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011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和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连接入光面且彼此相对的出光面和底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这些第一光学微结构和这些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这些第一光学微结构各自具有朝向光源设置的第一迎光面。这些第二光学微结构各自具有朝向光源设置的第二迎光面。第一迎光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角度。第二迎光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二角度。第二角度不同于第一角度。一种采用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也被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其出光光型的设计弹性较佳且显示亮度的视角分布的可调性较佳。的视角分布的可调性较佳。的视角分布的可调性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液晶显示器这类的非自发光显示器的应用日益广泛,背光模块的设计也需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境而调整。一般来说,导光板上的光学微结构会考量背光模块所使用的光学膜片做设计以产生所需的出光光型。然而,这类采用具有单一光学微结构设计的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其出光光型的可调性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出光光型的设计弹性较佳。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显示亮度的视角分布的可调性较佳。
[0005]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6]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和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连接入光面且彼此相对的出光面和底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这些第一光学微结构和这些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这些第一光学微结构各自具有朝向光源设置第一迎光面。这些第二光学微结构各自具有朝向光源设置的第二迎光面。第一迎光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角度。第二迎光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二角度。第二角度不同于第一角度。
[0007]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和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连接入光面且彼此相对的出光面和底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这些第一光学微结构和这些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这些第一光学微结构各自具有朝向光源设置第一迎光面。这些第二光学微结构各自具有朝向光源设置的第二迎光面。第一迎光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角度。第二迎光面与底面之间具有第二角度。第二角度不同于第一角度。显示面板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且重叠于出光面。
[0008]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的底面设有具不同迎光角度的两种光学微结构。借由这两种光学微结构的数量配比,可设计出具有不同出光光型的背光模块,以满足显示装置的各种应用需求。
[0009]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下视示意图。
[0012]图3是光线分别经由图1的第一光学微结构和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反射后的归一化亮度值对视角的曲线图。
[0013]图4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归一化亮度值对视角的曲线图。
[0014]图5是光线分别经由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微结构和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反射后的归一化亮度值对视角的曲线图。
[0015]图6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归一化亮度值对视角的曲线图。
[0016]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9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10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列表
[0021]1:显示装置
[0022]10、10A、10B、10C、10D:背光模块
[0023]50:显示面板
[0024]100:导光板
[0025]100bs:底面
[0026]100es:出光面
[0027]100is:入光面
[0028]110:光源
[0029]130:反射片
[0030]150:光学膜片
[0031]A1:第一角度
[0032]A2:第二角度
[0033]C1a、C2a、C1b、C2b:曲线
[0034]FWHM1、FWHM2、FWHM3、FWHM1”、FWHM2”:半高宽
[0035]LB1、LB2:光束
[0036]MS1、MS1

A、MS1

B、MS1

C、MS1

D:第一光学微结构
[0037]MS2、MS2

A、MS2

B、MS2

C、MS2

D:第二光学微结构
[0038]RS1、RS1

A、RS1

B、RS1

C、RS1

D:第一迎光面
[0039]RS2、RS2

A、RS2

B、RS2

C、RS2

D:第二迎光面
[0040]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
制本技术。
[0042]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下视示意图。图3是光线分别经由图1的第一光学微结构和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反射后的归一化亮度值对视角的曲线图。图4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归一化亮度值对视角的曲线图。图5是光线分别经由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微结构和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反射后的归一化亮度值对视角的曲线图。图6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归一化亮度值对视角的曲线图。图9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为清楚呈现起见,图2仅绘示出图1的导光板100、光源110、第一光学微结构MS1和第二光学微结构MS2。
[0043]请参照图1及图2,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模块10和显示面板50。背光模块10包括导光板100和光源110。导光板100具有入光面100is以及连接入光面100is且彼此相对的出光面100es和底面100bs。光源110设置在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00is的一侧,且用于提供多道光束。这些光束在入射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00is后,可经由多次全反射在导光板100内朝远离光源110的方向传递。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0例如是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的组合,但不局限于此。
[0044]导光板100的底面100bs设有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MS1和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MS2。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上的光学微结构(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MS1和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MS2)例如是自底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和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入光面且彼此相对的出光面和底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的一侧;以及所述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和所述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所述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中的每个具有朝向所述光源设置的第一迎光面,所述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中的每个具有朝向所述光源设置的第二迎光面,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二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一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8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0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用于提供多道光束,一部分所述多个光束在经由所述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的多个所述第一迎光面的反射后具有第一光型,另一部分所述多个光束在经由所述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多个所述第二迎光面的反射后具有第二光型,其中所述第一迎光面的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迎光面的所述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一光型的半高宽小于所述第二光型的半高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2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0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增科周暄潘宏立林贻晨康家梁刘时维杨玮钧曾正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