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村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76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洪阻水建筑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本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包括阻水板和墙体,所述阻水板设置于左右两侧墙体的相视端,左右两侧所述墙体的相视侧设置有阻尼转轴,左右两侧所述阻水板的左右侧壁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阻尼转轴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墙体的相视端设置有限位器,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阻水板、阻尼转轴和限位器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洪水产生的冲击性水流进行减缓,避免水流过大影响人员的救援与自救;通过设置作用杆、中空浮筒和插销杆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在发生洪水时自行打开,有利于及时的对水流进行减缓,避免因水流过大造成人员伤亡。避免因水流过大造成人员伤亡。避免因水流过大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防洪阻水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雨季的气候多变,时常会产生强降雨的现象,从而可能会导致某些老城区产生城市内涝的现象,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堤坝、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防洪堵水设备必不可少,避免水位上涨或者汛期泄洪时,地势低洼处洪水流速过快,减少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的损失。
[0003]目前,现有的部分城市在夏天遭遇雨季时,如果遭遇强对流天气,其短时间内的降水量是惊人的,在低洼处的坡道水流的速度过快,人员难以站立时,不便实施自救,且发生洪水时不易打开阻水装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坡道水流的速度过快,不便实施自救,且发生洪水时不易打开阻水装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包括阻水板和墙体,所述阻水板设置于左右两侧墙体的相视端,左右两侧所述墙体的相视侧设置有阻尼转轴,左右两侧所述阻水板的左右侧壁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阻尼转轴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墙体的相视端设置有限位器,左右两侧所述限位器分别位于左右两侧阻水板的后侧,所述阻水板的顶壁开设有作用槽,所述作用槽的内腔设置有活动锁定机构,所述阻水板的底端均匀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呈梳状设置,左右两侧所述阻水板呈前后交错分布,左侧所述阻水板前壁的左侧开设有通孔。
[0006]优选的,所述活动锁定机构包括作用杆,所述作用杆设置于作用槽的内腔,所述作用杆的顶端设置有中空浮筒,所述作用杆外壁的前侧壁设置有插销杆,两组所述墙体的相视端设置有插销管,所述左右两侧所述插销管分别位于左右两侧阻水板的前侧。
[0007]优选的,所述作用槽的底壁开设有调节槽,所述作用杆的底壁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位于调节槽的内腔。
[0008]优选的,所述作用槽内腔的左右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作用杆的左右侧壁设置有滑块,左右两侧所述滑块位于左右两侧滑槽的内腔。
[0009]优选的,左右两侧所述阻水板后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卡接槽,左右两侧所述卡接槽内腔的左右侧壁开设有限位槽,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槽内腔的左右侧壁设置有弹簧,左右两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左右两侧所述限位器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限位钩。
[0010]优选的,所述支柱的前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三角形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通过设置阻水板、阻尼转轴和限位器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洪水产生的冲击性水流进行减缓,避免水流过大影响人员的救援与自救;
[0013]2、该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通过设置作用杆,、中空浮筒和插销杆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在发生洪水时自行打开,有利于及时的对水流进行减缓,避免因水流过大造成人员伤亡;
[0014]3、该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通过设置弹簧、限位块和限位钩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阻水板进行卡接固定,避免对洪水进行阻隔使发生转动引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左侧阻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右侧阻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阻水板;101、墙体;102、阻尼转轴;103、限位器;104、活动锁定机构;105、支柱;106、作用杆;107、中空浮筒;108、插销杆;109、插销管;110、调节杆;111、滑块;112、弹簧;113、限位块;114、限位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包括阻水板100和墙体101,其特征在于:阻水板100设置于左右两侧墙体101的相视端,左右两侧墙体101的相视侧设置有阻尼转轴102,通过设置阻尼转轴102可以使阻水板100进行缓慢的打开,左右两侧阻水板100的左右侧壁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阻尼转轴102的内部,左右两侧墙体101的相视端设置有限位器103,通过设置限位器103可以对阻水板100的开合角度进行固定,左右两侧限位器103分别位于左右两侧阻水板100的后侧,阻水板100的顶壁开设有作用槽,作用槽的内腔设置有活动锁定机构104,通过设置活动锁定机构 104便于洪水来袭时自动打开,阻水板100的底端均匀设置有支柱105,通过设置支柱105便于对水流进行减缓,支柱105呈梳状设置,左右两侧阻水板100 呈前后交错分布,左侧阻水板100前壁的左侧开设有通孔。
[0023]本实施例中:该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通过设置阻水板100、阻尼转轴102和限位器103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洪水产生的冲击性水流进行减缓,避免水流
过大影响人员的救援与自救。
[0024]实施例二,活动锁定机构104包括作用杆106,作用杆106设置于作用槽的内腔,作用杆106的顶端设置有中空浮筒107,作用杆106外壁的前侧壁设置有插销杆108,两组墙体101的相视端设置有插销管109,左右两侧插销管109分别位于左右两侧阻水板100的前侧。
[0025]本实施例中:该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通过设置作用杆106,、中空浮筒107和插销杆108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在发生洪水时自行打开,有利于及时的对水流进行减缓,避免因水流过大造成人员伤亡。
[0026]实施例三,作用槽的底壁开设有调节槽,作用杆106的底壁设置有调节杆110,调节杆110位于调节槽的内腔。
[0027]本实施例中:该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通过设置调节杆110可以对作用杆106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作用杆106发生脱落误伤他人。
[0028]实施例四,作用槽内腔的左右侧壁开设有滑槽,作用杆106的左右侧壁设置有滑块111,左右两侧滑块111位于左右两侧滑槽的内腔。
[0029]本实施例中:该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通过设置滑块111可以使装置对作用杆106的右端进行限位,避免作用杆106发生偏转,有利于装置运行。
[0030]实施例五,左右两侧阻水板100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包括阻水板(100)和墙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板(100)设置于左右两侧墙体(101)的相视端,左右两侧所述墙体(101)的相视侧设置有阻尼转轴(102),左右两侧所述阻水板(100)的左右侧壁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阻尼转轴(102)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墙体(101)的相视端设置有限位器(103),左右两侧所述限位器(103)分别位于左右两侧阻水板(100)的后侧,所述阻水板(100)的顶壁开设有作用槽,所述作用槽的内腔设置有活动锁定机构(104),所述阻水板(100)的底端均匀设置有支柱(105),所述支柱(105)呈梳状设置,左右两侧所述阻水板(100)呈前后交错分布,左侧所述阻水板(100)前壁的左侧开设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用防洪阻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锁定机构(104)包括作用杆(106),所述作用杆(106)设置于作用槽的内腔,所述作用杆(106)的顶端设置有中空浮筒(107),所述作用杆(106)外壁的前侧壁设置有插销杆(108),两组所述墙体(101)的相视端设置有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村
申请(专利权)人:陆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