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78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包括煤炉,所述煤炉的进气端连接有空气预热装置,所述煤炉的出烟端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煤炉的入料端连接有磨煤装置;所述空气预热装置包括与所述煤炉相连接的输气组件,与所述输气组件相连接的空气预热器,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入气端相连接的入气组件,以及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气端相连接的出气组件,所述出气组件与所述磨煤装置的入气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要辅机的单列布置,以充分利用锅炉所产生的烟气,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小效果。耗小效果。耗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燃煤锅炉的
,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

技术介绍

[0002]所谓电站锅炉,通俗来讲就是电厂用来发电的锅炉。一般容量较大,主力机组为600MW,较先进的是超超临界锅炉,容量可达1000MW。电站锅炉主要有两类: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201620582399.3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回转式空预器外壳总成及回转式空预器可知,该空预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用来连接壳体中的一次风通道与壳体外的一次风口的一次过渡风道以及用来连接壳体中的二次风通道与壳体外的二次风口的二次过渡风道,壳体至少一端上设置有用来将相邻的一次风通道和二次风通道隔开的活动隔板,相邻的一次过渡风道和二次过渡风道相对的侧壁与所述活动隔板相连,活动隔板移动时能够带动对应的侧壁移动以改变一次过渡风道和二次过渡风道的截面积,壳体上设置有阻止活动隔板相对于壳体移动的锁止装置。本技术的回转式空预器外壳总成能够吸收活动扇形板在水平方向移动引起的过渡风道位移。
[0004]电厂发电传统模式上是通过煤、天然气等做为推动力,不仅耗费的资源很多,对环境也持续化的带来了很多的污染,节能降耗问题急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包括煤炉,所述煤炉的进气端连接有空气预热装置,所述煤炉的出烟端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煤炉的入料端连接有磨煤装置;
[0008]所述空气预热装置包括与所述煤炉相连接的输气组件,与所述输气组件相连接的空气预热器,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入气端相连接的入气组件,以及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气端相连接的出气组件,所述出气组件与所述磨煤装置的入气端相连接;
[0009]所述入气组件包括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底部一端相连接的一次冷风机构,以及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底部另一端相连接的二次冷风机构,所述一次冷风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空气预热器底端的一次冷风管道,以及与所述一次冷风管道的进气端相连接的一次风机;
[0010]所述二次冷风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一次冷风管道两侧、且固定于所述空气预热器底端的二次冷风管道,与两个所述二次冷风管道的出气端相连接的第一三通风管,以及与所述第一三通风管的进气端相连接的送风机。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组件包括与所述煤炉的第一输烟机构,以及与所述煤炉的入
气端相连接的输气机构,所述第一输烟机构包括与所述煤炉的出烟端相连接的第一输烟管,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输烟管壳体上的第一蝶阀,所述第一输烟管的出烟端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入烟端相连接,第一输烟管通过第一蝶阀的开关控制过滤装置所产生的烟气是否进入其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煤炉的壳体底端固定有炉膛风箱,由于煤炉与输气机构相连接,使得煤炉通过炉膛风箱进行供热风。
[0013]进一步的,所述输气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炉膛风箱两侧的第一输气管,以及与两个第一输气管的入气端相连接的第二三通风管,所述第二三通风管的入气端连接有二次热风管道,所述二次热风管道的入气端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气端相连接,通过两个第一输气管引导二次热风从炉膛风箱的两侧进入,以使热风均匀的分布在炉膛风箱中。
[0014]进一步的,所述输气机构还包括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输气管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的第二输气管,两个所述第二输气管之间固定有第二蝶阀,通过第二输气管连通两个第一输气管,通过第二蝶阀控制第二三通风管内部的二次热风是否相互混合,从而改变第一输气管输送二次热风的效果。
[0015]进一步的,所述磨煤装置包括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气端相连接的磨煤机,固定于所述磨煤机的一端、且与所述出气组件的出气端相连接的入料管,以及固定于所述磨煤机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煤炉的入料端相连接的出料管,通过磨煤机将煤块破碎并磨成煤粉,煤粉通过出料管排出至煤炉中,以供煤炉进行燃烧。
