;两个耳机收
纳在收纳仓中。
[0016]本技术的耳机,通过设置隔挡件先将反馈麦克风的发声单元隔开,隔挡件上再设置有导音通道,并且述隔挡件与发声单元共同限位出第一内腔。这样,发声单元的声音自第一内腔从出音口传出后,再进入到导音通道,并通过带导音通道传导至反馈麦克风收音,从而使得声音从发声单元到反馈麦克风收声的传递路径增长,发声单元到反馈麦克风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的高频响应会更低,在反馈麦克风降噪参数设置时,高频响应低,不容易导致耳机啸叫,耳机本底噪声小,高频响应低更有利于反馈麦克风降噪参数设置,从而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17]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耳机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耳机的另一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1]图4是图2中B

B方向的剖面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发声单元、反馈麦克风和隔挡件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隔挡件内部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耳机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入耳部的内部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入耳部内部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耳机组件的示意图。
[0029]其中,1、耳机组件;10、耳机;100、壳体;110、入耳部;111、出音口;120、尾部;200、发声单元;300、反馈麦克风;310、拾音孔;400、隔挡件;410、第一内腔;411、开口;412、阶梯面;420、导音通道;421、入口;430、第一安装槽;440、第二安装槽;500、第一挡片;600、第二挡片;700、网罩;20、收纳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0031]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10,包括壳体100、发声单元200、反馈麦克风300和隔挡件400;壳体100包括入耳部110,入耳部110上开设有出音口111;发声单元200、反馈麦克风300和隔挡件400安装在入耳部110中,隔挡件400将发声单元200和反馈麦克风300隔挡开;隔挡件400与发声单元200共同限位出第一内腔410,第一
内腔410与出音口111连通;隔挡件400上设置有导音通道420,导音通道420一端与出音口111连通,另一端连通至反馈麦克风300处。
[0033]目前的主动降噪耳机10,由于内部结构空间的限制,发声单元200和反馈麦克风300直接相置,发声单元200到反馈麦克风300收声的传递路径距离短。这样设计的弊端是发声单元200到反馈麦克风300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的高频响应很高,在反馈麦克风300降噪参数设置时,高频响应高,容易产生啸叫声,耳机10本底噪声大,从而导致耳机10的降噪效果不好。
[0034]本技术的耳机10,通过设置隔挡件400先将反馈麦克风300的发声单元200隔开,隔挡件400上再设置有导音通道420,并且述隔挡件400与发声单元200共同限位出第一内腔410。这样,发声单元200的声音自第一内腔410从出音口111传出后,再进入到导音通道420,并通过带导音通道420传导至反馈麦克风300收音,从而使得声音从发声单元200到反馈麦克风300收声的传递路径增长,发声单元200到反馈麦克风300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的高频响应会更低,在反馈麦克风300降噪参数设置时,高频响应低,不容易导致耳机10啸叫,耳机10本底噪声小,高频响应低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发声单元、反馈麦克风和隔挡件;所述壳体包括入耳部,所述入耳部上开设有出音口;所述发声单元、反馈麦克风和隔挡件安装在所述入耳部中,所述隔挡件将所述发声单元和所述反馈麦克风隔挡开;所述隔挡件与所述发声单元共同限位出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出音口连通;所述隔挡件上设置有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一端与出音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反馈麦克风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麦克风设置在所述隔挡件的一侧,所述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隔挡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内腔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内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出音口连通;所述导音通道设有入口,所述导音通道通过所述入口与所述出音口连通;所述反馈麦克风和所述发声单元之间的排列为竖向排列;相对于所述反馈麦克风和所述发声单元之间的排列,所述开口和所述入口呈横向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呈椭圆形;相对于所述反馈麦克风和所述发声单元之间的排列,所述出音口的长轴呈横向延伸;所述开口和所述入口按照所述出音口的长轴延伸方向排列。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友董学林邓超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