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及其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84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2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及其设备,该解码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并从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变换系数标志位;若当前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从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块级别色度分量的二次变换标志位,二次变换标志位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或对所述色度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若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并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进行反量化,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根据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通过本申请提高编码性能。申请提高编码性能。申请提高编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编解码
,尤其是涉及一种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视频图像是经过编码后才传输的,完整的视频编码方法可以包括预测、变换、量化、熵编码、滤波等过程。预测编码可以包括帧内编码和帧间编码。帧间编码是利用视频时间域的相关性,使用邻近已编码图像的像素预测当前图像的像素,达到去除视频时域冗余的目的。帧内编码是考虑到相邻块之间存在很强的空域相关性,利用周围已经重建的像素作为参考像素,对当前未编码块进行预测,只需要对残差值进行后续编码处理,而不是对原始值进行编码,有效去除空域上的冗余,大大提高了压缩效率。
[0003]在视频编码过程中,变换是指将以空间域中像素形式描述的图像转换至变换域的图像,并以变换系数的形式来表示。由于绝大多数图像都含有较多平坦区域和缓慢变化的区域,因此,适当的变换过程,可以使图像能量在空间域的分散分布,转换为在变换域的相对集中分布,从而能够去除信号之间的频域相关性,配合量化过程,可以有效压缩码流。
[0004]针对变换过程,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二次变换技术。二次变换技术是指:首先进行初始变换,得到初始变换后的变换系数。然后,对初始变换后的变换系数进行二次变换,得到新的变换系数。然后,对新的变换系数进行量化和熵编码等过程。但是,如何对当前块的亮度分量和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变换,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实现方式,存在编码性能比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解码方法,应用于解码端,所述方法包括:
[0006]获取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并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变换系数标志位,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非零变换系数;
[0007]若当前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块级别色度分量的二次变换标志位,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或对所述色度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其中,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当前块的预测模式为帧内预测模式,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
[0008]若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并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进行反量化,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根据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
[0009]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应用于编码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块的色度分量对应的残差系数矩阵;对所述残差系数矩阵进行初始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
变换系数矩阵;若所述当前块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量化,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并在所述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中编码变换系数标志位,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在所述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中编码块级别色度分量的二次变换标志位;其中,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变换,或者对所述色度分量不进行二次变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当前块的预测模式为帧内预测模式,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
[0010]本申请提供一种解码装置,应用于解码端,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解码模块,用于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变换系数标志位,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非零变换系数;若当前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块级别色度分量的二次变换标志位,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或对所述色度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其中,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当前块的预测模式为帧内预测模式,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若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进行反量化,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
[0011]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装置,应用于编码端,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块的色度分量对应的残差系数矩阵;对所述残差系数矩阵进行初始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块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量化,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编码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中编码变换系数标志位,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在所述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中编码块级别色度分量的二次变换标志位;其中,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变换,或者对所述色度分量不进行二次变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当前块的预测模式为帧内预测模式,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
[0012]本申请提供一种解码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0013]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下步骤:
[0014]获取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并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变换系数标志位,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非零变换系数;
[0015]若当前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块级别色度分量的二次
变换标志位,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或对所述色度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其中,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当前块的预测模式为帧内预测模式,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
[0016]若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并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进行反量化,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根据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
[0017]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解码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并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变换系数标志位,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非零变换系数;若当前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块级别色度分量的二次变换标志位,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或对所述色度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其中,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当前块的预测模式为帧内预测模式,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若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则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并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进行反量化,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根据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当前块不使用帧内预测滤波模式;所述当前块不使用改进帧内预测模式;所述当前块采用变换核对(离散余弦变换DCT2,DCT2)进行初始反变换;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满足预设模式条件;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分量的尺寸满足预设尺寸条件;控制信息允许色度分量使用二次反变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满足预设模式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不为TSCPM模式;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不为PMC模式;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的模式号为模式号0~模式号4;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不为Intra_Chroma_PCM模式;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不为DM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分量的尺寸满足预设尺寸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小于等于n1,且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小于等于n2;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小于等于n1,或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小于等于n2;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大于等于n3,且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大于等于n4;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大于等于n3,或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大于等于n4;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和高度的乘积大于等于n5;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和高度的乘积小于等于n6。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包括色度U分量变换系数标志位和色度V分量变换系数标志位;所述色度U分量变换系数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用于指示所述当前块的色度U分
