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光专利>正文

一种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84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主要包括双头丝杆电机、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布置于前轮和后轮之间的机构载体内,前轮、后轮的轮轴均固定于机构载体,所述双头丝杆电机出力的芯轴两端出头且互为反丝,分别与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的内丝相匹配,相应的前刹车推块与后刹车推块亦互为反丝,机构载体开设有与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轮廓截面尺寸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通常应用于前、后两轮的轮滑鞋,此处的所述机构载体即轮滑鞋的鞋底本体,前轮、后轮为内含轮毂电机的驱动轮或无动力惰轮。机的驱动轮或无动力惰轮。机的驱动轮或无动力惰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鞋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轮滑鞋的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轮滑鞋既可以用于休闲运动,在大型商超、饭店、工厂,也可以用作代步的工具,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当遇到楼梯、自动扶梯或坑洼不平的路面时,就变得寸步难行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突破轮滑鞋的局限性,提升其安全性,本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和试验,专利技术了可用于轮滑鞋的一种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也可以用于同样具有前、后轮结构的相类似的应用场合。
[0004]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方案:
[0005]一种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主要包括双头丝杆电机、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布置于前轮和后轮之间的机构载体内,前轮、后轮的轮轴均固定于机构载体,所述双头丝杆电机出力的芯轴两端出头且互为反丝,分别与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的内丝相匹配,相应的前刹车推块与后刹车推块亦互为反丝,机构载体开设有与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轮廓截面尺寸相匹配的滑槽。
[0006]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应用于两轮轮滑鞋时,所述机构载体即为轮滑鞋的鞋底本体。前轮、后轮为内含轮毂电机的驱动轮或无动力惰轮。
[0007]所述双头丝杆电机通常为低速大扭矩电机或电机串接减速机的结构,也可以为芯轴直线移动的推拉式电磁铁。所述双头丝杆电机为电机或电机串接减速机时,其出力的芯轴两端出头且互为反丝。
[0008]双头丝杆电机正传,电机前端的右旋螺纹丝杆驱动内螺纹亦为右旋螺纹的前刹车推块向前顶出并与前轮接触,电机后端的左旋螺纹丝杆驱动内螺纹亦为左旋螺纹的后刹车推块向后顶出并与后轮接触,前轮、后轮同时产生刹车作用。
[0009]机构载体容纳双头丝杆电机的空间尺寸可留有纵向间隙,以允许双头丝杆电机前后少量窜动,用以补偿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的运动距离误差,使得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均能够接触到与其对应的轮体,从而产生等力的刹车作用。
[0010]双头丝杆电机反传,电机前端的丝杆驱动前刹车推块向后收回并与前轮脱离接触,电机后端的丝杆驱动后刹车推块向前收回并与后轮脱离接触,前轮、后轮的刹车作用被同时释放,前轮、后轮恢复自由转动。
[0011]所述前刹车推块前沿与前轮相接触的部位、后刹车推块后沿与后轮相接触的部位,两个部位之中,至少有一个部位设有可调式刹车块,通常情况下,所述前、后两个部位均设有可调式刹车块,前、后的可调式刹车块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前、后刹车推块相固定,同
时,前、后的可调式刹车块与前、后刹车推块之间还设有顶丝,用以调节可调式刹车块与前轮或后轮之间的初始间隙。
[0012]后仰摔倒通常是轮滑鞋穿着者最为严重的摔倒方式,极易对穿着者造成重大伤害,是最需要防范的安全事故。为尽可能增大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性,防止穿着者后仰摔倒,在鞋底本体的后端可设有刹车凸块,该刹车凸块距离地面高度调节设定在1.5至15毫米之间,当穿着者滑行过程中,出现后仰且即将摔倒时,所述刹车凸块首先着地,与地面产生刹车作用力,借助该刹车作用力,穿着者可自动恢复平衡。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的轮滑鞋的整体外形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的轮滑鞋的纵向剖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的轮滑鞋的爆炸展开图。
[0016]图中:1、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01、双头丝杆电机;102、前刹车推块;103、后刹车推块;2、机构载体;3、前轮;4、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的轮滑鞋的整体外形展示。
[0019]所述轮滑鞋分为左鞋和右鞋,左鞋和右鞋结构相同,图1只展示了其中之一。
[0020]每只鞋主要包括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机构载体2、前轮3、后轮4。
[0021]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的轮滑鞋的纵向剖视结构展示。
[0022]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主要包括双头丝杆电机101、前刹车推块102、后刹车推块103。
[0023]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包含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的轮滑鞋的爆炸展开结构展示。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0025]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的轮滑鞋。
[0026]所述轮滑鞋分为左鞋和右鞋,每只鞋主要包括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机构载体2、前轮3、后轮4。
[0027]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主要包括双头丝杆电机101、前刹车推块102、后刹车推块103。
[0028]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布置于前轮3和后轮4之间的鞋
底本体内,前轮3、后轮4的轮轴均固定于鞋底本体,所述双头丝杆电机101出力的芯轴两端出头且互为反丝,分别与前刹车推块102、后刹车推块103的内丝相匹配,相应的前刹车推块102与后刹车推块103亦互为反丝,鞋底本体开设有与前刹车推块102、后刹车推块103轮廓截面尺寸相匹配的滑槽。
[0029]所述双头丝杆电机101为低速大扭矩电机。
[0030]双头丝杆电机101正传,电机前端的右旋螺纹丝杆驱动内螺纹亦为右旋螺纹的前刹车推块102向前顶出并与前轮3接触,电机后端的左旋螺纹丝杆驱动内螺纹亦为左旋螺纹的后刹车推块103向后顶出并与后轮4接触,前轮3、后轮4同时产生刹车作用。
[0031]鞋底本体容纳双头丝杆电机101的空间尺寸留有纵向间隙,以允许双头丝杆电机101前后少量窜动,用以补偿前刹车推块102、后刹车推块103的运动距离误差,使得前刹车推块102、后刹车推块103均能够接触到与其对应的轮体,从而产生等力的刹车作用。
[0032]双头丝杆电机101反传,电机前端的丝杆驱动前刹车推块102向后收回并与前轮3脱离接触,电机后端的丝杆驱动后刹车推块103向前收回并与后轮4脱离接触,前轮3、后轮4的刹车作用被同时释放,前轮3、后轮4恢复自由转动。
[0033]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出的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包括双头丝杆电机(101)、前刹车推块(102)、后刹车推块(103),所述布置于双轮之间的水平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1)布置于前轮(3)和后轮(4)之间的机构载体(2)内,前轮(3)、后轮(4)的轮轴均固定于机构载体(2),所述双头丝杆电机(101)出力的芯轴两端出头且互为反丝,分别与前刹车推块(102)、后刹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熠朱光
申请(专利权)人:朱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