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摄像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13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具有安装腔,外壳结构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摄像口;多个支撑结构,设置在安装腔内,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一个支架,支架的一端和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和外壳结构连接;多个摄像组件,多个摄像组件分布在多个支撑结构的多个支架上,每个摄像组件和对应的支架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且多个摄像组件一一对应地朝向多个摄像口。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目摄像机镜头之间的位置、角度精度差的问题。头之间的位置、角度精度差的问题。头之间的位置、角度精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目摄像机


[0001]本技术涉及监控摄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目摄像机。

技术介绍

[0002]为提升监控摄像设备的监控角度,使摄像设备具有多方位同时监控的能力,多目摄像机在监控领域的使用越发广泛。一般来说,多目摄像机是指具有两个及以上镜头,且镜头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多镜头结构的摄像设备。
[0003]多目摄像机按照镜头能否运动,可分为固定式多目摄像机和可调节多目摄像机。可调节多目摄像机可以通过转动改变镜头转向,但是结构方案较固定式更复杂,成本更高。而固定式多目相机无法进行方向调节,为实现图案拼接,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角度精度与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摄像组件通常安装在支架的侧面,侧面的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因此,会导致摄像组件的位置、角度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目摄像机镜头之间的位置、角度精度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具有安装腔,外壳结构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摄像口;多个支撑结构,设置在安装腔内,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一个支架,支架的一端和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和外壳结构连接;多个摄像组件,多个摄像组件分布在多个支撑结构的多个支架上,每个摄像组件和对应的支架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且多个摄像组件一一对应地朝向多个摄像口。
[0006]进一步地,每个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架,且每个支撑结构中的多个支架均位于连接板的同一侧;多个摄像组件等间距地沿安装腔的周向分布。
[0007]进一步地,外壳结构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多个支撑结构的连接板共同遮盖外壳结构的开口;支架位于连接板的下方,摄像组件和支架的底面连接。
[0008]进一步地,外壳结构具有贯穿的中心孔,多个支撑结构和多个摄像组件均围绕中心孔设置,连接板为扇形结构,相邻的两个连接板的端部对接。
[0009]进一步地,支架的底面具有第一连接孔,摄像组件包括镜头、凸耳和第一紧固件,凸耳设置在镜头的外壁上,凸耳的装配面和支架的底面贴合,第一紧固件穿过凸耳并和第一连接孔连接。
[0010]进一步地,支架的底面还具有第一定位孔,摄像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销,第一定位销设置在凸耳上,第一定位销穿入第一定位孔。
[0011]进一步地,支架具有开口朝下的避让槽,镜头的一部分位于避让槽内,支架的第一连接孔、摄像组件的凸耳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孔分别位于避让槽的两侧,两个凸耳分别位于镜头的两侧,两个凸耳和两个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
[0012]进一步地,外壳结构包括外罩和多个支撑筋,外罩具有安装腔和多个摄像口,多个
支撑筋分布在外罩的内壁上,支撑筋和连接板连接。
[0013]进一步地,支撑筋具有第二连接孔,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穿过连接板并和第二连接孔连接。
[0014]进一步地,连接板具有第二定位孔,外壳结构还包括第二定位销,第二定位销设置在支撑筋上,第二定位销穿入第二定位孔。
[0015]进一步地,外壳结构包括外罩和多个防护罩,外罩具有安装腔和多个摄像口,多个防护罩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摄像口处;其中,防护罩包括透明的防护板和围绕防护板设置的框架,框架和外罩连接。
[0016]进一步地,摄像组件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下,防护板垂直于镜头的拍摄方向。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具有安装腔,外壳结构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摄像口;多个支撑结构,设置在安装腔内,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一个支架,支架的一端和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和外壳结构连接;多个摄像组件,多个摄像组件分布在多个支撑结构的多个支架上,每个摄像组件和对应的支架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且多个摄像组件一一对应地朝向多个摄像口。采用该方案,通过将多个摄像组件设置在多个支撑结构的多个支架上,并且,每个摄像组件和对应的支架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如此设置,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能够保证每个摄像组件和对应支架之间的安装精度,从而提高了每个摄像组件的位置、角度精度,有效避免了由于相邻摄像组件之间的位置、角度关系不够精准,导致输出图像拼接难度增大的问题。在本方案中,运用多个摄像组件,便于提高多目摄像机的抓拍精度。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多目摄像机的爆炸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中多目摄像机的装配图;
[0021]图3示出了图2中多目摄像机的剖视图;
[0022]图4示出了图3中多目摄像机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示出了图1中支架和摄像组件的装配图;
[0024]图6示出了图5中支架和摄像组件的爆炸图;
[0025]图7示出了图1中摄像组件和防护罩的爆炸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7]10、外壳结构;11、外罩;111、安装腔;12、中心孔;13、支撑筋;131、第二连接孔;14、第二定位销;15、防护罩;151、防护板;152、框架;
[0028]20、支撑结构;21、连接板;211、第二定位孔;22、支架;221、第一连接孔;222、第一定位孔;223、避让槽;23、第二紧固件;
[0029]30、摄像组件;31、镜头;32、凸耳;33、第一紧固件;34、第一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外壳结构10,外壳结构10具有安装腔111,外壳结构10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摄像口;多个支撑结构20,设置在安装腔111内,支撑结构20包括连接板21和至少一个支架22,支架22的一端和连接板21连接,连接板21和外壳结构10连接;多个摄像组件30,多个摄像组件30分布在多个支撑结构20的多个支架22上,每个摄像组件30和对应的支架22远离连接板21的一端连接,且多个摄像组件30一一对应地朝向多个摄像口。
[0032]采用该方案,通过将多个摄像组件30设置在多个支撑结构20的多个支架22上,并且,每个摄像组件30和对应的支架22远离连接板21的一端连接,如此设置,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能够保证每个摄像组件30和对应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结构(10),所述外壳结构(10)具有安装腔(111),所述外壳结构(10)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摄像口;多个支撑结构(2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1)内,所述支撑结构(20)包括连接板(21)和至少一个支架(22),所述支架(22)的一端和所述连接板(21)连接,所述连接板(21)和所述外壳结构(10)连接;多个摄像组件(30),多个所述摄像组件(30)分布在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0)的多个支架(22)上,每个所述摄像组件(30)和对应的所述支架(22)远离所述连接板(21)的一端连接,且多个所述摄像组件(30)一一对应地朝向多个所述摄像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结构(20)包括多个支架(22),且每个所述支撑结构(20)中的多个支架(22)均位于所述连接板(21)的同一侧;多个所述摄像组件(30)等间距地沿所述安装腔(111)的周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10)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0)的连接板(21)共同遮盖所述外壳结构(10)的开口;所述支架(22)位于所述连接板(21)的下方,所述摄像组件(30)和所述支架(22)的底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10)具有贯穿的中心孔(12),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0)和多个所述摄像组件(30)均围绕所述中心孔(12)设置,所述连接板(21)为扇形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21)的端部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2)的底面具有第一连接孔(221),所述摄像组件(30)包括镜头(31)、凸耳(32)和第一紧固件(33),所述凸耳(32)设置在所述镜头(31)的外壁上,所述凸耳(32)的装配面和所述支架(22)的底面贴合,所述第一紧固件(33)穿过所述凸耳(32)并和所述第一连接孔(22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2)的底面还具有第一定位孔(222),所述摄像组件(30)还包括第一定位销(3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单世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