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粘式减振垫板,该自粘式减振垫板包括:减振垫板本体,减振垫板本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面设置有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背向减振垫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保护膜。该自粘式减振垫板可以在制备混凝土轨枕或混凝土支承块时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压合在未熟化的混凝土表面,待混凝土熟化后便粘合为一体,也可以去掉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上的保护膜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贴合在完全熟化且未经打磨的混凝土轨枕底部、混凝土支承块底部、复合材料轨枕底部或塑料轨枕底部,实现快速粘接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粘式减振垫板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工务
,具体地涉及一种自粘式减振垫板。
技术介绍
[0002]有砟轨道混凝土轨枕在列车经过时会向下挤压道砟,使道砟粉化造成道床板结、弹性降低,而在混凝土轨枕与道砟铺设减振垫板可延长道砟粉化的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混凝土支承块与橡胶套靴底部之间也铺有减振垫板以增加道床弹性。目前上述减振垫板与混凝土轨枕的连接方式有粘接的方式,也有物理锚合的方式。
[0003]公开号为CN111501426A的专利介绍了混凝土弹性宽轨枕垫板粘结的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宽轨枕压平、轨枕底面磨平、清除表面油污和灰尘、涂抹粘结剂、粘结弹性垫板、加压固定等步骤;公开号为CN108755288A的专利介绍的混凝土轨枕底弹性垫板采用铆钉结构将弹性垫板与混凝土轨枕底部连接为一起。
[0004]对于粘接的方式:首先对混凝土轨枕底面或混凝土支承块底面进行打磨,然后通过胶黏剂将弹性垫板粘贴在混凝土轨枕底面或混凝土支承块底面,该生产工艺需在混凝土熟化脱模后转运、打磨、清扫界面、配胶、涂胶、胶黏剂固化等工序,费时费力、生产工艺复杂。此外所用胶黏剂一般为双组分反应型胶黏剂,固化后因粘接不良、磕碰、搬运等原因产生剥离或脱落后无再次粘接的能力,还需要重样打磨、涂胶、固化等。
[0005]对于物理锚合的方式:当减振垫板和混凝土轨枕或混凝土支承块寿命不同步时,不管是更换弹性垫板还是混凝土都会破坏减振垫板的铆钉结构,若混凝土寿命到期,换下的减振垫板无法重复利用;或减振垫板寿命到期,新的减振垫板无法刺入熟化的混凝土,还需要额外的打磨、粘接等工艺,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粘式减振垫板,该自粘式减振垫板可以在制备混凝土轨枕或混凝土支承块时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压合在未熟化的混凝土表面,待混凝土熟化后便粘合为一体,也可以去掉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上的保护膜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贴合在完全熟化且未经打磨的混凝土轨枕底部、混凝土支承块底部、复合材料轨枕底部或塑料轨枕底部,实现快速粘接效果;同时有部分剥离或整体脱落时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对准混凝土轨枕底部压合即可实现粘合效果,解决了现有混凝土轨枕、混凝土支承块用弹性垫板安装工艺复杂、耗时、生产效率低、脱落后需要重新打磨粘接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粘式减振垫板,该自粘式减振垫板包括:减振垫板本体,所述减振垫板本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面设置有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背向所述减振垫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保护膜。
[0008]优选地,所述保护膜为单侧涂硅油的隔离纸或PET薄膜,其中,硅油涂覆在所述隔离纸或PET薄膜面向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的侧面。
[0009]优选地,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为:SIS热熔压敏胶、SBS热熔压敏胶、丁基橡胶
热熔压敏胶、丙烯酸压敏胶或聚氨酯热熔压敏胶中的一种。
[0010]优选地,所述减振垫板本体为:橡胶材料垫板、聚酯材料垫板、聚乙烯材料垫板、聚氯乙烯材料垫板或聚氨酯材料垫板中的一种。
[0011]优选地,所述减振垫板本体、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和保护膜的边缘对齐。
[0012]优选地,所述减振垫板本体、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和保护膜的各拐角均设置为圆角。
[0013]优选地,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的外露面由所述保护膜完全覆盖。
[00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自粘式减振垫板可以在制备混凝土轨枕或混凝土支承块时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压合在未熟化的混凝土表面,待混凝土熟化后便粘合为一体,也可以去掉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上的保护膜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贴合在完全熟化且未经打磨的混凝土轨枕底部、混凝土支承块底部、复合材料轨枕底部或塑料轨枕底部,实现快速粘接效果;同时有部分剥离或整体脱落时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对准混凝土轨枕底部压合即可实现粘合效果,解决了现有混凝土轨枕、混凝土支承块用弹性垫板安装工艺复杂、耗时、生产效率低、脱落后需要重新打磨粘接的问题。
[0015]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自粘式减振垫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展开图;
[0018]图2是自粘式减振垫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19]图3是自粘式减振垫板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20]图4是保护膜位于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上的一种覆盖方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减振垫板本体;2
‑
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3
‑
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25]参见图1
‑
3所示的自粘式减振垫板,该自粘式减振垫板包括:减振垫板本体1,所述减振垫板本体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面设置有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背向所述减振垫板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保护膜3。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该自粘式减振垫板可以在制备混凝土轨枕或混凝土支承块时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压合在未熟化的混凝土表面,待混凝土熟化后便粘合为一体,也可以去掉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上的保护膜3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贴合在完全熟化且未经打磨的混凝土轨枕底部、混凝土支承块底部、复合材料轨枕底部或塑料
轨枕底部,实现快速粘接效果;同时有部分剥离或整体脱落时直接将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对准混凝土轨枕底部压合即可实现粘合效果,解决了现有混凝土轨枕、混凝土支承块用弹性垫板安装工艺复杂、耗时、生产效率低、脱落后需要重新打磨粘接的问题。
[0027]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供一种保护膜3,所述保护膜3为单侧涂硅油的隔离纸或PET薄膜,其中,硅油涂覆在所述隔离纸或PET薄膜面向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的侧面。
[0028]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供一种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的自粘胶,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为:SIS热熔压敏胶、SBS热熔压敏胶、丁基橡胶热熔压敏胶、丙烯酸压敏胶或聚氨酯热熔压敏胶中的一种。
[0029]该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充分利用非沥青基自粘材料特性,如压敏性(压合后轻开即达到粘接效果、反复剥离后仍具有压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粘式减振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式减振垫板包括:减振垫板本体(1),所述减振垫板本体(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面设置有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背向所述减振垫板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保护膜(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式减振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3)为单侧涂硅油的隔离纸或PET薄膜,其中,硅油涂覆在所述隔离纸或PET薄膜面向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式减振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沥青基自粘材料层(2)为:SIS热熔压敏胶、SBS热熔压敏胶、丁基橡胶热熔压敏胶、丙烯酸压敏胶或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张勇,刘志,赵微微,贾彤珺,李子睿,肖俊恒,张松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