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冬英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01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其结构包括升降架、操作台、储墨箱、支撑架、导墨管,储墨箱固定于支撑架的后端位置,支撑架安装于操作台的上端位置,导墨管安装于升降架与储墨箱之间,升降架与支撑架的前端活动卡合,当印刷机构停止运行后,导墨管则不会继续将储墨箱内部的墨水导入印刷机构的内部,从而使浮动块能够失去墨水的冲力快速沿着固定杆向下滑动,进而能够快速堵住外固框底部的出口,通过进墨口冲入管体内部的墨水对管体的内部对搅动杆外侧产生的推力,能够使搅动杆沿着底座进行摆动,从而使搅动杆能够在弹条的配合下无规律的摆动搅动墨水,提高黏稠度的墨水的流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主要是用于对纸张或布料等载体的表面进行文字或图案印刷的设备,通过将纸张或布料等载体放置在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的操作台上,则能够使移动架配合操作台的移动将墨水在纸张或布料等载体的表面喷涂出图案或文字,但是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的喷墨头下端出料管是中空的,以至于喷墨头对墨水的喷出结束后出料管内部残留的一管墨水还会滴落在纸张或布料等载体的表面,导致对印刷完成的纸张或布料等载体表面造成污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其结构包括升降架、操作台、储墨箱、支撑架、导墨管,所述储墨箱固定于支撑架的后端位置,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操作台的上端位置,所述导墨管安装于升降架与储墨箱之间,所述升降架与支撑架的前端活动卡合;所述升降架包括导架、移动架、印刷机构,所述移动架的底部与导架活动卡合,所述印刷机构固定于移动架的前端位置。
[000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刷机构包括中转筒、引墨管、喷墨头,所述引墨管固定于中转筒的底部位置,所述喷墨头的上端与引墨管相连接,通过引墨管能够持续的将中转筒内部的颜料导入喷墨头的内部。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墨头包括出料管、分流板、衔接块,所述出料管的上端与分流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衔接块的底部与分流板相连接,所述分流板的中部设有弧形凸块。<br/>[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管包括外固框、下置管、浮动块、固定杆,所述下置管固定于外固框的底部位置,所述浮动块的边侧与固定杆活动卡合,所述固定杆固定于外固框的内侧位置,通过墨水从浮动块的四周注入产生的冲力,能够推动浮动块沿着固定杆向上滑动。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动块包括上置管、衔固管、下封块,所述上置管安装于衔固管的顶部位置,所述下封块与衔固管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置管与衔固管的内部均呈镂空结构。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板包括板体、受力块、环体,所述受力块与环体的内侧相连接,所述环体固定于板体的上端位置,所述环体的高度高于板体的上表面。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块包括晃动块、弹性条、转轴、连接杆,所述弹性条安装于连接杆的内部位置,所述转轴与连接杆的内部活动卡合,所述连接杆固定于晃动块的边侧位置,所述弹性条采用弹簧钢材质制成。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转筒包括封盖、管体、进墨口,所述封盖与管体的上
端螺纹连接,所述进墨口固定于封盖的顶部位置,所述封盖与管体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从而使封盖与管体之间的连接能够更紧密。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包括外壳、底座、下固板、搅动杆、弹条,所述外壳固定于下固板的顶部位置,所述底座嵌固于下固板的内侧位置,所述搅动杆与底座的内部活动卡合,所述弹条安装于搅动杆的底部与底座的内部之间,通过墨水冲入外壳的内部对搅动杆外侧产生的推力,能够使搅动杆沿着底座进行摆动。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动杆包括连固块、打底块、杆体,所述连固块固定于杆体的外侧位置,所述打底块固定于杆体的底部位置,所述连固块呈弧形凸块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通过分流板中部的晃动块能够使墨水以晃动块为中心向其四周下排入出料管的内部,再通过冲入出料管内部的墨水从浮动块的四周注入产生的冲力,能够推动浮动块沿着固定杆向上滑动,从而使墨水能够通过浮动块与外固框之间的间隙排入下置管的内部,当印刷机构停止运行后,导墨管则不会继续将储墨箱内部的墨水导入印刷机构的内部,从而使浮动块能够失去墨水的冲力快速沿着固定杆向下滑动,进而能够快速堵住外固框底部的出口,从而使喷墨头底部的出料管残留的墨水不会大量滴落在纸张或布料载体上,导致纸张或布料载体出现受污染的情况。
[0015]2、通过进墨口冲入管体内部的墨水对管体的内部对搅动杆外侧产生的推力,能够使搅动杆沿着底座进行摆动,从而使搅动杆能够在弹条的配合下无规律的摆动搅动墨水,提高黏稠度的墨水的流动性,有效避免了墨水在中转筒的内部停留过久,会在喷墨头需大量用墨时出现供给不上而断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印刷机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喷墨头的爆炸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出料管的立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浮动块沿着固定杆向上滑动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浮动块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浮动块的爆炸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分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受力块的爆炸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晃动块受墨水推动摆动状态的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筒的爆炸图
[0028]图13为本专利技术管体的立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为本专利技术管体的爆炸图
[0030]图15为本专利技术搅动杆摆动轨迹示意图
[0031]图16为本专利技术搅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升降架

1、操作台

2、储墨箱

3、支撑架

4、导墨管

5、导架

11、移动架

12、
印刷机构

13、中转筒

a1、引墨管

a2、喷墨头

a3、出料管

a31、分流板

a32、衔接块

a33、外固框

b1、下置管

b2、浮动块

b3、固定杆

b4、上置管

b31、衔固管

b32、下封块

b33、板体

c1、受力块

c2、环体

c3、晃动块

c21、弹性条

c22、转轴

c23、连接杆

c24、封盖

d1、管体

d2、进墨口

d3、外壳

d21、底座

d22、下固板

d23、搅动杆

d24、弹条

d25、连固块

e1、打底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其结构包括升降架(1)、操作台(2)、储墨箱(3)、支撑架(4)、导墨管(5),所述储墨箱(3)固定于支撑架(4)的后端位置,所述支撑架(4)安装于操作台(2)的上端位置,所述导墨管(5)安装于升降架(1)与储墨箱(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与支撑架(4)的前端活动卡合;所述升降架(1)包括导架(11)、移动架(12)、印刷机构(13),所述移动架(12)的底部与导架(11)活动卡合,所述印刷机构(13)固定于移动架(12)的前端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构(13)包括中转筒(a1)、引墨管(a2)、喷墨头(a3),所述引墨管(a2)固定于中转筒(a1)的底部位置,所述喷墨头(a3)的上端与引墨管(a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a3)包括出料管(a31)、分流板(a32)、衔接块(a33),所述出料管(a31)的上端与分流板(a3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衔接块(a33)的底部与分流板(a32)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a31)包括外固框(b1)、下置管(b2)、浮动块(b3)、固定杆(b4),所述下置管(b2)固定于外固框(b1)的底部位置,所述浮动块(b3)的边侧与固定杆(b4)活动卡合,所述固定杆(b4)固定于外固框(b1)的内侧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块(b3)包括上置管(b31)、衔固管(b32)、下封块(b33),所述上置管(b31)安装于衔固管(b32)的顶部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英
申请(专利权)人:陈冬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