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所述色度U分量变换系数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用于指示所述色度U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不含有非零变换系数;所述色度V分量变换系数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用于指示所述当前块的色度V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所述色度V分量变换系数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用于指示所述色度V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不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其中,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包括:所述色度U分量变换系数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和/或,所述色度V分量变换系数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度分量为色度U分量和色度V分量,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为UV分量共用二次变换标志位;所述UV分量共用二次变换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U分量和所述色度V分量同时进行二次反变换,或者,所述UV分量共用二次变换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U分量和所述色度V分量都不进行二次反变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包括:若所述UV分量共用二次变换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则确定对所述色度U分量和所述色度V分量同时进行二次反变换;若所述UV分量共用二次变换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二取值,则确定对所述色度U分量和所述色度V分量都不进行二次反变换。8.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度分量为色度U分量和色度V分量,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包括U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和V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所述U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U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或者,所述U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U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所述V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V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或者,所述V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V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包括:若所述U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为第一取值,则确定对所述色度U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若所述U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为第二取值,则确定对所述色度U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若所述V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为第一取值,则确定对所述色度V分量进行二次反变换;若所述V分量二次变换标志位为第二取值,则确定对所述色度V分量不进行二次反变换。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则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若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不进行二次反变换,则将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确定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
对所述初始变换系数矩阵进行初始反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残差系数矩阵;根据所述残差系数矩阵确定所述色度分量的重建值。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包括:若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大于预设阈值,或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目标变换系数矩阵中位于左上角的指定区域的变换系数确定系数矩阵;对所述系数矩阵进行水平反变换,得到水平反变换矩阵;对所述水平反变换矩阵进行垂直反变换,得到垂直反变换矩阵;基于所述垂直反变换矩阵对所述目标变换系数矩阵中位于左上角的指定区域的变换系数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初始变换系数矩阵。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包括:若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大于预设阈值,或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目标变换系数矩阵中位于左上角的指定区域的变换系数确定系数矩阵;若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的模式号位于第一模式号区间,则对所述系数矩阵进行水平反变换,得到水平反变换矩阵;若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的模式号位于第二模式号区间,则对所述系数矩阵进行垂直反变换,得到垂直反变换矩阵;若对所述系数矩阵进行水平反变换,则基于所述水平反变换矩阵对所述目标变换系数矩阵中位于左上角的指定区域的变换系数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初始变换系数矩阵;若对所述系数矩阵进行垂直反变换,则基于所述垂直反变换矩阵对所述目标变换系数矩阵中位于左上角的指定区域的变换系数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初始变换系数矩阵。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反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包括:若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等于预设阈值,且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等于预设阈值,则对所述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垂直反变换,得到垂直反变换矩阵;对所述垂直反变换矩阵进行水平反变换,得到水平反变换矩阵;基于所述水平反变换矩阵确定所述初始变换系数矩阵。14.根据权利要求1

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二次变换标志位,包括:采用基于上下文的二进制算术解码方式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二次变换标志位;或者,采用旁路解码方式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二次变换标志位。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基于上下文的二进制算术解码方式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二次变换标志位,包括:基于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从预先配置的至少两个上下文模型中选择目标上下文模型,并基于所述目标上下文模型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二次变换标志位;或,基于所述色度分量的尺寸,从预先配置的至少两个上下文模型中选择目标上下文模型,并基于所述目标上下文模型从所述编码比特流中解析二次变换标志位。16.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编码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块的色度分量对应的残差系数矩阵;
对所述残差系数矩阵进行初始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若所述当前块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是否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进行二次变换,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对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目标变换系数矩阵进行量化,得到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并在所述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中编码变换系数标志位,所述变换系数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最终变换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非零变换系数;在所述当前块的编码比特流中编码块级别色度分量的二次变换标志位;其中,所述二次变换标志位用于指示对所述色度分量进行二次变换,或者对所述色度分量不进行二次变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当前块的预测模式为帧内预测模式,所述色度分量对应的初始变换系数矩阵中含有非零变换系数。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当前块不使用帧内预测滤波模式;所述当前块不使用改进帧内预测模式;所述当前块采用变换核对(离散余弦变换DCT2,DCT2)进行初始变换;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满足预设模式条件;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分量的尺寸满足预设尺寸条件;控制信息允许色度分量使用二次变换。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满足预设模式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不为TSCPM模式;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不为PMC模式;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的模式号为模式号0~模式号4;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不为Intra_Chroma_PCM模式;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帧内预测模式不为DM模式。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块的色度分量的尺寸满足预设尺寸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小于等于n1,且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小于等于n2;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小于等于n1,或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小于等于n2;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大于等于n3,且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大于等于n4;所述色度分量的宽度大于等于n3,或所述色度分量的高度大于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强陈方栋王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