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575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线路覆冰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包括固定杆体、活动杆体和测量底座;固定杆体包括第一水平部、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第一水平部右端与竖直部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水平部右端与竖直部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水平部中间设有贯穿第一水平部的第一通孔,第二水平部中间设有贯穿第二水平部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杆体、活动杆体、夹持部等可以卡接于线路外的结构,可以实现输电线路外覆冰的无人测量,同时可以作为明显标识用于覆冰厚度的计算。可以作为明显标识用于覆冰厚度的计算。可以作为明显标识用于覆冰厚度的计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线路覆冰监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

技术介绍

[0002]35kV输电线路及配网线路覆冰观测是每年抗冰保电的重要工作,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操作时,需要线路观冰人员从测得的覆冰数据中计算出标准覆冰厚度。
[0003]在低温凝冻天气情况下,线路覆冰都集中在高海拔和道路难行的大山,需要观冰人员长期驻扎在高海拔地区,不仅增加了危险性而且也增加了劳动成本,同时采用实测冰重的观冰方法也会加大供电所人员的操作难度,实测的覆冰照片往往不能达到使用标准,这样导致线路真实的覆冰数据严重失真,无法收集到准确的、及时的覆冰数据,更无法为线路融冰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也是大面积倒杆断线的主要原因。
[0004]另外,35kV输电线路覆冰观测基本都是在铁塔下方放置一段裸导线,由于铁塔上的输电线路受到风力比下方的观冰点设置的裸导线要大得多,就出现了输电线路的覆冰比下方裸导线厚得多的情况。
[0005]基于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通过设置可以卡接于线路外的覆冰测量装置,可以实现输电线路外覆冰的无人测量,以及明显标识,以解决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通过设置固定杆体、活动杆体、夹持部等可以卡接于线路外的结构,可以实现输电线路外覆冰的无人测量,同时可以作为明显标识用于覆冰厚度的计算。
[0007]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包括固定杆体、活动杆体和测量底座;
[0009]固定杆体包括第一水平部、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第一水平部右端与竖直部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水平部右端与竖直部中部固定连接;
[0010]第一水平部中间设有贯穿第一水平部的第一通孔,第二水平部中间设有贯穿第二水平部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0011]活动杆体包括移动部、设置于移动部底端的卡接部、以及设置于移动部顶端的拉动把手,卡接部底端设有半圆弧形的第一夹持部;
[0012]移动部的外径与第一通孔的内径相一致,卡接部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一致,拉动把手位于第一通孔的顶端,且拉动把手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移动部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13]第二通孔顶端开口处的左侧内壁设有左挡体,第二通孔顶端开口处的右侧内壁设有右挡体,卡接部从下至上穿入第二通孔内,左挡体和卡接部之间或者右挡体和卡接部之
间设有弹簧;
[0014]测量底座为半圆弧形,测量底座顶端设有半圆弧形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以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
[0015]测量底座的外圆弧面上沿圆弧的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尺体,尺体上设有刻度。
[0016]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部的圆弧开口向下。
[0017]进一步的,第二夹持部的圆弧开口向上,且第二夹持部的圆弧开口与第一夹持部的圆弧开口相适配。
[0018]进一步的,左挡体和卡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右挡体和卡接部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0019]进一步的,测量底座的外圆弧面朝下。
[0020]进一步的,若干个尺体的长度不同,且每个尺体均沿测量底座外圆周面的径向延伸。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使用时,当需要对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进行测量时,测量人员一手握住固定杆体的竖直部,另一只手只需要向上拉动拉动把手,即可实现活动杆体相对于固定杆体向上移动,此时,卡接部的顶端向上挤压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同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变大,将输电线路的线缆卡接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处,然后松开拉动把手,利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回复力将活动杆体相对于固定杆体向下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对线缆的夹持,从而实现将所述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置于线缆的外周,然后利用,不同的尺体可以测量线缆上覆冰的厚度。
[0023]2、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线缆上覆冰的测量。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实施例1所述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26]图3为活动杆体向上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1、第一水平部;12、竖直部;13、第二水平部;21、移动部;22、卡接部;23、拉动把手;24、第一夹持部;25、左挡体;26、右挡体;27、第一弹簧;28、第二弹簧;3、测量底座;31、第二夹持部;32、尺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参阅图1

3,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包括固定杆体、活动杆体和测量底座;
[0031]固定杆体包括第一水平部11、竖直部12和第二水平部13;第一水平部11右端与竖直部12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水平部13右端与竖直部12中部固定连接;
[0032]第一水平部11中间设有贯穿第一水平部11的第一通孔,第二水平部13中间设有贯穿第二水平部13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0033]活动杆体包括移动部21、设置于移动部21底端的卡接部22、以及设置于移动部21顶端的拉动把手23,卡接部22底端设有半圆弧形的第一夹持部24,第一夹持部24的圆弧开口向下;
[0034]移动部21的外径与第一通孔的内径相一致,卡接部22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一致,即,卡接部22的外径大于移动部21的外径,拉动把手23位于第一通孔的顶端,且拉动把手23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移动部21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35]第二通孔顶端开口处的左侧内壁设有左挡体25,第二通孔顶端开口处的右侧内壁设有右挡体26,卡接部22从下至上穿入第二通孔内,左挡体25和卡接部2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7,右挡体26和卡接部2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8;
[0036]测量底座3为半圆弧形,测量底座3的外圆弧面朝下,且测量底座3顶端设有半圆弧形的第二夹持部31,第二夹持部31的圆弧开口向上,且第二夹持部31的圆弧开口与第一夹持部24的圆弧开口相适配,形成用以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
[0037]测量底座3的外圆弧面上沿圆弧的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尺体32,若干个尺体32的长度不同,且每个尺体32均沿测量底座3外圆周面的径向延伸,尺体32上设有刻度。
[0038]本技术的原理为:
[0039]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测量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体、活动杆体和测量底座;固定杆体包括第一水平部、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第一水平部右端与竖直部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水平部右端与竖直部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水平部中间设有贯穿第一水平部的第一通孔,第二水平部中间设有贯穿第二水平部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活动杆体包括移动部、设置于移动部底端的卡接部、以及设置于移动部顶端的拉动把手,卡接部底端设有半圆弧形的第一夹持部;移动部的外径与第一通孔的内径相一致,卡接部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一致,拉动把手位于第一通孔的顶端,且拉动把手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移动部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通孔顶端开口处的左侧内壁设有左挡体,第二通孔顶端开口处的右侧内壁设有右挡体,卡接部从下至上穿入第二通孔内,左挡体和卡接部之间或者右挡体和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侯剑司丞坤秦鹏侯伟勇李斌刘俊辉杨绍辉贺鹏王浩杰姚铎宋帅连涛张伟峰王超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