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10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包括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三个定位组件;每个所述定位组件均包括定位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定位调节单元包括基体、用于承载轴承套圈第一环状壁体的辊子和用于对轴承套圈第二环状壁体或第一环状壁体径向定位的深沟球轴承;所述基体设置在支撑单元的顶部,所述辊子可转动设置在基体上;所述深沟球轴承设置在基体上,且位于辊子一侧轴端的上方;所述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还包括在至少一组定位组件上设置滑动调节单元,所述滑动调节单元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轴承套圈的周向旋转和径向顶紧定位。承套圈的周向旋转和径向顶紧定位。承套圈的周向旋转和径向顶紧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圈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为使润滑油能够分布到轴承的整个工作表面及轴上,通常需要在轴承套圈的非承载区开设油孔。
[0003]在对大型轴承套圈(直径为2

9m)进行油孔钻孔和攻丝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型轴承套圈的外径或内径方向上的非承载区加工油孔。现有的径向油孔加工方法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大型轴承套圈使用不同的定位工装,通过定位工装将大型轴承套圈径向固定;然后通过旋转钻床来加工大型轴承套圈不同圆周位置处的油孔。然而,现有定位工装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多个定位工装增加了工装制作成本和存放空间;更换定位工装耗时费力,严重降低加工效率;
[0005]2)定位工装与大型轴承套圈多是刚性接触,使得大型轴承套圈难以在定位工装上转动,进而使得大型轴承套圈与定位工装的部分接触位置无法被加工成油孔;
[0006]3)现有定位工装在使用时是固定不动的,因此,大型轴承套圈的加工范围受到钻床臂架长度的约束,并且钻床只能加工内径方向上的油孔。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用于解决现有单一定位工装只能满足单一尺寸的大型轴承套圈定位使用、定位工装与大型轴承套圈刚性接触以及定位工装在使用时固定不动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所述轴承套圈包括第一环状壁体和第二环状壁体,所述第一环状壁体与第二环状壁体同轴设置,且第一环状壁体垂直设置在第二环状壁体轴向的一端,所述第一环状壁体的内径小于第二环状壁体的内径,所述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包括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三个定位组件;每个所述定位组件均包括定位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
[0009]所述定位调节单元包括基体、用于承载轴承套圈第一环状壁体的辊子和用于对轴承套圈第二环状壁体或第一环状壁体径向定位的深沟球轴承;所述基体设置在支撑单元的顶部,所述辊子可转动设置在基体上;所述深沟球轴承设置在基体上,且位于辊子一侧轴端的上方;
[0010]所述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还包括在至少一组定位组件上设置滑动调节单元,所述滑动调节单元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底部,用于调节支撑单元带动定位调节单元对轴承套圈第二环状壁体或第一环状壁体径向顶紧定位或放松。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调节单元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设置在辊子一侧的轴端上。
[0012]优选的,所述基体包括底板、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滚子轴承和轴套,所述底板与支
撑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上;在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分别对称设置用于安装滚子轴承的轴承安装孔;所述辊子的两端为台阶轴,且与滚子轴承连接;所述轴套设置在辊子的台阶轴与滚子轴承之间;所述深沟球轴承设置在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上。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底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件的腰形孔和用于安装第二连接件的盲孔;所述支撑单元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底板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滑动调节单元包括滑轨、驱动件、滑块和第三连接件,所述滑轨水平设置;所述驱动件沿滑轨长度方向可转动设置在滑轨上,且与滑块可转动连接;所述滑块可滑动设置在滑轨上;在所述滑块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三连接件的倒置T形槽,所述滑块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支撑单元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为螺杆,其两端分别与滑轨螺纹连接;在所述滑块上设有连接块,在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0016]优选的,在所述滑轨上设有用于记录滑块滑动距离的刻度标记。
