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宝洁公司专利>正文

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036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含有抗氧化剂的洗涤剂组合物来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以及所述抗氧化剂和所述方法的用途。化剂和所述方法的用途。化剂和所述方法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含有抗氧化剂的洗涤剂组合物来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以及所述抗氧化剂和所述方法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衣物洗涤方法被设计成除去织物上的污垢。有些污垢可在织物上造成恶臭,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恶臭甚至在衣物洗涤操作后仍可持续存在。
[0003]因此,持续需要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
[0004]惊讶地发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减少了织物上的恶臭。
[0005]不受理论的约束,据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抗氧化剂与金属离子组合的特定选择的组合通过洗涤在织物上提供减少恶臭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为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将织物与洗涤液体组合,其中所述织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源,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包含金属离子源,优选地Cu
2+
,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是通过将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在水中稀释介于100倍和3000倍之间、优选地介于300倍和900倍之间的因子而制备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减少织物上的恶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织物与洗涤液体组合,其中所述织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源,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包含金属离子,优选地Cu
2+
,并且其中所述洗涤液体是通过将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在水中稀释介于100倍和3000倍之间、优选地介于300倍和900倍之间的因子而制备的;b.使用自动洗涤操作、手动洗涤操作或它们的混合操作,优选地使用自动洗涤操作,在所述洗涤液体中洗涤所述织物;c.将所述织物和所述洗涤液体彼此分离;d.将所述织物干燥;其中所述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包含按所述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的重量计0.001%至5%、优选地0.01%至%、最优选地0.025%至1.5%的烷基化酚抗氧化剂、受阻酚抗氧化剂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个在pH 7下具有等于或大于1.50、优选地等于或大于2.50、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3.50的log D值。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离子是通过以下方式而引入到所述洗涤液体的:存在于与所述洗涤液体接触之前的所述织物上、存在于用于制备所述洗涤液体的水中、或它们的混合。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a.其中在介于5℃和60℃之间、优选地介于10℃和45℃之间、更优选地介于10℃和35℃之间的温度下,在所述洗涤液体中洗涤所述织物;b.其中步骤b中的洗涤操作花费介于5分钟和60分钟之间、优选地介于5分钟和45分钟之间、更优选地介于5分钟和30分钟之间;c.或它们的混合。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氧化剂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2,6

双(1

甲基丙基)酚;2,6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甲基

酚;2

(1,1

二甲基乙基)

1,4

苯二醇;2,4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2,6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苯丙酸甲酯;2

(1,1

二甲基乙基)
‑4‑
甲基酚;2

(1,1

二甲基乙基)

4,6

二甲基

酚;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1,1
′‑
[2,2

双[[3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
‑1‑
氧代丙氧基]甲基]

1,3

丙二基]酯;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十八烷基酯;2,2
′‑
亚甲基双[6

(1,1

二甲基乙基)
‑4‑
甲基酚;2

(1,1

二甲基乙基)

酚;2,4,6

三(1,1

二甲基乙基)

酚;4,4
′‑
亚甲基双[2,6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4,4

,4
”‑
[(2,4,6

三甲基

1,3,5

苯三基)三(亚甲基)]三[2,6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N,N'

1,6

己二基双[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酰胺;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P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甲基膦酸二乙酯;1,3,5

三[[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甲基]

1,3,5

三嗪

2,4,6(1H,3H,5H)

三酮;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2

[3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
‑1‑
氧代丙基]酰肼;3

(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5‑
甲基苯丙酸1,1
′‑
[1,2

乙二基双(氧基

2,1

乙二基)]酯;4

[(二甲基氨基)甲基]

2,6

双(1,1

二甲基乙基)酚;4

[[4,6

双(辛硫基)

1,3,5

三嗪
‑2‑
基]氨基]

2,6

双(1,1

二甲基乙基)酚;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1,1
′‑
(硫基二

2,1

乙二基)酯;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甲酸2,4

双(1,1

二甲基乙基)苯酯;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1,1
′‑
(1,6


二基)酯;3

(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5‑
甲基苯丙酸1,1
′‑
[2,4,8,10

四氧杂螺[5.5]十一烷

3,9

二基双(2,2

二甲基

2,1

乙二基)]酯;3

(1,1

二甲基乙基)

β

[3

(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
‑4‑
羟基

β

甲基苯丙酸1,1
′‑
(1,2

乙二基)酯;2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甲基]
‑2‑
丁基丙二酸1,3

双(1,2,2,6,6

五甲基
‑4‑
哌啶基)酯;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丙酸1

[2

[3

[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苯基]
‑1‑
氧代丙氧基]乙基]

2,2,6,6

四甲基
‑4‑
哌啶酯;3,4

二氢

2,5,7,8

四甲基
‑2‑
[(4R,8R)

4,8,12

三甲基十三烷基]

(2R)

2H
‑1‑
苯并吡喃
‑6‑
醇;2,6

二甲基酚;2,3,5

三甲基

1,4

苯二醇;2,4,6

三甲基酚;2,3,6

三甲基酚;4,4'

(1

甲基亚乙基)

双[2,6

二甲基酚];1,3,5

三[[4

(1,1

二甲基乙基)
‑3‑
羟基

2,6

二甲基苯基]甲基]

1,3,5

三嗪

2,4,6(1H,3H,5H)

三酮;4,4
′‑
亚甲基双[2,6

二甲基酚];2,6

双(1

甲基丙基)酚;2

(1,1

二甲基乙基)
‑4‑
甲氧基酚;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苯甲酸;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2‑
羟基

苯甲酸;,3,5

双(1,1

二甲基乙基)
‑4‑
羟基

苯甲醇;2

(2H

苯并三唑
‑2‑
基)

4,6

双(1,1

二甲基乙基)

酚;2

(1,1

二甲基乙基)
‑4‑
乙基

酚;2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宝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