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09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罐体、锥形漏斗、转动管、转动机构以及测量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开口处向下设置锥形漏斗,所述锥形漏斗的下端出口内壁固定连接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外侧壁转动连接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上部开口处固定连接阻挡环,所述阻挡环下部的管壁固定连接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右侧设置所述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开孔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侧壁通过U型固定件螺纹连接在所述罐体的侧壁,所述转动机构的下部设置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的底部与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交替式切换测量桶,提高测量效率,结构紧凑,稳定可靠。稳定可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


[0001]本技术属于雨量称重检测装置
,涉及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

技术介绍

[0002]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在一亩地(666.7平方米)上面的降水量到达水深1毫米。目前,气象、水文用来测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这种测量器将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个小斗内,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就自动倒掉,同时形成相应的雨量记录。气象所用的是0.1毫米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而水文用的则是0.5毫米的,这种测量方法在倾倒小斗内的雨量时,虽然精度高,但是结构较为复杂,如果遇到强烈降雨天气,这样的结构通过反复倾倒的测量方式,效率低下,不能满足降雨量较大的测量需求。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通过采用双桶交替切换称量的方式,利用测量雨量和水量的关系,推导出降水量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罐体、锥形漏斗、转动管、转动机构以及测量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开口处向下设置所述锥形漏斗,所述锥形漏斗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锥形漏斗的下端出口内壁固定连接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上部开口处固定连接阻挡环,所述阻挡环下部的管壁固定连接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右侧设置所述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开孔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的侧壁通过U型固定件螺纹连接在所述罐体的侧壁,所述转动机构的下部设置所述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的底部与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采用电机带动转动管转动,实现对转动交替切换测量桶,保证测量水量的效率,同时,底部采用双桶设计,保证测量过程的连续性,相比传统翻斗式测量,减少频繁翻斗过程中引入的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稳定可靠,便于批量加工生产。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管呈Z型结构,所述从动齿轮下侧的管壁设置有第一电磁阀;采用Z型结构的转动管,能够减小转动切换的转动半径,使得结构紧凑。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挡环的直径大于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这样设计,能够保证阻挡环挡在下部的驱动齿轮上,在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齿牙啮合转动的过程中,防止转动管在转动的过程中掉落。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齿牙啮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左右两套相同的测量组件,左右所述测量组件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通过采用左右两套相同的测量组件,
减少零件的种类,便于批量化加工生产,利于大范围推广。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测量桶,所述测量桶的上部呈半圆形,下部为锥形,所述测量桶的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下部安装基台,所述支撑柱后侧的桶底开设L型排水管,所述L型排水管贯穿所述罐体的侧壁,所述 L型排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电磁阀;通过称重传感器对测量桶内水量的精准测量,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通过采用电机带动转动管转动,实现对转动交替切换测量桶,保证测量水量的效率;
[0012]2、底部采用双桶设计,保证测量过程的连续性,相比传统翻斗式测量,减少频繁翻斗过程中引入的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13]3、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稳定可靠,便于批量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锥形漏斗剖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转动管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机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测量机构剖面图。
[0019]图中:1

罐体,2

锥形漏斗,3

转动管,4

转动机构,5

测量机构,21
‑ꢀ
过滤网,22

导流管,31

阻挡环,32

从动齿轮,33

第一电磁阀,41

驱动齿轮,42

电机,43

U型固定件,51

测量组件,511

测量桶,512

支撑柱,513

称重传感器,514

基台,515

L型排水管,516

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罐体1、锥形漏斗2、转动管3、转动机构4以及测量机构5;所述罐体1的顶部开口处向下设置所述锥形漏斗2。
[0022]所述锥形漏斗2内设置有过滤网21,所述锥形漏斗2的下端出口内壁固定连接导流管22。
[0023]所述导流管2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3,所述转动管3呈Z型结构,其上部开口处固定连接阻挡环31,所述阻挡环31下部的管壁固定连接从动齿轮32,所述从动齿轮32下侧的管壁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3,所述阻挡环31 的直径大于所述从动齿轮32的直径。
[0024]所述从动齿轮32的右侧设置所述转动机构4,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驱动齿轮41,所述驱动齿轮41与所述从动齿轮32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41的中心开孔固定连接电机42的输出轴,所述电机42的侧壁通过U型固定件43 螺纹连接在所述罐体1的侧壁。
[0025]所述转动机构4的下部设置所述测量机构5,所述测量机构5包括左右两套相同的测量组件51,左右所述测量组件51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底部;
[0026]所述测量组件51包括测量桶511,所述测量桶511的上部呈半圆形,下部为锥形,所述测量桶511的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支撑柱512,所述支撑柱512 的下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513,所述称重传感器513的下部安装基台514,所述支撑柱512后侧的桶底开设L型排水管515,所述L型排水管515贯穿所述罐体1的侧壁,所述L型排水管515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电磁阀516。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雨水通过罐体1顶部的锥形漏斗2 进行收集,通过过滤网21过滤掉雨水中或者空气中混入的大颗粒物,之后开启转动管3下端的第一电磁阀33,收集的雨水排进下部左侧的测量桶511,之后关闭第一电磁阀33,测量桶511下侧的称重传感器5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锥形漏斗(2)、转动管(3)、转动机构(4)以及测量机构(5);所述罐体(1)的顶部开口处向下设置所述锥形漏斗(2),所述锥形漏斗(2)内设置有过滤网(21),所述锥形漏斗(2)的下端出口内壁固定连接导流管(22),所述导流管(2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3),所述转动管(3)的上部开口处固定连接阻挡环(31),所述阻挡环(31)下部的管壁固定连接从动齿轮(32),所述从动齿轮(32)的右侧设置所述转动机构(4),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驱动齿轮(41),所述驱动齿轮(41)的中心开孔固定连接电机(42)的输出轴,所述电机(42)的侧壁通过U型固定件(43)螺纹连接在所述罐体(1)的侧壁,所述转动机构(4)的下部设置所述测量机构(5),所述测量机构(5)的底部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桶式称重雨量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管(3)呈Z型结构,所述从动齿轮(32)下侧的管壁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新崔海锋朱子龙吴朋苑佰飞冯立民马腾滕美瑶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合利水土保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