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宝洁公司专利>正文

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036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含有抗氧化剂的洗涤剂组合物来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以及所述抗氧化剂和所述方法的用途。化剂和所述方法的用途。化剂和所述方法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含有抗氧化剂的洗涤剂组合物来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以及所述抗氧化剂和所述方法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衣物洗涤方法被设计成除去织物上的污垢。有些污垢可在织物上造成恶臭,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恶臭甚至在衣物洗涤操作后仍可持续存在。
[0003]因此,持续需要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
[0004]惊讶地发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减少了织物上的恶臭。
[0005]不受理论的约束,据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抗氧化剂与金属离子组合的特定选择的组合通过洗涤在织物上提供减少恶臭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为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将织物与洗涤液体组合,其中所述织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源,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包含金属离子源,优选地Cu
2+
,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是通过将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在水中稀释介于100倍和3000倍之间、优选地介于300倍和900倍之间的因子而制备的;
[0008]b.使用自动洗涤操作、手动洗涤操作或它们的混合操作,优选地使用自动洗涤操作,在所述洗涤液体中洗涤所述织物;
[0009]c.将所述织物和所述洗涤液体彼此分离;
[0010]d.将所述织物干燥;
[0011]其中所述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包含按所述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的重量计介于0.01%至5%之间的抗氧化剂,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烷基化酚。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为抗氧化剂用于减少织物上恶臭的用途,其中所述织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源,并且所述抗氧化剂为受阻酚。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用途,所述方法用于在洗涤液体中减少织物上的恶臭,并且其中所述织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源,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包含金属离子,优选地Cu
2+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水溶性单位剂量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涉及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的

恶臭

是织物上不期望或不可取的气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将意识到与期望的气味相比,什么是不期望的气味。
[0018]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a.将织物与洗涤液体组合,其中所述织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源,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包含金属离子源,优选地Cu
2+
,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是通过将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在水中稀释介于100倍和3000倍之间、优选地介于300倍和900倍之间的因子而制备的。织物可为任何合适的织物。所谓织物优选地是指包含天然或合成纤维网络的纺织物或布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知道合适的织物。织物可选自棉、聚酯、棉/聚酯共混物、聚酰胺、莱卡、人造丝、或它们的混合物。
[0020]织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知道合适的恶臭源。恶臭源可包括体垢的化学分解产物。恶臭源可包括体垢或其降解产物,例如,6

甲基
‑5‑
庚烷
‑2‑
酮、反式
‑2‑
庚醛、3

甲基
‑2‑
丁烯醛、癸酸、十一酸、十一醛或它们的混合物。
[002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知道如何制备该洗涤液体。不受理论的约束,向水中添加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将致使衣物洗涤剂组合物溶解并且形成洗涤液体。
[0022]洗涤液体可在自动洗衣机的转筒内自动形成,或可在手动洗涤操作中制得。
[0023]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可被包含在水溶性单位剂量制品中,其中水溶性单位剂量制品包括水溶性膜。不受理论的约束,将水溶性单位剂量制品添加到水将导致水溶性膜溶解并将衣物洗涤剂组合物释放到水中,从而产生主洗涤液体。当在自动洗衣机的转筒中制得时,传统上将待洗涤的织物和水溶性单位剂量制品添加到该转筒中,并且关闭洗衣机的门。然后洗衣机将水自动添加到转筒中以形成洗涤液体。
[0024]优选地,洗涤液体包含介于1L和64L之间、优选地介于2L和32L之间、更优选地介于3L和20L之间的水。
[0025]衣物洗涤剂组合物更详细地描述于下文中。
[0026]洗涤液体包含金属离子,优选地Cu
2+
。金属离子可存在于织物与洗涤液体接触之前的织物上。金属离子可存在于织物组合到洗涤液体之前的织物上的恶臭源中。金属离子可存在于与织物组合时的洗涤液体中。如果存在于洗涤液体中,则金属离子可存在于衣物洗涤剂、水或它们的混合物中。用于制备洗涤液体的水可包含介于10ppb和2,000ppb之间、优选地介于50ppb和1,00ppb之间的金属离子。不受理论的约束,自来水包含介于10ppb和2,000ppb之间、优选地介于50ppb和1,000ppb之间的Cu
2+
。恶臭源可以在恶臭源被施加到织物的点处包含金属离子。另选地,恶臭源可被施加到织物(诸如可在织物可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穿着期间发生)和稍后施加的金属离子。
[0027]优选地,洗涤液体包含0.1ppm至100ppm、优选地0.15ppm至50ppm的抗氧化剂。
[0028]b.使用自动洗涤操作、手动洗涤操作或它们的混合操作,优选地使用自动洗涤操作,在洗涤液体中洗涤织物。
[002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知道如何在自动洗涤操作、手动洗涤操作或它们的混合操作中洗涤织物。
[0030]优选地,洗涤液体的温度介于5℃和90℃之间、优选介于10℃和60℃之间、更优选介于12℃和45℃之间、最优选介于15℃和40℃之间。
[0031]优选地,在洗涤液体中洗涤织物花费介于5分钟和50分钟之间、优选介于5分钟和40分钟之间、更优选介于5分钟和30分钟之间、甚至更优选介于5分钟和20分钟之间、最优选
介于6分钟和18分钟之间的时间来完成。
[0032]优选地,洗涤液体包含介于1kg和20kg之间、优选地介于3kg和15kg之间、最优选地介于5kg和10kg之间的织物。
[0033]洗涤液体可包含优选在介于0gpg至40gpg之间变化的任何硬度的水。较低硬度的水被称为软水,而较高硬度的水被称为硬水。
[0034]c.将织物和洗涤液体彼此分离。
[0035]在织物洗涤后,将织物和洗涤液体彼此分离。此类分离可涉及从洗涤液体中移除织物,或者从织物中排出洗涤液体。在自动洗衣机操作中,优选的是从织物中排出洗涤液体。为避免怀疑,洗涤液体中的一些可在织物与主洗涤液体分离之后保持浸透到织物中,即织物保持湿的。就本专利技术而言,一旦织物与洗涤液体的主体积分离或洗涤液体的主体积已被排掉,织物和洗涤液体就被认为是彼此分离的,尽管一些残余的洗涤液体可能仍然浸透到织物中。
[0036]d.漂洗织物
[0037]所述方法可包括如下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织物与洗涤液体组合,其中所述织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源,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包含金属离子,优选地Cu
2+
,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是通过将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在水中稀释介于100倍和3000倍之间、优选地介于300倍和900倍之间的因子而制备的;b.使用自动洗涤操作、手动洗涤操作或它们的混合操作,优选地使用自动洗涤操作,在所述洗涤液体中洗涤所述织物;c.将所述织物和所述洗涤液体彼此分离;d.将所述织物干燥;其中所述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包含按所述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的重量计0.001%至5%、优选地0.01%至%、最优选地0.025%至1.5%的烷基化酚抗氧化剂、受阻酚抗氧化剂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个在pH 7下具有等于或大于1.50、优选地等于或大于2.50、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3.50的log D值。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离子是通过以下方式而引入到所述洗涤液体的:存在于与所述洗涤液体接触之前的所述织物上、存在于用于制备所述洗涤液体的水中、或它们的混合。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a.其中在介于5℃和60℃之间、优选地介于10℃和45℃之间、更优选地介于10℃和35℃之间的温度下,在所述洗涤液体中洗涤所述织物;b.其中步骤b中的洗涤操作花费介于5分钟和60分钟之间、优选地介于5分钟和45分钟之间、更优选地介于5分钟和30分钟之间;c.或它们的混合。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氧化剂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2,6

