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预防或治疗癌症的苯甲酰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专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预防或治疗癌症的苯甲酰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0002]相关技术的描述
[0003]癌症的发生与各种环境因素有关,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品、辐射和病毒,以及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及与凋亡和DNA修复有关的基因的变化。最近对癌症分子机制的了解使得靶向抗癌疗法成为可能,这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0004]靶向药物通常用于靶向癌细胞特征性地必须显示其有效性的分子。分子靶点是与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血管生成、基质、细胞周期调节剂和凋亡相关的基因。目前,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在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用作重要的靶向药物。
[0005]已知蛋白酪氨酸激酶在许多恶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许多上皮细胞肿瘤中异常激活,所述上皮细胞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乳腺癌、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其溶剂化物、其水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1](在式1中,R1为取代的C6‑
12
芳基,其中,所述取代的C6‑
12
芳基为被未取代或取代的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5
‑
10元杂环烷基取代的C6‑
12
芳基,所述取代的5~10元杂环烷基为C1‑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羰基、
‑
NR4R5、或被5~7元杂环烷基取代的5~10元杂环烷基,所述5~7元杂环烷基为未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C1‑5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并且R4和R5独立地为氢或C1‑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R2为卤素;R3为
‑
OH、或C1‑
15
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以及X是=CH
‑
,或=N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其溶剂化物、其水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为取代的C6‑
12
芳基,其中,所述取代的C6‑
12
芳基为被未取代或取代的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5
‑
10元杂环烷基取代的C6‑
12
芳基,所述取代的5~10元杂环烷基为C1‑
10
直链或支链烷基羰基、
‑
NR4R5、或被6元杂环烷基取代的5~10元杂环烷基,所述6元杂环烷基为未取代的或被一个或多个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C1‑3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并且R4和R5独立地为氢或C1‑
10
直链或支链烷基;R2为卤素;R3为
‑
OH、或C1‑
10
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以及X=CH
‑
或=N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其溶剂化物、其水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1为为R2为
‑
F、或
‑
Cl;R3为
‑
OH;以及X是=CH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其溶剂化物、其水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由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式2](在式2中,R1、R2、R3独立地如权利要求1的式1中所定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其溶剂化物、其水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1)(R)
‑
N
‑
((5
‑
氟
‑2‑
羟基苯基)(1H
‑
吲哚
‑2‑
基)甲基)
‑4′‑
(哌嗪
‑1‑
基)
‑
[1,1
′‑
联苯]
‑3‑
甲酰胺;
(2)(R)
‑4′‑
(4
‑
乙酰基哌嗪
‑1‑
基)
‑
N
‑
((5
‑
氟
‑2‑
羟基苯基)(1H
‑
吲哚
‑2‑
基)甲基)
‑
[1,1
′‑
联苯]
‑3‑
甲酰胺;(3)(R)
‑4′‑
(4
‑
氨基哌啶
‑1‑
基)
‑
N
‑
((5
‑
氟
‑2‑
羟基苯基)(1H
‑
吲哚
‑2‑
基)甲基)
‑
[1,1
′‑
联苯]
‑3‑
甲酰胺;(4)(R)
‑4′‑
(4
‑
氨基哌啶
‑1‑
基)
‑
N
‑
((5
‑
氯
‑2‑
羟基苯基)(1H
‑
吲哚
‑2‑
基)甲基)
‑
[1,1
′‑
联苯]
‑3‑
甲酰胺;(5)(R)
‑
N
‑
((5
‑
氟
‑2‑
羟基苯基)(1H
‑
吲哚
‑2‑
基)甲基)
‑4′‑
(4
‑
(4
‑
甲基哌嗪
‑1‑
基)哌啶
‑1‑
基)
‑
[1,l
′‑
联苯]
‑3‑
甲酰胺;(6)(R)
‑
N
‑
((5
‑
氟
‑2‑
羟基苯基)(1H
‑
吲哚
‑2‑
基)甲基)
‑4′‑
(4
‑
(哌嗪
‑1‑
基)哌啶
‑1‑
基)
‑
[1,1
′‑
联苯]
‑3‑
甲酰胺;(7)(R)
‑4′‑
(4
‑
(二甲基氨基)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浩,金志元,赵炳哲,崔吉惇,尹智筵,朴彩媛,K,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化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