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424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鱼苗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包括喂食筒,所述喂食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分隔板两两之间形成有饵料间,所述喂食筒的底面设置有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转动的转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整个装置以喂食筒为主体,在喂食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将喂食筒的内部分成多个空间,在喂食筒的下方设置有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转动的转板,转板顶面的一侧开设有通槽,同时,在多个空间内壁的外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使用时,将饵料放在多个空间内,转板转动,饵料会从通槽内流出,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喂料,且通孔的设置,使饵料可浸入水中,避免出现变质的情况。避免出现变质的情况。避免出现变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鱼苗培育
,特别是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沙塘鳢体粗壮,头大而阔,稍扁平,腹部浑圆,后部侧扁,口大,上位,斜裂达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颌具细齿。犁骨无齿,眼小,突出,背鳍两个,各自分离,各鳍均无硬刺。胸鳍大,圆形,尾鳍后缘稍圆,无侧线,体呈黑褐色,带有黄色光彩,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的大块黑色斑纹,以虾、小鱼为主要食物。
[0003]目前多是将小鱼小虾直接洒入水里,一天需要进行多次喂食,使得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包括喂食筒,所述喂食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分隔板两两之间形成有饵料间,所述喂食筒的底面设置有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转动的转板,所述转板顶面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喂食筒外部的上方设置有气囊,所述喂食筒外部下方的四周均设置有空气泵。
[0006]可选的,所述喂食筒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电机,所述转板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
[0007]可选的,多个所述饵料间内壁的外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
[0008]可选的,所述通槽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饵料间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转板转动,饵料会从通槽内流出,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喂料。
[0009]可选的,所述喂食筒外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所述气囊,使得喂食筒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放料。
[0010]可选的,所述喂食筒外部下方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箱,多个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空气泵,便于对该水域进行增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0011]可选的,所述喂食筒的顶面设置有上盖。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1、该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整个装置以喂食筒为主体,在喂食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将喂食筒的内部分成多个空间,在喂食筒的下方设置有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转动的转板,转板顶面的一侧开设有通槽,同时,在多个空间内壁的外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使用时,将饵料放在多个空间内,转板转动,饵料会从通槽内流出,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喂料,且通孔的设置,使饵料可浸入水中,避免出现变质的情况。
[0014]2、该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在喂食筒外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在两个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气囊,使得喂食筒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放料,同时,
在喂食筒外部下方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箱,在多个安装箱的内部均设置有空气泵,便于对该水域进行增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喂食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喂食筒,2

上盖,3

电机,4

气囊,5

空气泵,6

转板,7

分隔板,8

固定板, 9

通孔,10

安装箱,11

固定杆,12

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它包括喂食筒1,喂食筒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7,多个分隔板7两两之间形成有饵料间,喂食筒1的底面设置有通过电机3带动进行转动的转板6,转板6顶面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2,喂食筒1外部的上方设置有气囊4,喂食筒1外部下方的四周均设置有空气泵5。
[0023]喂食筒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转板6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电机 3的输出端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
[0024]多个饵料间内壁的外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通孔9的设置,使饵料可浸入水中,避免出现变质的情况,使用人员可向饵料间内投放活的小鱼小虾,但是,在使用时,要保证通孔9的尺寸合适,避免小鱼小虾钻出。
[0025]通槽12的形状和尺寸均与饵料间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使饵料间的饵料能够完全倒出,避免出现饵料堆积的情况。
[0026]喂食筒1外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8,两个固定板8之间设置有气囊4。
[0027]喂食筒1外部下方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箱10,多个安装箱10的内部均设置有空气泵5。
[0028]喂食筒1的顶面设置有上盖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上盖2的设置,可对饵料间进行封闭,避免饵料受到持续曝晒,且还能防止杂物进入饵料间。
[0029]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具体有以下使用步骤:
[0030]1)将饵料放在多个饵料间内,转板6转动,饵料会从通槽12内流出;
[0031]2)给气囊4充气,使得整个装置漂浮在水上;
[0032]3)由空气泵5,对该水域进行增氧。
[0033]实施例二:
[00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在于,使用伸缩电机带动转板6进行上下运动,将转板 6的转动更换为上下运动,通过控制转板6的开口高度和时间,控制投放饵料的量,减少了分隔板7的使用,使得整个装置的重量较轻,结构更加简单。
[003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者使用时,整个装置以喂食筒1为主体,在喂食筒1 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7,多个分隔板7将喂食筒1的内部分成多个空间,在喂食筒1 的下方设置有通过电机3带动进行转动的转板6,转板6顶面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2,同时,在多个空间内壁的外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9,使用时,将饵料放在多个空间内,转板6转动,饵料会从通槽12内流出,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喂料,且通孔9的设置,使饵料可浸入水中,避免出现变质的情况,在喂食筒1外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8,在两个固定板8之间设置有气囊4,使得喂食筒1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放料,同时,在喂食筒1 外部下方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箱10,在多个安装箱10的内部均设置有空气泵5,便于对该水域进行增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00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喂食筒(1),所述喂食筒(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7),多个所述分隔板(7)两两之间形成有饵料间,所述喂食筒(1)的底面设置有通过电机(3)带动进行转动的转板(6),所述转板(6)顶面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2),所述喂食筒(1)外部的上方设置有气囊(4),所述喂食筒(1)外部下方的四周均设置有空气泵(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筒(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电机(3),所述转板(6)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杆(1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尖头塘鳢苗种培育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苏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斗门区添源果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