双(1

甲基丙基)酚;2,6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甲基

酚;2

(1,1

二甲基乙基)

1,4

苯二醇;2,4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2,6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苯丙酸甲酯;2

(1,1

二甲基乙基)
‑4‑
甲基酚;2

(1,1

二甲基乙基)

4,6

二甲基

酚;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1,1
′‑
[2,2

双[[3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
‑1‑
氧代丙氧基]甲基]

1,3

丙二基]酯;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十八烷基酯;2,2
′‑
亚甲基双[6

(1,1

二甲基乙基)
‑4‑
甲基酚;2

(1,1

二甲基乙基)

酚;2,4,6

三(1,1

二甲基乙基)

酚;4,4
′‑
亚甲基双[2,6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4,4

,4
”‑
[(2,4,6

三甲基

1,3,5

苯三基)三(亚甲基)]三[2,6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N,N'

1,6

己二基双[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酰胺;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P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甲基膦酸二乙酯;1,3,5

三[[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甲基]

1,3,5

三嗪

2,4,6(1H,3H,5H)

三酮;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2

[3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
‑1‑
氧代丙基]酰肼;3

(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5‑
甲基苯丙酸1,1
′‑
[1,2

乙二基双(氧基

2,1

乙二基)]酯;4

[(二甲基氨基)甲基]

2,6

双(1,1

二甲基乙基)酚;4

[[4,6

双(辛硫基)

1,3,5

三嗪
‑2‑
基]氨基]

2,6

双(1,1

二甲基乙基)酚;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1,1
′‑
(硫基二

2,1

乙二基)酯;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甲酸2,4

双(1,1

二甲基乙基)苯酯;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1,1
′‑
(1,6


二基)酯;3

(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5‑
甲基苯丙酸1,1
′‑
[2,4,8,10

四氧杂螺[5.5]十一烷

3,9

二基双(2,2

二甲基

2,1

乙二基)]酯;3

(1,1

二甲基乙基)

β

[3

(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
‑4‑
羟基

β

甲基苯丙酸1,1
′‑
(1,2

乙二基)酯;2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甲基]
‑2‑
丁基丙二酸1,3

双(1,2,2,6,6

五甲基
‑4‑
哌啶基)酯;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1

[2

[3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
‑1‑
氧代丙氧基]乙基]

2,2,6,6

四甲基
‑4‑
哌啶酯;3,4

二氢

2,5,7,8

四甲基
‑2‑
[(4R,8R)

4,8,12

三甲基十三烷基]

(2R)

2H
‑1‑
苯并吡喃
‑6‑
醇;2,6

二甲基酚;2,3,5

三甲基

1,4

苯二醇;2,4,6

三甲基酚;2,3,6

三甲基酚;4,4'

(1

甲基亚乙基)

双[2,6

二甲基酚];1,3,5

三[[4

(1,1

二甲基乙基)
‑3‑
羟基

2,6

二甲基苯基]甲基]

1,3,5

三嗪

2,4,6(1H,3H,5H)

三酮;4,4
′‑
亚甲基双[2,6

二甲基酚];2,6

双(1

甲基丙基)酚;2

(1,1

二甲基乙基)
‑4‑
甲氧基酚;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苯甲酸;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2‑
羟基

苯甲酸;,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苯甲醇;2

(2H

苯并三唑
‑2‑
基)

4,6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2

(1,1

二甲基乙基)
‑4‑
乙基

酚;2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宝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