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UKI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拾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054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2
适当地拾起被缝制物。将层叠的片状的被缝制物(C)从上拾起的拾起装置(10),其具有:喷嘴机构(20),其具有通过空气的吹出而从层叠的被缝制物,将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向上方拉拽的拾起喷嘴(21);以及保持机构(50),其对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进行保持,拾起喷嘴具有:通风槽(212),其设置在与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的上表面相对的底面(211),通至该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以及喷嘴口(213),其沿该通风槽的内侧向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侧吹出空气,通风槽的槽内底面(216)的空气吹出侧端部形成为朝向远离被缝制物的方向的形状。为朝向远离被缝制物的方向的形状。为朝向远离被缝制物的方向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拾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层叠的片状的被缝制物拾起的拾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缝纫机等缝制装置中,为了高效地进行缝制而利用拾起装置,该拾起装置从将多个片状的被缝制物层叠而保存的供给部,将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一片一片地拾起而供给至缝纫机。
[0003]如上所述的拾起装置通过吸引吸嘴一片一片地将被缝制物吸附而拾起,然后输送至缝纫机而进行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591号公报
[0005]但是,上述现有的拾起装置构成为从上方使吸引吸嘴的前端部与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抵接而进行拾起,因此,根据被缝制物的材料类别的不同而有时一次拾起两片以上的被缝制物等,难以稳定地进行良好的拾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适当地拾起被缝制物。
[0007]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拾起装置,其将层叠的片状的被缝制物从上拾起,
[0008]该拾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0009]喷嘴机构,其具有拾起喷嘴,该拾起喷嘴通过空气的吹出而从层叠的所述被缝制物,将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向上方拉拽;以及
[0010]保持机构,其对从上算起第一片所述被缝制物进行保持,
[0011]所述拾起喷嘴具有:通风槽,其设置于在与从上算起第一片所述被缝制物的上表面相对的底面,通至该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以及喷嘴口,其沿该通风槽的内侧向所述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侧吹出空气,
[0012]所述通风槽的槽内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被缝制物的方向的形状。
[0013]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拾起装置中,
[0014]所述拾起喷嘴的所述底面中的空气吹出侧端部,利用台阶而与所述底面的其他部分相比远离所述被缝制物。
[0015]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拾起装置中,
[0016]所述通风槽的槽内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由从与所述拾起喷嘴的底面平行的状态起起伏角度逐渐增加的曲面形成。
[0017]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拾起装置中,
[0018]所述通风槽的槽内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由相对于所述拾起喷嘴的底面以一定的起伏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形成。
[0019]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拾起装置
中,
[0020]具有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具有:爪部件,其用于相对于层叠的所述被缝制物插入至从上算起第一片所述被缝制物的下侧;以及进退驱动部,其使所述爪部件的前端部进退移动。
[0021]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拾起装置中,
[0022]所述拾起喷嘴相对于所述爪部件而配置于所述爪部件的进入方向下游侧。
[0023]技术方案7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或6所记载的拾起装置中,
[0024]具有吸引机构,该吸引机构具有从层叠的所述被缝制物将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向上方拉拽的非吸附式吸引盘。
[0025]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拾起装置中,
[0026]具有:
[0027]厚度检测部,其对所述爪部件之上的所述被缝制物的厚度进行检测;以及
[0028]判定部,其基于所述厚度检测部的检测,对在所述保持机构是否保持有一片所述被缝制物进行判定。
[0029]技术方案9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拾起装置中,
[0030]所述保持机构具有:夹持部件,其在所述爪部件的上侧相对于该爪部件相对地下降而对所述被缝制物进行夹持;以及夹持驱动部,其对所述夹持部件赋予沿相对于所述爪部件的相对的下降方向的移动动作,
[0031]所述厚度检测部根据所述夹持部件相对于所述爪部件的高度,对所述爪部件之上的所述被缝制物的厚度进行检测。
[003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3]如以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通风槽的槽内底面的吹出端部形成为朝向远离被缝制物的方向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康达效应沿通风槽的远离被缝制物的形状的内底面而使空气流动。由此,能够向远离被缝制物的方向吸引被缝制物。
[0034]因此,如果将拾起喷嘴的通风槽的空气吹出侧端部向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接近,则能够将该被缝制物以上翻的方式拉拽。如上所述使被缝制物上翻,由此即使是彼此贴合的材料的被缝制物、容易透过空气的被缝制物,也能够逐渐地促进剥离而拾起,能够将被缝制物一片一片良好地稳定拾起。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拾起装置的斜视图。
[0036]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拾起装置的斜视图。
[0037]图3是从与图1及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拾起装置的斜视图。
[0038]图4是从与图1~图3不同的方向观察拾起装置的斜视图。
[0039]图5是将保持机构的一部分剖开而从左方观察的侧视图。
[0040]图6是以俯视观察的方式表示针对爪部件的两个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位置的说明图。
[0041]图7是升降块周围的结构的斜视图。
[0042]图8是在爪部件之上没有被缝制物的状态下的夹持部件周围的结构的斜视图。
[0043]图9是在爪部件之上存在被缝制物的状态下的夹持部件周围的结构的斜视图。
[0044]图10是拾起喷嘴的沿铅垂上下方向的剖视图。
[0045]图11是表示拾起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046]图12是表示第一拾起动作的控制的流程图。
[0047]图13是第一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48]图14是图13之后的第一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49]图15是表示被缝制物厚度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0050]图16是被缝制物厚度检测处理中的动作说明图。
[0051]图17是图16之后的被缝制物厚度检测处理中的动作说明图。
[0052]图18是图17之后的被缝制物厚度检测处理中的动作说明图。
[0053]图19是图18之后的被缝制物厚度检测处理中的动作说明图。
[0054]图20是表示第二拾起动作的控制的流程图。
[0055]图21是第二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56]图22是图21之后的第二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57]图23是图22之后的第二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58]图24是图23之后的第二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59]图25是图24之后的第二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60]图26是表示第三拾起动作的控制的流程图。
[0061]图27是第三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62]图28是图27之后的第三拾起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63]图29是图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拾起装置,其将层叠的片状的被缝制物从上拾起,该拾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喷嘴机构,其具有拾起喷嘴,该拾起喷嘴通过空气的吹出而从层叠的所述被缝制物,将从上算起第一片被缝制物向上方拉拽;以及保持机构,其对从上算起第一片所述被缝制物进行保持,所述拾起喷嘴具有:通风槽,其设置在与从上算起第一片所述被缝制物的上表面相对的底面,通至该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以及喷嘴口,其沿该通风槽的内侧向所述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侧吹出空气,所述通风槽的槽内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被缝制物的方向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起喷嘴的所述底面中的空气吹出侧端部,利用台阶而与所述底面的其他部分相比远离所述被缝制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的槽内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由从与所述拾起喷嘴的底面平行的状态起起伏角度逐渐增加的曲面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的槽内底面的空气吹出侧端部,由相对于所述拾起喷嘴的底面以一定的起伏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拾起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勇辉丸山刚志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