[0017]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板、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支撑柱的顶端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板,而底端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件的倒置T形槽,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第三连接件的U形槽口,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滑块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还包括至少一组加强构件;每组所述加强构件均包括多个加强连接件,各所述加强连接件与定位组件顺次连接组成多边形框架结构。
[0019]优选的,所述加强连接件为槽钢,在所述槽钢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在所述滑轨(9)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与第一安装板适配安装的第二安装板。
[0020]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中所述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主要对轴承套圈钻孔作业时应用,在应用时,通过辊子承载轴承套圈的第一环状壁体,利用滑动调节单元调节支撑单元带动定位调节单元中的深沟球轴承对轴承套圈第二环状壁体径向顶紧定位,使用万向钻对轴承套圈的第二环状壁体径向钻孔作业。当需要对轴承套圈下一位置钻孔时,利用滑动调节单元调节支撑单元带动定位调节单元中的深沟球轴承对轴承套圈第二环状壁体径向放松,驱动辊子旋转,从而带动轴承套圈旋转,解决了现有大型轴承套圈与定位工装刚性接触而难以被转动的问题。当轴承套圈旋转至指定位置时,利用滑动调节单元调节支撑单元带动定位调节单元中的深沟球轴承对轴承套圈第二环状壁体径向顶紧定位,使用万向钻对该位置处钻孔。本技术能够实现对轴承套圈的周向旋转和径向顶紧定位,万向钻在无需自身移动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工轴承套圈不同位置的径向油孔。此外,本技术还可通过滑动调节单元调节支撑单元带动定位调节单元中的深沟球轴承对不同尺寸(如变化范围不大的尺寸)的轴承套圈径向顶紧定位。也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加强构件或者调整定位组件之间的间距来满足对不同尺寸(如过大或过小尺寸)的轴承套圈径向顶紧定位。
[002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一种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C处定位调节单元的剖面图;
[0026]图3是图1中C处定位调节单元的右视图;
[0027]图4是图1中C处定位调节单元的俯视图;
[0028]图5是图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图1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部分剖面);
[0030]图7是图1中滑动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图7中滑动调节单元沿驱动件长度方向中心轴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所述轴承套圈包括第一环状壁体和第二环状壁体,所述第一环状壁体与第二环状壁体同轴设置,且第一环状壁体垂直设置在第二环状壁体轴向的一端,所述第一环状壁体的内径小于第二环状壁体的内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包括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三个定位组件;每个所述定位组件均包括定位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定位调节单元包括基体、用于承载轴承套圈第一环状壁体的辊子(1)和用于对轴承套圈第二环状壁体或第一环状壁体径向定位的深沟球轴承(2);所述基体设置在支撑单元的顶部,所述辊子(1)可转动设置在基体上;所述深沟球轴承(2)设置在基体上,且位于辊子(1)一侧轴端的上方;所述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还包括在至少一组定位组件上设置滑动调节单元,所述滑动调节单元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底部,用于调节支撑单元带动定位调节单元对轴承套圈第二环状壁体或第一环状壁体径向顶紧定位或放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调节单元还包括摇杆(3),所述摇杆(3)设置在辊子(1)一侧的轴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底板(4)、第一支座(5)、第二支座(6)、滚子轴承(7)和轴套(8),所述底板(4)与支撑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支座(5)和第二支座(6)分别设置在底板(4)的两端上;在所述第一支座(5)和第二支座(6)上分别对称设置用于安装滚子轴承(7)的轴承安装孔;所述辊子(1)的两端为台阶轴,且与滚子轴承(7)连接;所述轴套(8)设置在辊子(1)的台阶轴与滚子轴承(7)之间;所述深沟球轴承(2)设置在第一支座(5)或第二支座(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套圈径向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底板(4)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件的腰形孔(4.1)和用于安装第二连接件的盲孔(4.2);所述支撑单元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底板(4)连接;所述第一支座(5)和第二支座(6)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成标张思颖解金东许正根郑欣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