[0016]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煤炉顶端的一次热风管道,以及固定于所述一次热风管道壳体上的出气管道,所述一次热风管道远离煤炉的一端与所述入料管相连接,所述出气管道远离一次热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一次冷风管道相连接,空气预热器中所产生的一次热风通过一次热风管道进入入料管中,并跟随入料管进入磨煤机中,以减少煤块以及煤粉的水分。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蝶阀的入气端相连接的第二输烟管,以及与所述第二输烟管的入气端相连接的脱硝机,所述脱硝机的入烟端与所述煤炉的出烟端之间通过第三输烟管相连接,通过第三输烟管进入脱硝机,从而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并依次经过第二输烟管以及第一蝶阀与第一输烟管所产生的烟气相混合。
[001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底部出烟端相连接的第四输烟管,以及与所述第四输烟管的出烟端相连接的除尘器,通过第四输烟管引导空气预热器内部的烟气排出,排出的烟气进入除尘器内,进行除尘处理,以减少空气预热器的排放。
[001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除尘器的出烟端相连接的第五出烟管,以及与所述第五出烟管的出烟端相连接的脱硫机,通过除尘器排出的烟气经过第五出烟管进入脱硫机,从而通过脱硫机进行脱硫处理,减少烟气中的SO,以进一步减少空气预热器的排放。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其一,本技术通过一次风机、送风机、空气预热器等主要辅机的单列布置,以充分利用锅炉所产生的烟气,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小效果,具体为:通过送风机将冷空气送入第一三通风管,通过第一三通风管将冷空气分别送入两个二次冷风管道中,此时,通过一次风机产生一次冷风,并通过一次冷风管道将一次冷风送入空气预热器中,在此过程中,由于
一次冷风管道的出气端设于两个二次冷风管道之间,从而降低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0022]其二,煤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通过其尾部烟道进入第三输烟管,通过第三输烟管进入脱硝机,从而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并依次经过第二输烟管以及第一蝶阀与第一输烟管所产生的烟气相混合,通过第四输烟管引导空气预热器内部的烟气排出,排出的烟气进入除尘器内,进行除尘处理,以减少空气预热器的排放,通过除尘器排出的烟气经过第五出烟管进入脱硫机,从而通过脱硫机进行脱硫处理,减少烟气中的SO,以进一步减少空气预热器的排放。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输气组件的第一轴测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轴测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包括煤炉(10),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炉(10)的进气端连接有空气预热装置(20),所述煤炉(10)的出烟端连接有过滤装置(30),所述煤炉(10)的入料端连接有磨煤装置(40);所述空气预热装置(20)包括与所述煤炉(10)相连接的输气组件(21),与所述输气组件(21)相连接的空气预热器(22),与所述空气预热器(22)的入气端相连接的入气组件(23),以及与所述空气预热器(22)的出气端相连接的出气组件(24),所述出气组件(24)与所述磨煤装置(40)的入气端相连接;所述入气组件(23)包括与所述空气预热器(22)的底部一端相连接的一次冷风机构(231),以及与所述空气预热器(22)的底部另一端相连接的二次冷风机构(232),所述一次冷风机构(231)包括固定于所述空气预热器(22)底端的一次冷风管道(2311),以及与所述一次冷风管道(2311)的进气端相连接的一次风机(2312);所述二次冷风机构(232)包括设于所述一次冷风管道(2311)两侧、且固定于所述空气预热器(22)底端的二次冷风管道(2321),与两个所述二次冷风管道(2321)的出气端相连接的第一三通风管(2322),以及与所述第一三通风管(2322)的进气端相连接的送风机(23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组件(21)包括与所述煤炉(10)的第一输烟机构(211),以及与所述煤炉(10)的入气端相连接的输气机构(212),所述第一输烟机构(211)包括与所述煤炉(10)的出烟端相连接的第一输烟管(211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输烟管(2111)壳体上的第一蝶阀(2112),所述第一输烟管(2111)的出烟端与所述空气预热器(22)的入烟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炉(10)的壳体底端固定有炉膛风箱(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超高温燃煤锅炉单列运行的主要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机构(212)包括固定于所述炉膛风箱(11)两侧的第一输气管(2121),以及与两个第一输气管(2121)的入气端相连接的第二三通风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樵樊伟谭博丛立峰辛立权郭喜奎刘世增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营口仙人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